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入行 5 年,我写文百篇后总结了这 8 条趋势分析
@TTTing1 :这5年时间,我呆过已经倒闭了的小电商平台,做过腾讯电商的外包,也真正近距离参与过京东大大小小的各种活动设计,亲眼目睹了天猫双11成交额从2011年的52亿一直增长到2015年的912亿,直到现在,我把我的部分关于电商的思考和观察总结写成文章近百篇分享给大家。
写在前面
2011年那会儿,我还是杭州某互联网公司的一名ui设计师,那年双11我亲眼目睹了我们整层办公楼500多人都在买买买的壮观场面,不过那时候的我对电商没有任何概念,甚至对网购都不熟悉;2012年年初,我阴差阳错地接触到了电商设计,爱上电商设计并一直坚持到现在,已近5年时间。
这5年时间,我呆过已经倒闭了的小电商平台,做过腾讯电商的外包,也真正近距离参与过京东大大小小的各种活动设计,亲眼目睹了天猫双11成交额从2011年的52亿一直增长到2015年的912亿,直到现在我把我的部分关于电商的思考和观察总结写成文章近百篇分享给大家。
这几年,电商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我觉得有必要对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做一个小结,于是就有了这次的话题:“入行电商设计近5年,写文近百篇后,我给大家总结了这8条趋势分析和建议”。
这篇文章也许对正在电商设计这条路上或即将迈入这条路的人有所启发,接下来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少数人会驱动多数人的行为和想法
这个少数人是指什么人呢?指某一个行业领域里走在最前面的人,再或者是某一个圈子里最活跃的那一批人,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人的一举一动都会牵涉到其他人的发展方向,这种现象在炒股行业也许最为明显,知名企业或知名投资人的稍微一点动作就会对相关公司或行业的股价产生不小的影响。
那么在设计圈里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现在在设计圈很火的C4D,三维建模和渲染,虽然这个在工业设计领域是非常常见的一项技能,但是不知是被谁引入到了电商设计行业,然后大家开始纷纷效仿三维的效果。
还有合成效果早几年前比较常见于创意互动广告界,一开始一些简单的合成效果也只是常见于一些比较追求炫技和非主流效果的店铺(因为那时候的效果都做的比较粗糙所以看起来有些俗气),其实对于天猫或者京东这样的平台页面设计里是很少会用到这些效果的,因为这种效果对于动辄就是好几十个不同会场的平台活动来说,很难进行品牌视觉延伸,再一个就是合成玩的好需要很强的绘画功底和想象力,处理不好容易变得非常俗气。
虽然我一直提倡设计师不应该盲目跟风,而应该有自己的特长并深挖下去,但是直到上次看到天猫双十邀请函居然也开始运用这些效果,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做好你自己还不够,你还得去看看你周围是什么情况,既要有自己的坚持,也要做好拥抱变化的准备。因为这些走在前面的少数人或者背靠大树的少数人(比如你玩一种新效果可能什么反响也没有,但是如果被知名企业或名人一传播,那个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是会撬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的。
其实对于设计师来说,学习能力才是你最该培养的技能。如果你以前觉得自己会抠图,会做一种效果,会耍点ps你就可以去从事电商设计了,那就太天真了,现在电商设计行业发展的太快,我们消费者的喜好也是多种多样,你必须要掌握更多技能才能应对不同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跟上步伐,要不然很容易被淘汰。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其实给我们带来了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
这里我不是要谈移动端购物占比已经达到了80%以上这么个事,而是要举一个其他方面的例子,我知道你们前段时间又被卫龙的文革大字报页面设计刷屏了对不对?但是我却还算比较淡定,因为这种怀旧的风格说实话好几年前我也做过,淘宝和腾讯电商都做过,这几年也一直有其他品牌在做,这种效果实现也不难,但为什么偏偏就卫龙火起来了,还被那么多人称赞会玩呢?
我觉得这里涉及到好几个方面:天时/地利/人和(这里的天时/地利/人和分别是指时机/互联网环境/人)。
首先,关于时机,马云1999年创立阿里巴巴,到现在已经有17年了,而且由于2009年双11的横空出世,以及双11成交额的一路飙升,把电商这个行业也是炒得越来越火热,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电商大军当中来,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从线下走到了线上,这就导致各行各业同质化越来越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时候拥有自己独特基因的企业或店铺才更容易脱颖而出。
而卫龙虽然之前也是比较传统的线下企业,到了2015年它才开设了线上店,但是卫龙作为一款辣条,本身是带有很多人的童年记忆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以前那些购买辣条的人,就像一颗颗种子一样,已经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角落,或出入高档办公楼,或干着体力活,但这些人都有个共性,那就是具有娱乐精神。
所以,你会看到卫龙在线上的营销互动也一直都是抓住了娱乐精神这个特点,不仅自我炒作制造了很多类似于“容我吃包辣条压压惊”这种表情包,最后又跟气质相投的暴走漫画合作,请张全蛋这种气质相投的网红做代言,将自己的娱乐精神和贱贱的气质形象进一步加深加固在用户心里。这样一来,它本身不仅带有了年轻一代的童年回忆,还进一步用娱乐特质将自己打造成了辣条界的一名网红,而网红是自带话题传播和流量的。
要知道,对于现阶段的其它商家来说,不仅是流量获取越来越困难,阿里也是一直是在鼓励商家能够自我造血自带流量的,所以别人的弱势+自我的优势+平台扶持自我造血,所有这些恰恰对于卫龙来说就是时机。
其次,关于互联网环境,不得不说的就是新媒体的出现了,我前面说到在2012年我就做过类似页面,我也一直都有看到有人做过这种页面,他们为什么却没有火起来?这个我觉得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微信公众号这种自媒体的出现有很大的关系(2013年微信公众号开始火起来),自媒体需要内容传播,这些内容越出乎意料越吸引眼球越好,而卫龙每次出场刚好满足了这些特点:颠覆形象/有谈资/参与门槛低/人人熟悉等。
比如所有人都说辣条是垃圾食品,卫龙非要把自己的生产线公布给大家看,证明自己是安全可靠的放心辣条。
所有人都觉得辣条是屌丝专属食品,但它偏偏要把自己的线上新包装设计的那么高大上,不仅模仿苹果官网的文案和设计风格,连线下实体体验店都弄成苹果旗舰店的样子。
当所有人都老老实实备战双十一,设计师还在纠结哪种效果比较炫酷C4D效果怎么实现的时候,人家直接给你整出一个文革时期的怀旧风格页面,再配合着贱贱的动画和恶搞画面,以及“老乡,加入我们双11抢辣条”这种恶搞文案,再一次刷新大家的认知。
你们知道这对于媒体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吗?当然是“我次奥!!!”的感觉了啊,所以不管大号小号都争相当自来水来报道,然后制造了一篇又一篇10万+爆文,这对于卫龙本身/新媒体运营者/吃瓜群众来说都是各有所利的事情:卫龙省去了不少广告费还获得了那么大的曝光量,新媒体运营者通过这些涨粉,吃瓜群众长见识了也有了谈资,总之是各自尝到了甜头之后,只会让这样的事情进入一个正向循环,大家会更加持续关注他们,所以我说这个是互联网环境进一步助力了卫龙的网红之路。
第三,关于人,从卫龙近年的表现来看,他们是拥有一支非常专业的运营设计团队的,这个是属于人才的助力(据说卫龙的线上运营在2015年8月份就全部都外包给了杭州的一家TP公司),再一个就是他的用户群体,普遍属于游戏/娱乐/二次元用户,这些人都是极其熟悉互联网的一群人,他们接受新鲜事情的能力强/有娱乐精神/各自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他们会去传播会参与,也就是说,卫龙是一个有强大粉丝群体的辣条品牌,这就是人和。
总之,作为电商设计师的你,可能目前只能站在视觉的方面去分析看待一个页面设计是否成功,但是你也应该了解到是因为其他的方方面面综合一起才能最终成就一个店铺或一个品牌的。
(哦,这里还要说一个题外话,继卫龙模仿苹果火了之后,什么煎饼果子什么虾也相继模仿了,这个其实就没什么意思了,一方面是群众的新鲜感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其次,后来者如果仔细研究过卫龙每走一步的目的和缘由,兴许就不会这么做了,光模仿人家的面子,但没有人家的里子,其实是没用的,毕竟第一个模仿的人得到的是掌声,而后面模仿的人得到的大部分是嘘声了,这个道理对于喜欢跟风追热点或模仿的媒体人也一样适用。)
用户的时间越来越宝贵,你的设计必须要易懂且吸引人
现在处于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不管是浏览网页/逛淘宝还是刷朋友圈,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商品都扑面而来,用户是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细看的,所以你的设计必须要易懂且吸引人才可能脱颖而出,这个对于电商设计师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你要知道用户实际在意什么,你要通过这个设计去体现哪些东西去吸引到她们呢?
比如用户在意价格为主,那么你的设计画面就可以热闹有亲和力一点,价格和利益点可以放大一点,利益点或价格的色彩可以突出一点。
再比是用户对价格不是太敏感,但是喜欢新潮,那么你的设计可以夸张无厘头一点,一些不合常理的情景或配色都可以出现,比如超玄虚的元素比例,夸张的配色,价格利益点什么的在这里不是最主要体现的点,所以可以弱化(当然如果你同时要体现趣味好玩和低价折扣,那么就可以强化一些些价格方面的内容点)。
其他的依此类推,总之这就好比,你衣柜里有很多套衣服,你知道你该怎么搭配出门,去参加普通约会穿什么衣服?去参加宴会穿什么衣服?去郊游穿什么衣服?等等,就是这么个道理。
其次,你要知道你的设计是带有目的性的,你要通过这个设计去引导他按你设想的方向走。
为用户考虑不代表无条件满足用户需求,无论我们怎样挖空心思让用户满意和开心,其实最终目的就是让用户掏腰包买东西的(知道这个真相的你,眼泪是不是流了下来?就好比有的男人再怎么对你好,其实。。)。
即使这次不是让他买,也是希望他以后能买;即使他这次买的有点少,也是希望他下次能多买点;即使他已经买了,其实还希望他能推荐他的朋友来买,就是这么个现实目的。
第三,运营和设计需要统一战线,电商设计师要有运营思维,认清设计的地位和作用,比如我们有时看到运营给的一些要求都头大了,比如她们要你设计一些礼包搭配/凑单/拼团/分享红包的设计样式,其实都是有目的,这里涉及到一连串的闭环和回购率的问题,电商设计师应该学会理解运营的这些用意,(当然如果作为设计师的你都知道这些了,而运营却不知道,那你可以把这篇文章甩他脸上了,哈哈哈)。
思维决定行为,养成做练习的习惯很有必要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我的很多文章都是启发思维的,但是这些东西产生效果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你的手上的功夫要能达到,或者说你有能够和你配合去实操的人,所以我一直认为对于电商设计师来说,是技多不压身的,因为电商设计这个职业其实就是需要你是一个全能手,比如营销/摄影/手绘/交互你最好都能有所掌握,电商设计光是做得好看是没用的,除非你的这个好看能惊艳到让你的设计脱颖而出。
其次,做一个善于观察和生活的人吧,一方面是因为任何涉及到商业的东西,其实都涉及到对人性的理解,另一方面对于设计师来说,经常会涉及到一些光影的制作,或者合成修图,这个在平时的时候多观察,然后记在脑海里,到用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该怎么做了,而且,很多灵感创意其实也是来源于生活,你们慢慢也许会有体会。
总而言之,思维决定行为,你的手上功夫也得跟上自己的思维节奏,要不然会变成一具空壳设计师,所以养成做练习的习惯很有必要。
电商设计师最好能懂一些品牌设计方面的知识
如果电商的发展趋势是线上和线下打通的话,电商设计师最好能懂一些品牌设计方面的知识,比如VI设计(包含logo设计/包装设计/招牌设计/周边设计等)。
貌似现在很多淘品牌都已经从线上发展到线下了,开设了线下体验店,比如茵曼,再比如自从上次模仿苹果风走红后的卫龙,在线下店也开始模仿苹果风了,总之很多品牌都是线下线上店都有布局的。
因为能达到这种发展规模的店铺一般来说也都是非常有实力的,所以可能会设立好几个不同的设计部门,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你既懂电商设计,也懂品牌设计,那么当然就更有优势了,无论是跨部门沟通还是换岗,再或者是协助别部门的工作,都会更加得心应手。
电商设计师应该尽量多接触一些类目或风格的设计
很多电商设计师可能更加关注的是最近新出了什么软件,再或者新出了什么风格,但是我觉得你还应该关注的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因为如果说关注前者是让你知道下一个需求该怎么解决,那么关注后者就关系到你的下一步该怎么走了。
对于店铺的电商设计师来说,你们面临的主要是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1)接触的品类往往比较单一,很少去接触多个品类的设计,但其实不同类目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这就存在一个风险,就是万一你现在所做的这个类目生存状态不那么好了怎么办?有想过自己的退路吗?所以业余去接触其他类目的设计很有必要。
(2)没有关注人类生活未来的趋势和发展的意识,比如人们的生活水平肯定是越来越高的,这就涉及到几个方面的问题,比如有趣好玩/高品质的页面设计也许会越来越成为主流,那么你的审美是不是得跟上了啊?不要永远只会做一种利益点超大价格超大的低价促销页面设计;
再比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着越来越多人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外貌形象/生活品质/时间,那么以前被忽视的几个品类比如茶叶/咖啡/男士护肤/眼镜防护/车品/智能家居/食品保健/健身美体等相关类目会有更多机会。
而如果你一直都是做母婴相关的,那么也要考虑到小孩会长大的问题,如果你一直都是做年轻女性相关的,那么要考虑到女孩子最终会变为妈妈的问题,总之,不同阶段你的用户的需要是不一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是会变化会成长的,我们设计师也要跟着适应变化。
(3)好待遇都是竞争者多而坑位少的,大部分店铺电商设计师梦寐以求的就是能够去到天猫/京东这样的平台里去做设计,因为在平台里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待遇和更加专业化的团队指导,但现实是平台的坑位只有那么一点点,你拿什么去竞争?
我的总结发现是,手绘/情商/学习能力强的人比较容易让自己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因为手绘能力强不管是在什么设计团队里都是非常加分的,而情商高意味着可以融入团队,也意味着比较容易遇到贵人相助(比如给你内推什么的),学习能力强往往意味着勇于接受变化和挑战,思维能力强。
以前,我不知道店铺里的设计师是怎样一个群体而存在,但是当我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店铺电商设计师后,才了解到他们的生活情况和普遍待遇,才知道他们也许是设计师里最辛苦的一个群体了,以上这些总结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平台电商设计师切勿变成温水里煮的青蛙
目前阶段来说,平台电商的设计师相比于店铺的电商设计师,各方面条件待遇都好很多,基本是双休/五险一金/“高薪”/其他福利等,待遇好也往往对应着高要求,所以平台也相对难进一些,基本是就算你能力好,你也得等到有空缺的位置你才能上。
但依我目前的观察看,平台电商设计师的路会越走越窄,而店铺电商设计师的路会越走越宽,因为平台电商设计师大部分聚集在北上广深杭州等城市,他们只是说相对于店铺设计师来说待遇好点,但是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待遇是偏低的,而且平台里的设计师大多只是负责视觉部分,职能和眼界非常单一,接触的人大部分也是仅限于交互/运营和前端,对于电商的核心商家和用户接触的太少,再一个就是视觉设计师职能原因导致他们所处的地位也非常尴尬(夹在前端和运营交互之间)。
对于平台电商设计师来说,你们面临的主要是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1)可以勉强加薪,但是升职基本无望,这个是受职能和当前的现状决定的,现在好一点的平台基本是大公司,大公司里几本视觉设计师就是一颗很小的螺丝钉,除非是你遇到了“大面积人员离职,最后只剩下你一个人,恰巧你能力又还行”的这种狗屎运,再或者有贵人相助,你才有可能爬上去。
(2)跳槽范围比较狭窄,要么还是选择在那几个平台之间跳来跳去,但生命力顽强的电商平台就那么几个,而其他的新兴电商平台时不时就会倒闭几个。
但是即使是跳到最好的阿里视觉专家级待遇也才25-30k的样子,但这个级别对你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对于大部分平台设计师是达不到的。
所以你最终要么去创业公司/要么去到店铺,但是我相信你们之前呆惯了平台,就很难适应这些公司的高强度和单休以及其他不稳定的各种因素了,再一个凭借在平台培养的那么狭窄的职能技能估计也很难胜任新工作,除非你非一般人。
(3)竞争力达不到,现在电商发展的势头你们看到了吗?店铺的设计水准其实一点也不比平台差了,反倒是平台电商设计越来越平庸,也许你会说天猫设计很牛逼,但是要知道像腾讯/天猫/京东这些有很多设计是外包出去的,内部设计师负责的事情就那么些,内部设计师的数量也就那么多,很多内部设计师干的也就是打杂的事情,除非自己有危机意识业余时间能够继续多做练习,要不然凭借那点项目积累出去找工作几本没有什么竞争力。
(4)买房越来越困难,前面我们提到了,平台电商设计师各种处境和尴尬地位决定了她们的待遇相对于其他职业就是偏低的,升职困难,跳槽范围狭隘不说,但偏偏他们又是在一些北上广深杭州这些房价超高的城市工作。。。总之是2面夹击,靠那点工资买房基本无望,除非有其他方面的收入或者你家里有钱再或者你不打算买房,那你也可以生活得不错。
以上我分析的都是比较现实的问题,如果你说你以后有其他打算,如果作为平台电商设计师你知道在业余时间不要光顾着玩,而是知道要给自己充电扩展自己的知识面,那就当我上面说的这些都是废话好了。
电商设计师这个群体的生活现状更像一个“工”字型
首先,电商发展起初阶段,大部分的设计师都是一些非科班出生的功底较弱的人组成的,而且大部分也一直是在一些小店铺里从事设计工作,没有专业的人指导,全都是自己瞎摸索,更别说懂用户体验和用户心理学这些知识点了,而这些却正是保证你的设计能够让用户觉得易懂和吸引人的关键所在。
其次,随着电商这几年的迅速发展,整个电商设计行业也吸引了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加入,他们有设计功底/各有所长(比如绘画/摄影/懂用户体验等)/拥有更高的学历背景/接触过更多新潮的事物,这些人的加入使得电商设计更加专业化和丰富多样(手绘/三维/合成/手工/摄影/跨界等),所做的设计也更具吸引力了,而先前一批人或后来的人如果没能继续提升自己,当然是会被这批人给淘汰的(找不到工作,或者只能找到一些待遇低/不稳定的工作)。
这就好比是一个“工”字型,发展的好的在上面那一横里呆着了(比如在几个大平台里或者好一些的企业里跳来跳去,就那么几个坑位),中间还有一些奋斗在路上的人,而且这个路很窄,因为电商设计不同于其他设计,它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很多的,底部就是那些面领着被淘汰的人和新加入的人,他们的流动性很大,因为没有什么优势特长,所以可替代性强,往往蜗居在很多经营状况不佳的小店铺里。
这些店铺大多是没能赶上变化的店铺或者发展受阻的店铺,因为没有能力和资金吸引到更加优秀的人,所以也只能招到“工”字型底部徘徊的人才,于是就这么恶性循环,当然造成这种处境也不完全是人才的因素,跟他们自己也有关系。
写在最后
这几年电商设计发展得非常快,而且只会越来越快,要求越来越高,而我们能不能走好这条路,最重要的关键点除了兴趣支撑以外,其次就是技术+视野+思维方式的综合能力提升了,因为:
你需要学习的永远比你想要学习的多。
你需要走的路永远比你预想的要长。
这里是“做设计的面条”,我们下期再见!~
欢迎关注小婷姐的微信公众号 「TTTink-D」 ,一个干货与文笔俱佳的美女设计师:
微信公众号简介:专注开拓电商设计思维,不定期分享一些个人见解干货,当然也会分享一些顶级创意、摄影、人生感悟方面的好文啦。
关键字:产品运营, 电商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