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人成长路径指南

24年马上就要过去,感知着时间的逝去,总是忍不住回首望向来时的路,心生感慨,即怅然所失又欣然自得,但无论如何我们总归是在成长和经历,而对于自我的总结一直都是一种认知自我的过程,我们可以无作为,但不能忘自己。

本文主要以我自己对产品工作以来的感悟、认知和体会为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一、不要去定义自己的工作

做产品工作以来,从接触到的人来看,好的产品和差的产品之间几乎存在一道天然的鸿沟。

在我最开始工作一两年的时候,我自己是羞于表达的,我几乎都以倾听他人观点为主。那个时候,大多数时间我分不清他人表述观点的好坏,拿我自己的感受来说就是平静,好像听了一堆有用的废话,鲜有带给我醍醐灌顶的感悟。

后来,我才慢慢了解那种感受的原因,产品工作本身就是非标准化的,业务场景上的话术谁都能说上几句,而大多数是在表达观点,只有真正的产品是在尝试靠近真实业务。

我看过好多人会把做好交互、画好原型、学会表达当做产品能力,可能是产品能力过于发散,而有些人又想要树立权威专业形象,经常会把这些东西挂在嘴边。

但真实的产品工作在我看来,就像是一种不断推翻和重塑的过程,永远会存在新的场景,未知的领域,仅仅把上述那些定义为产品岗位的工作,大概率上我们做不出真正创新且好用的东西。

好的产品和差的产品之间的差距,就在这里,我见过好多自称是产品的外包工作者,一上来就夸夸其谈展示自身对于业务和产品的理解,现在对于这种人,我往往没有一点交流的兴趣。

去靠近真实而不是讲述认知;去不断推翻重塑而不是固守己见;去探索未知而不是定义设限。

产品人的成长本身就是狂野散漫,要想长得高、长得壮,就要足够狂野散漫。

二、复盘总结是灵性的智慧,态度是坚定的基石

业务工作上的场景,想要胜任,大多数时候需要我们足够“聪明”,类似于各种举一反三、思维创新等等。

我一直觉得产品工作者的独特能力就是思维认知,听着好像很虚,但那些具有决定性的方案往往都是在一刹那迸射而出,这种独有角度的思考方式就是你独特的价值。

大多数人在面试的时候,往往是在拿自己的经验进行输出,看似好像是不错的效果,但本质上的这种灵性却远远不够。

而认真复盘就是大多数人可以拔高自己灵性的唯一途径,当局者迷是一贯以来的难解之题,那不妨回过头来,再看看当初走过的路,看什么呢?

看逻辑;看洞察;看未知;看风险;

对于我自己来说,最开始是对于文案和交互开始关注,慢慢的,这种感觉会有点着迷,好的解决方案有时候确实能让自己身心愉悦,却获得一定满足感,这种动力让我养成了一点复盘习惯,就像我现在写这篇文章一样。

除了灵性,态度是产品人必不可少的基石。

如果一个产品连自己的产品都不愿意验收,大概率他对这份工作也没有足够的热情,也指望不了创造多大的收益。严格、仔细是大多数产品人应该具备的特质之一,对产品负责,也是对同事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我们可以很菜,但不能懒散。

三、性格只影响你的表达方式,但不是你懦弱的借口

产品人的自信,一直以来都是对于业务的理解和掌控,我们可以是内向,不善言辞的性格,但这不是我们工作上没做好的借口。

我自己的性格算是内向的,人多的场合,我往往都不太愿意主动发言。但工作上,我常常感觉自己不像是社恐的性格。克服内向的畏难情绪很难,但以能力做底气是我们唯一的手段。

除了性格,能量是一种很重要的因素,有一些人虽然内向不爱说话,但身体里往往积蓄着不小的能量,不光是感染周围的人,这种能量能给与我们更乐观的心态。

悲观者足够正确,但悲观者成事的概率往往较小,信心和能量很重要。

停止叹气,学会蓄力,从今天开始,这是我在未来一段时间要学会的事。

作者:都市摆渡人
某厂前产品负责人,现寻找新的意义,可以来我的公众号聊:都市摆渡人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