数字化浪潮:企业级AI应用的前沿探索
在过去五年的数字化旅程中,我有幸从构建面向消费者(2C)的数字化平台起步,逐步转型至搭建企业级系统(2B),并最终借助人工智能工具为企业的数字化产品注入新动力(AI-CMS)。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数字化浪潮以及AI的前沿动态,既感到兴奋,也不免有些忧虑。
自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的热潮愈发汹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明显感受到AI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仍处于成长阶段。目前,工业级AI的应用往往还停留在数据信息化和统计分析的层面,尚未能与产品流程实现深度整合。此外,AI技术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这可能会限制其在某些领域的广泛应用。
一、企业数字化与AI的关系
1. 企业数字化应用AI的现状-拿营销AI举例
探讨企业数字化的演进与AI的关系,需要拿典型产品和具体场景举例。总体来说,当前阶段的市场AI应用中,大模型是用来讲产品故事的,小模型才实现快速变现和营收。在企业数字化产品的诸多模块中,数字营销是最早拥抱AI的领域。
数字营销与AI融合中,AI助手和客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AI社群小助手在私域社群运营中扮演着不知疲倦的角色,它能够自动发送欢迎语、早报,以及执行各种日常营销任务。而AI客服则能够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聊天服务,与顾客建立亲密的沟通,一旦检测到顾客的购买意向,便能及时发送相关的购买链接。
这些应用不仅提升了顾客满意度,还通过精准的个性化推荐,进一步提高了顾客的忠诚度,验证了AI带来的生产力革新。
2. 企业数字化应用AI的未来潜力
展望未来,还是拿数字营销的AI未来发展举例。随着大模型AI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将成为数字营销的重要推动力,甚至可以说数字营销的尽头是AI营销。
未来,所有的广告平台都可能利用AI来制作广告,进行A/B测试,品牌也能够通过AI和算法为用户推荐量身定制的产品。
此外,未来的数字营销将更加注重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无论是面向企业(2B)还是消费者(2C),品牌都将利用数据和智能技术更准确地把握用户喜好,创造更加细分的个性化内容,从而提升品牌影响力和顾客忠诚度。
二、挑战与机遇
1. 追溯软件服务(SaaS)在中国的发展
数字营销的发展从线索整合到CRM系统,再到平台化,经历了SaaS这一重要阶段。在中国,SaaS的发展面临着特定的挑战-数字化转型或Saas软件本身就是为高利润企业准备的,企业有足够的利润才能使用软件来提升企业的效率,只是这件事在中国,高利润企业都是央国企,而央国企对于软件的需求是非市场化,因此标准化的Saas在中国很难发展,但AI不一样。
2. AI的机会
在我看来,AI代表一种新的软件模式,结合人工智能具备很强的个性化能力,满足中国2B市场需求,而且成本会越来越低廉。一旦AI软件的开发模式趋于成熟,市场机会很大。
三、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转型的不同
1. 企业智能化转型:从第三方执行到企业自建
在企业转型的执行策略上,我们看到了从依赖第三方服务到企业自主构建技术的转变。
1)数字化转型:外包至第三方
传统企业往往缺乏跨领域的计算机技术能力,自建技术团队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成效难以衡量。因此,企业倾向于利用第三方服务以节约成本并获取更专业的技术支持。
2)智能化转型:企业自主主导
在中国B2B服务市场,尽管SaaS解决方案尚未普及,但随着智能代理技术的发展,预计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在内部团队中进行模型训练和数据处理,特别是在特定的垂直和B2B应用场景中。
2. 智能化转型影响:加速反馈循环
在数字化转型中,大数据分析的效率受限,需要经过咨询、调研、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多个阶段,才能提炼出对业务有价值的信息。
相比之下,智能化转型通过AI技术显著提高了决策效率,使数据驱动的决策变得更加关键。企业必须重视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以提升决策的速度和准确性。
然而,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挑战。当前的数字化技术往往缺乏整合,导致供应链数据流无法有效连接。此外,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也是企业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
3. 转型的作战方式:从业务孤岛到AI的整合作战
转型的作战方式:从孤立的业务单元到AI整合 数字化转型往往关注于解决孤立的业务问题,通过CRM、CMS、大数据、CDP等系统实现数据流转和业务协同。
而智能化转型则利用AI优化整个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流程,自动理解和连接业务流程,实现企业协同,无需跨部门协调,即可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尽管如此,人才需求的挑战依然存在。AI时代需要能够理解并整合不同流程的跨界人才,以提升效率而不牺牲用户体验。什么都懂一点的产品经理可能更有优势。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大型模型取代产品经理的角色,自主实现AI的落地。这些模型在理解场景指令和工具能力后,能够整合OCR、TTS、ASR等传统工具,降低新技术应用的成本。
4. 转型的创新模式:从“抄作业”到“AI DIY”。
数字化转型是抄作业模式,产品经理通过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来设计流程,这通常导致产品功能常规化,通常为了效率而牺牲了2B产品的用户体验。
智能化转型则激发企业创新,AI提高了企业软件服务的调试效率和稳定性,做到更个性化DIY,推动软件更好地服务于生产业务。借助AI,2B的软件产品也有好的体验,更贴合生产力和企业协同的需求,从而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但挑战依然存在,尤其是在企业协同方面。AI是否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的协作和沟通,与组织文化和团队建设紧密相关。虽然,AI协作工具/平台能够提高团队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效率,打破部门间的隔阂,提升协同创新的能力。然而,Saas软件面临的中国市场问题依然存在,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和旧制度的打破需要自上而下的改革和创新。
四、接触AI项目的步骤
对于那些渴望尝试AI但不知从何开始的企业,建议先保持观望并积极学习,等待技术进一步成熟。大部分企业实现的AI还止步在RAG阶段(高效检索系统)
企业级AI服务的精髓在于在通用的大型模型基础上进行定制化的“二次开发”和“二次训练”。虽然当前的大型模型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突破,但它们在业务应用上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企业需要更强大的大模型算法来推动业务发展。
当前阶段企业业务想要探索AI,建议的可执行策略是:效果预测 > 选择模型 > 模型训练。具体步骤:
- 效果预测:利用现有的LLM API和RAG技术轻量化搭建一个demo,把本地数据存在RAG里,然后评估效果。
- 模型选择:对于开源模型,可以选择经过验证的模型,如BERT或GPT系列。闭源模型可以尝试市场上已有的成熟产品。
- 模型训练:测试集就是考试题,可以理解为针对垂直业务自己出若干道考试题,根据业务需求,设计和实施一系列针对性的测试,以评估模型的性能和适用性。
高级产品专家,深耕汽车数字化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