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市场中割得快,又想看起来帅?
因为人物的一篇文章《外卖骑手,困在了系统里》,引发了网络上很多人的讨论。
所以9月9日凌晨,饿了么表示将上线新功能:在结算付款的时候增加一个「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的小按钮」。
全文“暖心”文案: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将心比心,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但是文章想要讨论和解决的是:数字经济的时代,算法究竟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城市的生活,外卖年轻人的出口问题,涉及更多的“人”和“商业和社会”的问题。
这些问题,饿了么给一个多等十分钟的按钮,全部跳过。
将矛盾转移给消费者,这是饿了么的狡猾:是用户希望可以快一点,所以系统的期望时间,才这么紧张;消费者愿意等、外卖小哥不用拼命、饿了么有钱可以赚。
这就是饿了么所谓的将心比心吗?
一、做了一辈子坏事,临死前做了一件好事,我们要认可他是一个好人吗?
平台和骑手双赢。
输的却是消费者,输的却是这个社会人文问题。
买单的是消费者,等待时间花出去的还是消费者,饿了么只给一个按钮,就想要让大家跳过这个问题,博一个良心平台的声响,这不妥当。
这不是饿了么的美德,不值得表扬,不值得夸奖;因为最大受益的依旧是外卖平台本身,只是转移了事情的矛盾,这不是良心。
饿了么及时做出调整应对,是一个好态度;但是这件事,现在看起来更像是平台公关,追捕舆论热点的手段。
不仅是饿了么,包括美团在内的外卖平台,应该正向面对市场本质的问题上来;而不是指标不治本,上演一场假人文关怀的秀。
原本就是系统时间太赶,外卖平台的商业模式下衍生出来的问题;平台能不能多投入时间、精力、人力,去做系统配送流程的优化?让平台和商家和消费者,三方达到一个更好的相处模式?
别的平台,没有这么做,为了争夺市场,平台们之间就默许了:把价值利益凌驾于这些人文关怀之上。
可能对于外卖平台而言,太关心人文情怀,妨碍外卖平台资本割韭菜的速度,妨碍市场份额争夺的速度了。
饿了么的公关,在凌晨发文,问大家愿不愿意等5或者10分钟;平台自己却不愿意多等一些时间,想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再出来蹭这一波热度?
「我催单外卖小哥,导致对方车祸,我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在这个问题下面,有律师回复:「没有责任。」
二、商业的竞争就像是一场战争,情况会激烈,甚至百姓还会流血流泪。
少赚一点就是亏损?把骑手配送时间的决定权,转交给消费者就是良心?
外卖平台愿意花心思,打造一个更好的利益分配,更为关键。
无论是美团还是饿了么,系统都为骑手设置了积分等级体系——跑的单越多,准时率越高,顾客评价越好,骑手获得的积分便会越高,积分越高,等级就越高,奖励收入也会更多。
外卖平台的骑手,为了迎合平台制造的游戏晋升机制,拿到更多的订单,赚更多的钱。冒着生命危险,和红灯做朋友和死神竞速。
“配送,成为了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社会表演。”孙萍在调查报告中写道,她将骑手们取悦顾客、争取五星好评的行为称为「情感与情绪劳动」;在她看来,这部分的劳动常常被忽视,但它对骑手的折损和消耗,远大于体力劳动;很多骑手拿着1W多的“高薪”,承担的风险,其实已经超过自己的“高薪价值”。
“现在骑手虽然累和危险,你不做,会有大把人来做。”这是原文章中,一位外卖骑手在采访时,大概描述的实际情况。
要想要更快的把订单送到消费者手中,招聘更加多的骑手,不就可以解决了问题吗?每一个区域内,都有合适数量的骑手,这样送外卖的效率一定是更加高,但是外卖平台没有这么做。
因为人一多,月订单数量有限,骑手的薪水会被稀释掉。骑手的“高薪”现象,骑手职位的高竞争力就会被打破。
“高薪”情况一旦打破,骑手可能会没有那么多积极性,平台的支出成本会上升,收益会减低——所以利用马太效应:让拼命和时间赛跑的人,多跑几次。
通过利益驱动来刺激外卖骑手,通过算法数据来控制流程,减少成本,追求最大化的效应,这是资本爱干的;大家都是社畜和工具人,谈人文情怀可能会伤钱。
不久前,美团和饿了么先后公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在这一季度,饿了么实现每单盈利转正,而美团则完成了了22亿人民币的净利润,同比增长95.5%;其中,外卖业务是美团实现盈利的最大功臣。
2020年8月24日,美团股价也再创新高,市值突破2000亿美元,成为港股第五大市值公司。
在此次长达半年的调查中,《人物》接触到了近30名外卖骑手,他们频繁提起的一个词却是:一毛钱。
一位湖南的美团骑手说:“准时率低于98%一单扣一毛钱,低于97%一单扣两毛钱;这不就是逼着骑手们加快速度吗?毕竟,一单中的一毛钱对于我们来说,差很多很多的。”
三、数据算法理应是给社会带来便利,不是成为资本的磨刀石
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权利,通过手中的钞票,决定资本的流动方向。
大众是有方向决定权的,但是大众也是容易被诱导的;就像饿了么的延迟5/10分钟按钮键,看似确实是一个人文关怀的按钮。
但是随着数据的足够积累,这个按钮会变成新的收割模式。
站在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视角,这个按钮背后的用户管理标签,在外卖平台的眼中可能是:
- 长期勾选同意的用户,会被标签为“时间不敏感”用户,将来的订单配送时间可能会更长。
- 长期不勾选同意的用户,会被大数据标签为“时间敏感用户”,可能更加愿意接受加价,更快送达服务。
以上,可能是外卖平台,目前不会去真实行动的动作。
但是数据化的今天,这些数据的收集确实会引发这样的情况,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缺少人文,确实是今天互联网发展出来的一个真实现状:各种软件杀熟、诱导关注、吸引点击。
我们的善良,可能有成为资本继续使坏的底气:平台继续利用算法追逐利益,去玩数据游戏,去争夺市场份额。
其实外卖平台自己都清楚,问题其实不在于:5/10分钟的等待。
真正的问题一直都是在资本驱动下,市场不允许低效,不允许休息,不允许外卖员的剩余劳动价值被“浪费”;换句话说,真的问题是:外卖平台不想少挣一点——所以,饿了么的“时间等待按钮”,我个人不愿意使用。
作者: 阳俊orlo(佐右),公众号:城市末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sNoFw1M4ETT0ph2C9xae6A
本文作者 @阳俊Orlo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