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用户研究:用户日志法
一、什么是用户日志法
1. 背景
用户日志法,在心理学领域用来研究个体的心理发展规律 ,比如从1-18岁研究个体的发展规律以及特点,这种方法是在时间上说是纵向的,所以也叫纵向追踪研究。
对比再说横向研究,也叫截断研究,比如选几组小孩,1-3岁、3-7岁、让他们做一样的实验,看他们不同的反应,对比他们不同的特点。
1.1. 对比两种研究方法
纵向追踪是个体自己和自己比,控制了个体的差异,比如他们的智力,成长环境。然后再对比不同时间段的特点,来总结出规律。
横向截断研究,控制了社会环境差异,对比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
这两种研究方法都是为了研究出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也都能得到结果,但是各有优缺点。
1.2. 纵向研究
- 优点:足够有深度,能够全面细致的了解单个个体。可以比较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
- 缺点:时间长,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人力。数据量少,
1.3. 横向研究
- 优点:时间短,可以获得样本量大
- 缺点:不能观察到个体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和关键点。
这里还涉及到个体发展规律是阶段性的质变还是不断的量变,还是两者的结合,这里不再展开,有兴趣可以阅读发展心理学相关书籍。
1.4. 用户研究的两种方法
- 纵向研究:使用用户日志法进行纵向追踪,虽照顾到了深度,但对大规模(行为)模式的量化,或是刻画数字化对比(例如每日留存的驱动因素和特定产品的体验指数)用处不大。
- 横向研究:例如使用一次大规模的问卷,在一个时间点研究不同用户、不同竞品的不同使用体验。提供了一个全面但笼统的用户体验快照,但很难记录日常波动。
总的来说,用户日志法可以了解用户一段时间内的操作和感受
2. 在用户研究领域的应用
用于收集有关用户行为,活动和体验的定性数据。在日记研究中,数据由参与者纵向自我报告-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从几天到甚至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在规定的报告期内,要求研究参与者保持日记并记录有关所研究活动的具体信息。为了帮助参与者记住填写日记,会定期提示他们
在用户研究也是一样的研究方法,因为本质也是在研究个体的规律。只不过心理学研究的是智力发展规律、道德发展规律这样的问题。用户研究领域则是希望得到用户的学习规律、易用性等产品特点。
二、目前国内外是如何进行日志研究的?
1. 国内
目前的用户日志法,国内资料只找到了三篇,目前国内这种研究方法比较冷门,使用的场景和频率都不高。没有一个有的实操案例。
用户日志法:持续研究更真实用户体验 |
日志法怎么玩定量研究? – UXRen
调研百科 | 介绍一个冷门用户研究方法:日志法 – 知乎 (zhihu.com)
005 – 用研进阶:日志法与人类学民族志
2. 国外
UX Challenge – Diary Study | UX Tools
这下面的链接我就不都贴上来了,下面这四篇文章质量很高,讲的很详细。想要了解这个方法就看这个链接
国外的UX研究比较多,使用相对国内多很多
Diary Studies: Understanding Long-Term User Behavior and Experiences (nngroup.com)
视频讲解(这个是一个社会工作领域的具体研究,有时间可以看看,纯英文)
(126) Using diaries as a research method | March 2020 webinar – YouTube
NMG的视频讲解
(126) 5 Steps for Effective Diary Studies in Customer Journey Research – YouTube
三、为什么用这个方法
1. 该方法的优点
BI产品是典型的长期使用产品,日记研究有助于理解长期行为
如果用户使用的路程图是拍照,研究只能了解当下用户的使用情况和想法,但日志法就是录像,随时间推移,可以记录用户整体使用情况和学习情况。即使不在用户身边观察,也可以记录用户的真实使用情况和感受;
用户自己记录,不受观察者的影响,避免了霍桑效应,同时也可以展现出用户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2. 局限性
- 如果调研的用户属于入门/新手用户,对于产品功能而言,很少会有自己独立的理解,他们只需要知道这个产品如何操作可以完成日常工作就可以了;疲于应付日常工作,让他们很难有时间去思考产品本身的功能和体验的合理性。初级用户的反馈内容更多可用于提升产品的易用性。
- 用户中后期流失不好补齐;
- 存在误差,需要对记录分析结果进行必要的检查,根据录屏核实真实的使用场景。
3. 我们想用该方法解决什么具体问题
- 易用性/使用成本:用户从第一次使用到入门使用的特性和感受如何?
- 可学性/学习成本如何:用户使用我们产品的学习曲线、学起来的难点和特性在哪里?
- 其他竞品和我们的学习和使用对比情况如何?
- 使用习惯:用户使用产品的习惯是什么?
- 使用方案:用户以什么身份使用产品?主要任务是什么?完成长期任务的工作流程是什么?
- 用户是学会了某几个概念之后使用的能力有质的飞跃,还是一个线性的过程?
四、关键节点(OKR)
1. 时间计划表
- 开始前:材料编写是否合理;解决方案:需要团队和试点的用户一起讨论确保问卷和设置的框架合理,进行修订。工具填写的阻力;解决方案:需要选择用户使用方便的,尽量减少用户填写的阻力
- 进行中:用户中途退出;解决方案:需要在招募时候储备一个或者两个。
2. 开始前关键节点
2.2 招募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QA:
- 用户现在就算只招募初期的用户,执行中也是按功能点学习的话,怎么能提炼出用户不同阶段的特点呢。感觉一个个功能点都是散的。
——-没啥关系,控制变量:用户是初学者(用户基础),工具是FINE-BI(工具),时间维度是变量
- 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是按照工具分开招募会咋样,
——好像也没啥问题,只不过一次招募越严格,招到的越少
(1)用户要求:
处于BI学习入门阶段
学习Power BI或Fine BI不超过三个月
研究开始可以每天有使用BI和学习的动作至少半小时
(2)计划招募人数:
用户报名表
【邀请您加入“帆软BI新用户调研计划”】
要求:
使用BI软件(Fine BI/Power BI/Tableau)进行日常工作
处于初学或入门阶段
预计未来至少四周都会使用BI
需要您做什么:
每周至少有一次学习/工作使用BI的场景录屏
两天填写一次体验问卷
报酬:500元
时间:持续3-4周,不用每天花时间
联系方式:
报名链接:https://www.wjx.cn/vj/mbsV2kV.aspx
2.3 确认使用的工具:
问卷定性和定量:问卷星(可以设置跳转题目)。
2.4 确认研究框架和材料:
BI 新用户调研计划用户须知 (shimo.im)
个人记录说明 (shimo.im)
Q:为什么要使用问卷和访谈结合的形式?
A:用问卷来检测用户的每日使用,用日记记录感受。
最后可以问卷+日记定位某个阶段或者时间用户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方便对比竞品,如果没有一个分数很难通过用户的主观记录对比。
问卷部分:12题https://www.wjx.cn/vj/mbsV2kV.aspx
考虑日志法是需要用户每日进行记录的,尽量减少固定量表的题量
8个用户,14天,112份数据,再分成几个具体的功能后数据量就会很小了,这样问卷会不会没有代表性?
不会,使用阿里的UES量表,置信度很高,所以有了高置信度的量表不再需要成百上千的测试数,而是达到十几个样本即可
改成每天更具体的问卷,而不是原来的阿里UES量表,会不会影响信效度?
修改后会改变问卷的置信度,但是未修改问卷的核心意思,所以置信度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可以在测试再前进行一次信度检验。
日记部分(这部分给出例子)
为什么使用半结构化(一部分开放题目的同时,也有一部分是用户必须回答的,给用户几个固定的题目,也有用户随意填写的地方。
不希望限制用户想要表达的
不希望用户在日记上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的进行记录
使用类似5W2H和STAR的方法,尽量能让用户交代清楚整件事情。
用户说明
本次研究主要为了了解您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的感受,您可以根据下面的例子写出您记录的过程
BI 新用户调研计划用户须知 (shimo.im)
3. 进行中
3.1. 对已经招募的用户培训
为了保证质量需要在开始前对用户说明,本次调研的目的。
希望用户可以完全理解,不需要隐瞒自己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尽可能的坦诚的写出自己的想法。
3.2. 对用户的二次确认
powerBI、tableau、Fine BI熟悉程度
EXCEL熟悉程度
非IT人员,有实际工作的场景
空闲时间比较多的
3.3 阶段性产出
- 分阶段提出观点,观点由案例支撑
- 结束汇总成报告,由观点+案例+数据构成
第一期:尝试回答一些问题
Power BI用户的学习规律
- 学习难度:是否有难点?最大的难点在哪?用户是如何学习的?
- 学习成本:要花费大概多久的时间在学习上,EXCEL不同程度的用户的学习成本是否是不同的?
- 用户自身:受EXCEL的影响是什么?是否会成为阻塞学习的问题?
- 具体产出:关于powerBI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特点,结合案例提炼出一些主要的观点。
- 落地价值:取长补短,降低我们产品的用户学习成本,降低用户成本可以降低流失率和活跃度。
找到用户的难点,搞懂为什么
输出观点:
3.4 不同阶段的用户特点
- 初级用户:对于产品功能而言,很少会有自己独立的理解,他们只需要知道这个产品如何操作可以完成日常工作就可以了;疲于应付日常工作,让他们很难有时间去思考产品本身的功能和体验的合理性。初级用户的反馈内容更多可用于提升产品的易用性。
- 中间用户:熟练掌握功能,熟悉自身业务流程操作方式,能够针对产品功能访谈出固有的行为特征与背后的操作原因;中间用户的操作体验和流程代表了大多数的用户行为,其操作行为频次、方式是调研需要关注的重点。
- 专家用户:懂得产品功能,理解业务和客户诉求,同时能够很熟悉的使用产品各项功能,能够针对自身遇到的客户要求转化为对产品功能诉求;这类用户一般会优先吐槽产品效果,随后可继续深入挖掘操作中的各项体验问题,是 B 端产品重点研究的用户,能够从业务特征和运营思路、产品功能等多方面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帮助我们从更高的业务视角去审视产品形态
B端用研知识分享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