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B端产品2019快速成长的几个秘诀
前言
每年年底的时候大家都会写年终总结,或好或坏都应该记录下来,尤其对于一个产品经理来说,保持总结与复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过好每一个月,每一个季度,每一年”其实也算是在做一款“产品”,保持迭代,精雕细琢才会让这款“产品”更加优秀,更加具有竞争之力。
本文我将从四个点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2019年的产品成长感悟,因为这四个点真真切切地帮助到了我,让我从一个初级、迷茫、没有章法的产品菜鸟,跨越成为了公司的产品组负责人,领导5个人的产品团队,负责整个公司项目的产品规划。
一、目标与计划
作家郝景芳说过:
“人最终要走上一条由自我意志推动的路。那种意志你可能一时看不清,却能感受到它和周围磕磕绊绊的摩擦。
摩擦越剧烈,人就越痛苦。而你越痛苦,就越说明周遭环境和你的意志之间不匹配,所以你不得不改变你的处境。”
嗯,这句话在知乎看到的,一下子就触动了我,然后就被我随手保留了下来。2019年的前半年我基本上就是处于这种摩擦,磕碰的状态中,因为我感觉很多事情我并不能左右,同时我也表现出了对周遭环境的厌恶,觉得和我的个人意志不匹配。我想这样做,但是实际上我并不能,尽管我觉得我的理解和认知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就是很多事情我左右不了。
除了摩擦与磕碰,还有就是处于一种游离状态,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每天上班的时候,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反正我听上级的安排就是了,上级有安排我就很忙,很充实;如果上级没有安排,我就可以摸鱼,划水,然后一天时间就过的很慢。
当我意识到这个状态并不好的时候,我会去想办法打破当前的状态,但是发现动力不太够,想看书,看不进去,想学习,发现没有那种能即时反馈的,如果有,那基本上就是游戏,娱乐,和学习一点都不沾边。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意识到我必须要做出改变了,因为我如果不采取措施,处于游离状态的就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而是整个产品团队,那么这种状态持续的越久带来的损失和风险也就越大。
我开始去看一些目标管理和计划制定相关的书籍和知识,而当我带着困惑和一些刻意找寻答案的意图去学习的时候,我发现之前生涩、乏味的知识竟然一下子就有点意思了,还能直接使用到工作中,迅速得到验证。
于是我就开始了跌跌撞撞的摸索,实践,反馈,再迭代的过程。
现在回过头,这一块算是我2019年第一个崛起的点,也是影响我快速提升的一个点,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其实远不止说的那么重要,当实际践行起来的时候,带来的收益会远比你想象中来的大。而我现在的一个简单的工具或者是方法就是:企业微信待办事项 + 一个纸质Notebook。
重要的事情、待办的事情随手就记在了企业微信的待办事项中,然后每天都会有新的加入,也要消灭旧的,只要是工作时间,企业微信就一定会打开,那么这种待办就一定会被我看到,也会被我高频率的用起来。
纸质的Notebook可以每天列出我今天要做的事情,或者未来要做的事情,每天开晨会的时候,还能翻起前几天的记录,看看有哪些是我遗忘了的,哪些是已经完成了的。纸质的Notebook会有一种仪式感,也会有一种实体碰触可控的感觉。
建议大家每天跟写日记一样,记录下今天的日期,天气,以及今天要做什么,重要的事情有什么。久而久之,这本册子就会成为你复盘自己,令自己高效成长的“葵花宝典”,额,不对,应该是神功秘籍……
二、写写写
你无法教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
——伽利略
上面这句话也是从知乎上看到的,当然这个道理也是我2019年后半年才领悟的。道理我可能很早就知道,但是领悟和知道是两种状态,知道可能只是有记忆或者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领悟就是我自己亲身体会经历了的事情了。
之前我很早的时候就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是陆陆续续断更了很多次,也一度不想折腾这个东西了,为什么呢?
因为反馈来的太慢,也太少了。同时付出的东西也太多了,一个文章写完要几十分钟,排版要十几分钟,尤其是一些技术文章或者是指导性的还需要截图,配相应的操作流程和步骤,写完了之后还没人看,完全就是吃力不讨好。
所以我慢慢地就断更了,也失去了这方面的动力。
后来是因为我在《,他们便是我学习的对象。
三、刻意练习
说起刻意练习,每个人感知到的第一印象都不一样。有人觉得是刻意地让自己去做某件事,锻炼自己,提升掌控度;也有人觉得刻意练习就是反复地训练,即使你感觉你会了,你也应该继续保持较高频率的练习,直到熟练到令人赞叹的程度;还有人觉得,压根就不存在什么刻意练习,只要时间给够,有人指导,其实都能练习成功……
这里不谈论“刻意练习”的具体定义,如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建议去看看《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相信你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我想从我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来举例几个刻意练习的例子,看看它是如何帮助我的。
首先第一个例子,就是键盘的指法。我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大学的时候学校经常有机房实训的课程,从我的观察来看,其实很大多数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只是偶尔地接触过电脑或者纯粹就是会用但是远称不上熟悉。大家常识性地会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了之后,修修电脑,折腾折腾网络,或者写点代码之类的必然是合理之中的事情,但是结果显然并不是这样。就拿指法来说,其实如果你没有经过系统的练习,很多人都不可能会有标准指法,而不标准的指法如果想提升输入速度,就要付出比很多人更多的努力,显然这样的人是少数的。
我也是平常大众中的一员,虽然大学四年我用电脑的频率挺高的,但是我的指法一直没意识到是一个问题,因为平常输入不标准也够用了,直到后续我慢慢地发现我自己的工作需要我提升这一块的速度,同时也看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之后,我就开始了刻意练习。
首先是学习标准指法,其次就是在每次输入的时候克制自己,强迫自己按标准指法去输入,其实不久之后我就体会到了这种刻意练习的成果带来的收益了,回过头想想,刚开始练习的时候真的是各种别扭,一度觉得自己的手指不够灵活,太僵硬,都想放弃了……但是坚持下来之后,收益真的是远超乎自己的想象。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产品经理招聘这一块的,因为年中的时候要给团队招人,所以我就接手了这一块的工作,在此之前我压根没接触过招聘这一块。很多时候,当我们作为一个面试者的时候会准备各种资料,刷面试题之类的,反正肯定是带着准备去面试的。同样地,如果一个面试官也提前做好了准备,那么在面试过程中就不容易出现冷场、问偏方向、超时或者考察不够全面等问题。
所以我提前找了资料,准备了产品经理的能力素质模型,还准备了相关的面试题,规划了面试流程和结构等,这一块是因为有任务,有目的,所以才做的准备,这也算是刻意练习之一。
其次就是后续的面试,其实来面试的人千人千面,各种能力、性格、言谈等都不一样,我才发现原来我做的这一套对某些人是不太试用的,或者我无法引导面试者往我想要的方向靠。所以事后,我会针对每次的面试做一个简单复盘,看看自己的面试方式是否需要调整,面试流程是否要调整,能力素质模型是否要改善……
同时我也在《都会在这两处表明这本书的核心理念,然后再翻看目录找到最感兴趣的那一章先开始读,再慢慢的延伸,这样能尽量保持兴趣和自己的耐性,避免过早的因为一些开头的作者自我介绍和一些无聊背书内容让自己跳失阅读动力。
带着问题去读,不管读什么书,至少要给自己定几个问题,比如,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这观点对吗?这个观点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这本书会让我这么感兴趣?作者的写作手法高明在哪?情节的设定好在哪?等等如是,你可以把这几个问题写在书的第一页,看完再回过头来把答案写出来。
上述是我从知乎上摘录下来的别人阅读的心得,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好的办法,对于我所阅读的大多数教科书、指导书、理论书来说,我觉得上手就直接从头到尾阅读确实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太难坚持了,而且碎片化阅读,时间一碎,上次阅读到哪里,这次从哪里开始,上次阅读的是什么,基本上都串不起来。
所以先看前言和结尾,然后看看大体目录是一个好办法,然后再给自己设问,带着问题去找感兴趣的章节阅读。
阶段二:把书读薄
知乎,得到,微信读书,樊登读书会等都会有大V解读某某书,其实我以前也很爱看这个东西,但是讲实话,当时听或者看的时候很爽,但是基本上看完,听完就不太记得内容了,因为这些东西终究是别人嚼碎了给你的,缺少了具体的情境、场景,知识点很难深刻记录下来。刻意练习中就强调了,成年人的练习,需要代入情境中,否则很难有所突破。
任何一本书,最后都可以用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概括出来,这样方便记忆和知识归类,每一个领域都有无数本同类书籍,很多书其实核心的理念都是一样的,只是换个作者,用不同的文字来阐述这个观点而以,当你有归类总结后,差不多的内容书籍就可以挑着看,快速阅读,节省时间。
其实那些大V就是自己总结之后,然后提炼出对应的知识框架,然后讲解给我们听,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加深印象和理解书籍的一个好环节,就是把书读薄的阶段。但是对于我们听众、观众来说,盲目的接收这个观点,吸收率其实就很低了,听完大多数就忘了,所以我建议喜欢听书,听解读书的朋友,听完之后再去阅读一遍原文,会更有收获。
阶段三:把书读精
把书读精,也可以称为把书忘掉。不是真的忘记,是让在多读几遍之后,把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学会运用,刻在心里,形成各种肌肉记忆,知识记忆。
就例如我看了《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这本书我大概看了三遍,也在很多设计文章中和实践中用到了它,在每次排版布局的时候,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其中的几个关键指导思想:“亲密性”、“重复”、“对比”、“对齐”。
如果你也曾阅读过此书,而且是两遍以上,你一定能根据这四组关键词想起些书中丰富的例子,或者实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运用场景。
同样地,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挺喜欢看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因为受到各种大V的追捧和推荐。例如一些常见的效应:“锚点效应”,“习得性无助”,“焦点效应”,“心理账户”,“责任扩散效应”,“登门槛效应”……只要看到,我就能大概知道具体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种效应带来的问题,以及如何正向地去运用它,这就是把书读精或者把书忘掉的阶段,因为很多知识已经融入心中,形成深刻记忆了。
以上,便是我关于阅读方面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对于阅读这项工程来说,我现在只是一个初入门槛的年轻人,经验不足,阅历不足,大谈阅读感悟、体会不太有说服力。
但是我更愿意认同,阅读其实并非是一项竞技性比赛,我并不需要非比谁多读几本书,多了解某些领域,我所做的,只是让我今天的自己比过去的自己,更加丰富与充实罢了。
总结
上述是我谈到的关于我2019年快速成长的几个秘诀,其实还有一些零散的我没有拿出来说,因为大道理大家都听说过,再重复听一遍也不会有啥大长进,有时候适当留点白会更好一些。
做为一个产品经理,要学习的知识有很多,要提升的方向也有很多,但是看的千遍,不如自己动手做一遍。如果你对别人的写作,产品分享感到羡慕和渴望,那么你不应该继续一边渴望、羡慕,一边又继续无动于衷,你要做的就是:动手,亲自自己去试试,看看自己能写成什么样子。
去年的总结结尾的时候我写到这么一句话:
我不喜欢总结的时候说什么我今年这个没做好,那个没做好,我希望我明年能多花时间学英语,去健身,去阅读等等,这不是总结,这只是花个时间来给自己一个告诫和安慰罢了,如果你真想多花时间去学英语,去健身,去阅读,那不是明年的事,而是当下的事!
所谓的总结,如果是对外人的时候客套一下,可以理解;但是直面自己的时候,何不坦诚一点呢?
那么今年我也说点什么,给2019年一个小小的总结: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羡慕别人写公众号,接恰饭文,上分享大会,妄自菲薄,不如立刻行动,积以跬步,集腋成裘,你也一样可以很精彩。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才能守得住繁华。大家都在谈焦虑,都在谈恐惧,谈形势,也在谈诱惑,但是没得厚积,哪来薄发呢?
#作者#
vitamin,微信公众号:皮酱叨逼叨;个人博客:只言片语 – 记录产品工作及思考的点滴;。中级产品经理,一年开发经验+两年产品经验。主导过在线教育类产品,目前是跨境电商供应链仓储物流产品一枚,欢迎勾搭,一同学习。
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