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指标体系中的常用指标

01 指标存在的意义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认为这句话可以很好的诠释过程中指标的存在意义。指标的存在是为了驱动业务或公司更好的前进,清晰的定义往往可以让前进的道路事半功倍。这和人生一样,如果没有目标,日复一日浑浑噩噩那么你永远都成功不了。

而从另一方面,不想当厨子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则成了一句笑话。这说明我们需要定义符合实际业务的指标。此外,指标需要尽量可量化,可量化的指标才可以客观的评价当前业务的状态,同时可以进行行业间的对标,体现企业竞争力。

本文主要从业务范围的维度简单总结供应链的常用指标。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我将指标分为管理层和实施层两个维度。管理层指标是属于企业维度需要核心关注并能够直接反应供应链健康状态的指标。实施层则是在实际业务层面可以直接针对业务环节所关注的指标。管理层指标是由实施层的多项指标综合达成。

02 实施层指标

1. 采购指标

1)库存周转率、周转天数

定义:库存周转率是指在某段时间内,库存货物的周转次数,可以反映库存的周转快慢,周转率越大越好。说明企业的资金得到快速流转,可以创造更高的利润。

库存周转天数表示货品进入企业后到流转出去所花费的平均天数,和周转率实际上是相呼应的。所以周转天数越短越好。

公式:库存周转率=期间总出货量(金额)/平均库存量(金额)

  • 周转天数=365/年周转率
  • 平均库存量(金额)=(期初+期末)/2

我想说的:

会不会有同学认为库存周转率其实应该是销售的指标,因为销售的快慢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周转的结果,那为什么最终会把这个指标放在采购中呢?

因为大采购中其实包含了计划和预测的内容,高周转证明采购量>销售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预测的不准确。

2)缺货率

定义: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缺货的概率。缺货率越高表示损失的交易机会越多。

公式:缺货率=缺货单量/总单量,或根据历史销量判断:缺货率=今日库存为0但平均有销售量的SKU数/总SKU数。

我想说的:缺货率同样也表示了预测不准导致的采购无法满足销售需求。

3)采购提前期

定义:从下采购单到商品到仓的时间成为采购提前期(简单理解就是采购需要提前多久下单才可以避免断货)。

公式:采购提前期=商品到货时间-下单时间(通常需要提前和供应商进行约定),对企业整体来说,为所有供应商及货品的平均提前期。

我想说的:

提前期越短表示企业可以备更少的库存,减少资金积压。丰田推广的精益生产中非常核心的“零库存”概念就体现了减少库存提升供应商供货速度对企业的重要性。

4)拓品量

定义:拓品是指采购对新商品、新品类的开拓。对于销售型企业需要考核此指标,新品的开拓和旧品的淘汰,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平台竞争力。而对于制造业来说,拓品主要为优质供应商的开拓,用更低的成本采购更优的原材料。

公式:拓品量=有效的新品数量。有效指的是,同一商品,价格更低或者通过试销期并达到目标销售量的新品。

从上面的指标可以看出,采购在流程中的期望是在最优的价格(拓品),在需要的时候(采购提前期),确保刚好满足销售量(周转)的商品进入供应链,同时需要确保货品的丰富度(拓品)。

2. 仓储指标

1)库存准确率

定义:在一定期间内,实际盘点的库存数量与系统数量之间的差异。此指标可以体现库内对货品的管理水平。

公式:库存准确率=(总库存-盘点差异量绝对值)/总库存

我想说的:

对于库存来说,多了或者少了都属于差异,所以如果总库存2000,A商品盘点差异为10(盘盈),B商品盘点差异为-10(盘亏),总的差异率为(2000-20)/2000=99%。

2)发货及时率

定义:及时率是指在要求的时间(要求时间内的认定为及时)将货品按要求发出的比率。

公式:发货及时率=发货及时量/总发货量

3)发货准确率

定义:准确率相对的是错发率,体现了仓库作业的有效性。发货错误的订单通常需要收货方反馈投诉或发现库存不准时进行追溯才能发现。

公式:发货准确率=(总订单量-发货错误订单量)/总订单量

4)出库时效

定义:出库时效表示了整个出库订单在仓库中流转所需要的时间,体现了仓库作业效率。

公式:出库时效=sum(出库时间-订单接受时间)/总订单量

我想说的:仓库除了存储货物外,还需要实现货物的周转(出入库操作),而及时率、准确率及时效均是对这个流程的考量。

5)仓储空间利用率

定义:空间利用率主要考核的是对仓库内整体空间(立体货架、地堆面积)等整体空间的利用。

公式:空间利用率=存储的货品体积/可利用空间体积

我想说的:

仓储过程中,场地和设备的费用是占比最高的,所以很多仓库会尽可能的提高自身的利用率。不过由于仓库周转的实际需求,通常利用率也是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想象下如果仓库是100%满载那么就无法有新的商品入库了。

6)库内成本

定义:是指针对于发货的订单来说,在库内存储、周转、发货过程中分摊到每一件商品上的成本。

公式:库内成本=总仓储成本/存储量+总人工成本/出库操作量+总包材成本/出库量。仓储成本包含了水电、租金及设备折旧等固定成本。

我想说的:

库内成本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指标,大家都知道成本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相互冲突的,所以在整体运营中需要进行权衡,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去提升仓库的运营水平。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仓储过程中,主要从存储和操作两个方面对流程提出管控和期望。要求存储无丢失,操作及时且准确,对整体的成本有所要求。

3. 物流指标

1)配送及时率

定义:配送及时率是指在要求的时间(或者约定好的时间内)将货品送到需求方手中的比率。

公式:配送及时率=配送及时量/总发货量

2)包裹破损率

定义:主要考核运输过程中包裹的交付完整率。

公式:包裹破损率=破损包裹量/总承运包裹量

3)包裹丢失率

定义:包裹丢失率是指在全流程的物流过程中包裹丢失的比率。

公式:包裹丢失率=丢失包裹量/总承运包裹量

4)最大吞吐量

定义:最大吞吐量是指在极限情况下,物流的网点在指定时间内可周转出入的包裹量。

公式:最大吞吐量=指定时间内最大出入库量(单向)

我想说的:

虽然最大吞吐量不会在日常运营中体现,但是随着现在电商网络的发展,各种大促铺天盖地,为了满足在大促期间的用户收货期望,最大吞吐量也逐渐成为各大承运商的竞争力以及所关注的指标之一。

5)物流成本

定义:物流方从接收到包裹开始到包裹送达到用户手中这段期间内,分摊到每个包裹上的费用。

公式:物流成本=总运输成本(包含车辆折旧、油费、过路费等)/总运输包裹量+总人工费用/处理的包裹量,人工费用包含揽收、配送、司机等多环节的人工费用。

物流的指标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对物流的期望主要为,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和满足用户期望的速度,完整的把货物送到用户手中。

4. 制造指标

1)一次通过率(FPY)

定义: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产品是否合格进行测试,一次通过率表示产品在测试过程中首次即可通过测试的几率。

公式:一次通过率=首次测试通过的数量/总测试量

我想说的:

一次通过率可针对单站(单一测试点),也可以针对产品,如果产品有多个测试站,那么对产品来说综合一次通过率应为多站的通过率之积。FPY=FYP1*FPY2*…*FPYn

2)生产节拍(TT)

定义:工厂连续产出2件合格商品的平均时间间隔,即工厂每个多久可以产出一件商品。还有另一种定义是指客户需求一件合格商品的市场必要时间。

公式:生产节拍=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内产出数量

公式(定义2):生产节拍=可用生产时间/用户需求量

我想说的:

节拍时间越短说明工厂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里提供更多的货品,也就意味着安全库存可以设置的更低。另外,在定义中强调了“合格”,表示是需要排除不合格品对生产的影响,比如1H内可生产商品是60件,但是其中10件是不良品,那么生产节拍应为60min/(60-10)件=1.2min/件。最后,对于可用时间的理解中,需要扣除设备故障、维修及人员休息等时间,必须是实际可用于生产的时间。

生产节拍往往是由生产工序中的瓶颈工位限制,需要通过降低瓶颈工位的公式来降低公式。

3)人效

定义:人效,即人员效率,是指人员实际产出与理论产出之间的比率。

公式:人效=实际产出的商品/理论产出

理论产出=投入工时/单件商品工时

例子:根据工时测算,生产商品A需要30分钟,2个员工工作了8H(排除休息时间)产出了30件,理论产出=2*8H/30min/件=32件,那么效率为30/32=93.75%

我想说的:为正常情况下,生产效率是达不到100%,这通常是由于人员疲劳、工序公式不平衡等原因造成的。如果计算得出你的生产效率达到甚至超过100%,那么很可能你的工时测算出现了问题。

对于生产过程来说,核心关注的是效率及质量,而其中会影响这两个要素的主要是人、设备、原料合格率、SOP(标准作业指导书)、作业环境,当需要提升指标时,不妨从这几个维度进行分析思考试试。

5. 销售指标

1)期间成交金额

定义:指定期间用户的总成交下单金额,如月成交金额、年成交金额。

公式:期间成交金额=考核期间用户下单的实际付费金额-退货金额

我想说的:涉及到企业缴税的问题,部分企业在考核时也会直接按照扣税成交金额来考核。

2)客单价

定义:客单价是指一个客户平均购买的成交金额

公式:客单价=总成交金额/成交单数

3)退货率

定义:退货率表示用户退货单量占总成交单量的比例。

公式:退货率=退货单量/总成交单量

我想说的:在常规的销售漏斗中,通常只考虑了发掘潜在用户到最终用户成交的转化,而随着电商普及,退换货如此便捷的情况下,实际上后续的用户退货也是需要被考虑在漏斗中的(比如往年双十一平均退货率可达到15-25%,所以单纯的成交并不是成交)。

4)客户量

定义:用户群体量,用户群体量越大表示目前可获利机会越高并且对供应商也有了更高的议价权。

公式:客户量=当前(活跃)交易用户量。

我想说的:会存在“单次”购买用户或者流失用户,所以在统计这部分数据时需要排除这部分数据。各平台对于活跃用户的定义不太相同,此处可以根据平台特性自行定义活跃用户,也可使用新增用户数来进行评估。

03 顶层指标

1. 为什么要提出顶层指标?

可以看出,上面提到的各项指标实际上是针对于各项单一职能的,每个职能体可以找到自身的指标去优化提升,但其实一个企业实际上是一个综合体,我们需要去全面的看待企业是否健康。

此外,对于供应链“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和“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这两个核心目标的实现,单凭执行层的指标是不够的,因此需要更上层的管理指标来体现企业当前整体的运营情况。

1)毛、净利率

定义:毛、净利率是指经营所得的毛、净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率;

公式:毛利率=毛利额/营业收入,毛利额=营业收入-成本(货品、物流、仓储、人工等成本);

净利率=净利额/营业收入,净利额=营业收入-成本(货品、物流、仓储、人工等成本)-税费;

2)净利润(年)

定义:净利润表示企业全年累计的收入

公式:毛利额=年营业收入-累计成本(货品、物流、仓储、人工等成本)-税费

我想说的:

净利润高表示企业整体营收客观,可用于研发、扩大市场等发展企业的行为的“子弹”多,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大。

3)营收增长率

定义:营收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相对于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

公式: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收入总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

我想说的:增长率高,表示企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企业的发展势头好。

4)用户满意度

定义:所有用户中,对服务/商品表示满意的用户的占比。

公式:用户满意度=满意用户/全部用户

我想说的:用户满意度的提升有利于企业影响力,扩大用户群体。

高德纳咨询公司(Cartner)每年会发布一个全球供应链最佳实践企业25强名单,这个排名目前的接受度还是比较广泛的,其用的评价标准除了50%的客观分之外,剩余的三个硬性指标分别为:三年加权复合营收增长率、库存周转率、三年加权复合资产收益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了解下。

总结

我个人其实很认同指标驱动的管理模式,量化的指标可以帮助企业、部门以及个人,但实际上这块深挖的细节还是很多的,上面所列的指标其实并不是可以完全直接套用到企业管理中。

不同类型的企业会有各自特色的相关指标。比如,对于库存周转这块,在零售业管理中会更倾向于用“坪效(每平米产生的销售)”来衡量。另外受精益生产的影响,大量企业都在推进零库存,但是零库存是否真的适用于所有企业呢?当你的库存可以提高竞争力时,应该如何选择呢?

企业的不同阶段所关注的指标会有所不同,比如在滴滴和快的大战期间,更关注用户体量、用户体验,在后期市场稳定后,开始关注企业应收指标,达到企业盈利。

找到合适的指标项后,指标的目标值定义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偏高则可能因为无法达成而影响士气,偏低则使指标失去了原有的意义,需要根据企业往年的发展结合市场、内部战略等因素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供应链管理来说,其实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合适和不合适,希望上面的分享可以对大家有所启发,找到合适的指标和方向。

 

作者:麋鹿产品,公众号:麋鹿产品手册

本文作者 @麋鹿产品手册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