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运营之光
上帝说,要有光!
概况: 本书围绕运营,干货满满!不仅介绍了运营的一些核心技能和工作方法、一些宏观规律和逻辑、职业发展与成长,还介绍了运营人的自省与思考。大家都知道出书是有周期的,尤其是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稍微晚两年的书现在读来就有些“过时”了,这本书是2016年6月刚出版的,所以时效性也很好,推荐从事运营或者想要入行的小伙伴们来读。按照推荐给我的做运营的丫丫的话来说,这是一本让她反复读了几遍并精心做笔记的好书!
作者简介: 黄有璨,从事互联网运营近10年,三节课联合创始人。如果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先关注“三节课”或“黄的世界”公众号,看看作者的写作风格是不是你喜欢的菜。另外,这两个公众号也是学习产品或运营的优质公众号,顺便安利一下。
亮点:
本书干货满满,接下来我将从“术”和“道”两方面介绍下本书亮点:
一、“术”(运营方法论)
运营方法论
1. 如何经营好一个微信群: (1)设定主题;(2)把一批跟这个主题相匹配的人拉进这个群里;(3)明确群规,以规则界定清楚,哪些事情应该在群里做,哪些事情则不应该;(4)在群里定期抛出一些与群的主题定位相符的话题,并引导讨论,维护好群内的氛围;(5)定期组织其他线上线下活动,通过活动让更多成员熟悉起来,从而可以在群内展开更多的话题交流和碰撞。——运营微信群的套路就这么简单,但有些没经历过可能想不到。掌握套路,是第一步!
运营与市场: 市场在做的事情会比较务虚,运营在做的事情会更加务实。在传统行业中,从产品出发到触达到用户的过程,通常会经历3个环节,分别是用户认知、渠道流通、用户购买。前两个环节,加上“无形价值”的建设和维护,就是市场部所应该完成和关注的全部工作。而运营更关注的则是用户转化、使用,还有此后其他用户行为的促进和引导。
运营与产品: 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
为何超过80%的运营始终只能打杂? ——初级选手与高级选手的一个显著区别,往往就是初级选手只会被动做事情,或者是在方向不明的情况下纯靠拍脑袋去行动,但 中高级选手们,一定要把事情想清楚,找到目标和更容易有所产出的地方,才会开始投入执行。
我做运营的3个底层工作方法: (1)让自己拥有对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我自己有一个习惯,但凡我在朋友圈、微信群地方看到有超过3个人都在提一个我此前从来没听过的概念,我就一定会专门抽出来至少30-50分钟的时间,去把这个我从来没听说过的东西彻头彻尾搞清楚。(2)让自己家拥有对于用户的洞察。尽可能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典型用户,拥有一种对于用户的“洞察力”。(3)学会更具有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
我眼中的4个关键性“运营思维”: (1)流程化思维:拿到某个具体问题后,遵循以下3个步骤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一是界定目标、结果,二是梳理全流程,三是在每一个环节上,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2)精细化思维:你必须能够把自己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拆借为无数细小的执行细节,并且要做到对于所有的小细节拥有掌控力。(3)杠杆化思维:需要先做好做足某一件事,然后再以此为一个核心杠杆点,去撬动更多的事情和成果发生。这个思路,套用到做人上,也是一样的,我可以先是花大量时间让自己具备了一项不可替代的核心力能力,我可以以此为杠杆,去撬动大量的资源和机会向我靠拢。(4)生态化思维。要搭建一个可良性循环的生态,而能否成功最重要的是,你要能先梳理清楚并理解一个生态间的各种价值关系,或者说,脑子里要先有一些生态的概念和模型。
任何时候,当你拿到一个目标或运营指标的时候,你都应该遵照如下几个步骤来进行思考,并最终落地: (1)界定这个指标是由哪些分支指标或哪些要素构成的。(2)这些分支指标或要素现在是否还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间。(3)具体来思考,如果要提升某个分支指标,我们需要将其拆分和落实为哪些具体的运营手段?——其实人生目标的达成也是一样!
数据在运营中的作用: (1)数据可以客观反映出一款产品当前的状态好坏和所处阶段;(2)假如昨晚了一件事但效果不好,数据可以告诉你,你的问题出在哪里;(3)假如你想要实现某个目标,数据可以帮助你找到达成目标的最佳途径;(4)极度精细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你通过层层拆分,对用户更了解,也对整个站内的生态更有掌控力;(5)数据当中可能隐藏着一些潜在的能让你把意见事情变得更好的线索和彩蛋,有待于你去发现和挖掘。
内容运营: (1)你必须要给自己的内容调性找到显著的不同和 差异 所在;(2)先从你的内容背后提炼出来一些棱角分明的 标签 ,再用一系列具体、切实的行为动作去支撑起这些标签;(3)内容的生产:一是要有自己的 主线 ;二是逻辑较复杂或需要对比或需要传递某种特别感觉的部分,需要尽量用 图表或图文 的方式来表现;三是要围绕用户的感知来进行表述的,这会让你的内容对于用户而言是 易读 的。
10.UGC (用户生产内容模式): (1)内容初始化:挑选一部分话题作为初始启动的话题;(2)少量用户加入生产;(3)内容生产者激励;(4)更多新用户进入;(5)鼓励和引导更多用户加入生产:产品、文案,话题,造典型、树标杆。
如何写出好的单篇内容: 选题策划→资料收集&整理→内容加工生产→内容组织&呈现。其中 选题策划决定着一篇内容60%以上的命运 。文中也列举了比较好的选题策划方向:对知名对象的吐槽,对经典案例/对象的专业深度分析,颠覆认知的观点、论点,热点事件的差异化视角解读、分析,数据、盘点、语言类,共鸣性问题解读,精彩故事、段子类等消费娱乐型内容。
文案写作: (1)提升短文案转化率的两个原则,第一是傍大款,第二是颠覆认知。(2)写中长型文案的方法,一是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勾起欲望→促成行动;二是代入情景→引起矛盾→提出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三是把用户在一个转化行为钱可能会面临和思考的所有问题都依次列出来,然后一一对问题进行解答和说服用户。
关于撬动用户互动参与意愿的8个指导原则: (1)物质激励;(2)概率性事件;(3)营造稀缺感;(4)激发竞争意识;(5)赋予用户某种炫耀、猎奇的可能性;(6)营造强烈情绪&认同感;(7)赋予尊崇感&被重视感;(8)通过对比营造超值感。
四种不同阶段的产品及其运营侧重点的差异: (1)探索期。基本论点:运营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大量用户,而是为将来有一天能够服务好大量用户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运营方法:选择较为封闭、有限制条件的运营方式,如“邀请码”。邀请了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大V”。对于早期的种子用户都给予了各种“无与伦比”的关怀。(2)快速成长期产品。共同特点:开始动用自己一切可见的手段、资源等,尽一切可能迅速占领市场。运营方法:各种渠道的铺设。围绕产品的各种事件、话题的层出不穷。大规模的补贴行为迅速拉动用户增长速度。运营由粗放转为逐渐精细。(3)成熟稳定期产品。共同特点:高度关注用户活跃度,高度关注商业变现路径,同时,面向用户的运营也开始全面精细化。运营方法:品牌形象的树立、用户活跃度、商业变现。(4)衰退期产品。运营方法:老用户的管理和生命周期管理。
各类互联网产品大体存在3种商业逻辑: (1)直接面向用户售卖某种商品或服务获得盈利。核心在于,是否能够找到足够好、足够多的商品,以足够低的成本、足够顺畅地将其售卖出去,并确保整体售卖流程的顺畅程度。(2)免费+增值服务。核心在于,是否能获取到足够多的用户,是否能够让用户对产品形成依赖,以及是否可以更顺利的撬动用户为增值服务买单。(3)免费+流量or数据变现。核心在于,是否能获取足够多的用户,用户忠诚度是否足够,是否能积累下来可以持续带来新流量的数据或内容,是否可以积累下来付费方愿意为之付费的内容、数据或特定氛围。
用户行为频次对应的运营关注点。 (1)一次性使用。关注点:获客渠道的铺设和广告投放;销售转化的有效性;客单价。(2)低频次。关注点:渠道铺设、占据入口;品牌传播、占据认知。(3)高频次。关注点:通过补贴、活动、运营机制、用户引导等各种方式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更多思考如何通过运营撬动现有用户,打通几个“分享”的场景,形成病毒传播和增长。
如何搭建一款成熟产品的运营体系: (1)保证基础业务的顺畅运转;(2)尽量把“开源”和“节流”变成一些固定动作;(3)确保“最关键用户行为”的发生几率;(4)核心用户的界定和维系体制的建立;(5)阶段性通过活动、事件、营销等实现用户增长。
二、“道”(运营思维)
运营思维
1.一个特别靠谱的运营在着手解决问题开展工作的时候, 会尽力让70%以上的事情变得对自己是可治可控的,只留下30%的不确定。 而一个靠谱程度还没那么高的运营,则有可能刚好相反——他会把70%的事情付诸于不确定。
- 关于职业发展与成长:
(1)如何让自己拥有更多机会和选择
ABZ理论:A计划,是一个当下你觉得值得你去持续投入,并获得部分产出和安全感的计划,好比目前的工作。B计划,是那些当下看起来还不足以成为你的职业,但你对其存有兴趣或长远看好,值得去长期投入和关注的事情。Z计划是一个用来应对最糟糕状况的备用计划。
沿着ABZ计划,还可以往下多说两句——如果你已经成为了一个中等以上段位的选手,请一定尽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圈子里的价值传递者或贡献者,而不是单一的观望者或是价值消耗者,这样做,一定会为你带来更多潜在的机会和资源!
(2)如何完成个人能力的提升和进阶
身为一个互联网人,有两条需要去提升的能力曲线,一是 行业技能曲线 ,持续提升的有效方式:持续实践+总结+招人讨教交流;从实践中持续寻求反馈,并提炼出遇到的核心问题和疑惑,去找有经验的过来人进行讨教,再持续在新的时间中进行优化改进。
二是 思维/认知模式曲线 。提升方法:要给自己创造机会尽力多跟行业高手们混在一起;找到一个合适的事情和环境牵引着你往前提升。
最后,用书里的很喜欢的一段话做ending,与大家共勉:我觉着,人活着,总是需要先能够打破边界,然后再找到边界。前一个边界是外界给自己设定的限制和束缚,后一个边界,则指的是自己的能力、野心和欲望可及和应及的范畴。打破前者,为的是找到这个世界的丰富和可能性,打开眼界和格局。找到后者,则为的是找到自己个人的局限和使命,获得谦卑、专注与平静。
文/Lady韩小茹
关键字:产品运营, 运营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