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1,日活过千,GMV过3万的一些心得

各位村民好,我是村长。

今天是一个开心的日子,我们做的一款产品,在营销层面零费用的推广下迈向了一个新台阶。

日活从不过百,到现在的过千,付费用户单日超过200人,流水也超过了3万元。

这个数据对于各位见过大风大浪的人,或者是看了抖音各路大神成功经历来说,完全不值一提。

但仅从村长个人来说,这款产品完全从零开始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产品周期。

而且还是面对有行业龙头的情况下决定来做的,因为业务的特殊性和避免广告之嫌,具体产品就先不说了。

核心是和大家分享一下,做这个产品这三个月来的一些真实感受。

我觉得对于刚开始创业的朋友以及团队正在开辟新战线的朋友来说,更有实质性的参考意义。

一、现有的许多产品都不够好

以我们办公为例,我们目前常用的工具如石墨、飞书、钉钉、企微、即时、星球等产品,看起来已经是行业里面的寡头了。

但是这些产品真的非常好用吗?真的连基础的问题都没有嘛?

完全不是这样的,举个例子,我们常用的钉钉、企微,在特定的人群中,它最常用的功能就是考勤打卡,其他的功能就完全用不到了。

而对于老板来说,这类工具除了审批外,几乎没啥用,都是给人事、财务用的。

再如前段时间,我们研究了一个微商行业的工具,几乎不能再简陋了,但用户没得选。

还有,关于抖音相关的直播工具大家都会想起蝉妈妈、飞瓜,而这些产品依然有很多功能上的不足。

所以去年我有一个朋友开始创业做直播相关的工具,目前已经完成两轮融资了,最近又推出了直播选品相关的新产品。

正是因为现有的产品不好,才给了后来者诸多的创新、挑战机会。

二、找到产品突破的核心

说起来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问题,那是不是就一定有机会入局呢?

这当然是否定的!

比如你觉得微信群聊没有禁言功能,微信群内不能设置打赏,如果因此你再去做一个聊天的工具,那必死无疑,因为这不是微信的核心。

有很多产品或者领域,之所以行业里面有巨头,你还有入局的机会。

一定是你入局的角度是独一无二的。

比如BOSS直聘入局招聘市场,的确打破了传统招聘中人事一刀切的场景,尤其是对中小初创企业来说。

BOSS直聘让企业的每一个核心人员都有机会成为了招聘者,让求职者和部门的负责人、老板有直接沟通的机会。

再如认养一头牛这几年火起来了,它的火真的是因为牛奶比所有的品牌都好吗?

那肯定不是的,蒙牛、伊利、光明等品牌在技术、奶源、传统渠道上都比认养一头牛强,但为什么认养一头牛冒出来了?

还是因为渠道啊!在产品具备一定竞争力的前提下,认养一头牛牢牢抓住了互联网的创新销售渠道。

从早期的微商、社交电商再到淘客、社群团购以及现如今的直播,在这些场景,之前是看不到传统大品牌身影的。

除此外,包括各位现在手机里常用的一些工具性APP,很多可能都是近一两年来才新出的产品,他们之所以能快速走向市场。

要么是定位、功能的独创性,要么是在市场渠道、资源能力等方面有优势,否则只是单纯的功能优化,是不足以重新再做一个APP的。

但目前绝大多数失败的产品,都陷入了这样的误区,创始团队以为优化一两个使用不方便的功能,增加几个小模块,就能打败对手了。

三、找到产品的精准客户

以多数互联网产品为例,千万不要去做大而全的产品,比如微信、抖音、头条。

这种产品对于团队的要求能力太高了,产品、运营、资金、市场等等。

应该更聚焦在细分的场景、行业中,解决部分用户的使用需求和痛点。

比如去年最火的电商小程序就是群接龙,解决微信群内团购的问题。

再如稿定设计,让普通的运营都能自己快速作图。

再如各种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器,这些都有比较具体的场景和使用人群。

前段时间村长还看到一个更有意思的产品,是基于微信文章里面添加文档报告的一个小工具,直接在文章中就可以点击下载,无需扫码、复制链接等等,这其实解决了很多博主的使用需求。

现在这个时候,去做大而全的产品,实在是太难了,对于团队所有人来说其实都是无从下手的。

还不如聚焦在某一个方面,先站稳脚跟。

四、制定合理的目标

发现一个很无奈的现象,包括村长历经了这么多项目、团队中,许多老板在定目标的时候总是过于的理想化。

这其中原因很多:

其一老板对于自己的产品、团队、市场过于自信了,忽略很多突发性的一些问题。

其二有时候处于迫不得已的处境,比如拿到更漂亮的数据,拿到融资保住项目等。

很多团队,每个月都在定目标,但每个月都没有实现目标。

不管是何种原因,依旧要提醒的是,与其夸大,不如脚踏实地一点。

你能不能达到目标,并不会因为你设定了一个大目标就成功了。

更多的在于你基于什么样的场景、资源下,来设定的。

比如村长之前给产品定的目标是第一个月就要完成1000名的付费用户,看起来是不是极其简单?

但从团队的招募、客户的沟通,使用、产品的调整等,毫不意外的,第一月的目标没有实现。

太虚高的目标,不仅不利于自己对整个产品的管理,也不利于团队的成长。

五、找到核心客户价值更大

这几年做社群、淘客以及业余时间更新十里村,有个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定要找到大客户。

这个”大客户”有多种含义:

其一,“大客户”可能指渠道:如果你是偏向渠道推广类的产品,那么找到一个持续产生订单、流量的渠道就很关键。这个渠道也许是微信群、也许是抖音,也许是线下的某些机构。

比如村长之前分享的一个实操案例中,10000字复盘,看不起眼的传统项目,如何一年做到1000万盈利?我们很大部分客户就来自小区、写字楼、车站附近停车场,我们只要基于这个渠道大量铺点就行了。

其二,“大客户”可能指形式:比如一个朋友想做美食账号,但是抖音上教人做饭的账号太多了,那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能够脱颖而出呢?

是独自漂泊的单身少女,还是身手不凡的大咖厨师,还是夫妻、父子、兄妹、姐弟等组合人设?

其三:“大客户”可能指KOCKOL:我们之前在招募各种团队长的时候,就发现了找到一个有效的团队长远比与和100个普通的代理聊天更有成效。

所以,我们在做产品、内容推广的过程中,一定要多花时间、资源去找自己的大客户。

村长一直和团队强调,宁愿花一个月去搞定两三个客户,也不要每天去聊几十个概率很小的潜在客户。

六、预留一定的试错周期

失败的产品,一定是因为产品不行吗?

并不是,很多时候是因为太着急想要达到一个目标。

而忽略了一些产品在市场中获得反馈,是需要一些发酵时间的。

去年,村长见过一个团队,一年的时间里面做了3个小程序产品。

每个产品推广的时间最长还不到半年,创始人就觉得不行了,得立马换方向了。

所以整整一年,一直在换产品方向的路上。

另外,预留一定的试错周期或者叫市场培育期,是需要具备一定实力的。

自己做一款产品,能不能在产品推向市场的时候,预留出半年的费用预算出来,保证这个项目顺利得到推广,再来下结论。

当然,有些项目的培育期甚至更长,但这种项目一般都只适合有母公司现金流的前提下才能做的。

比如村长以前在方太厨具,从2015年就推出洗碗机产品了,到现在整整7年时间了,方太的洗碗机才算慢慢占据高端市场。

去年我们也和一个国内的千亿级大企业合作过一个项目,经过我们的试点测算,一个点位要盈利至少要经历半年的市场培育期,前期每个点位的投入至少在100万。

但合作方觉得速度太慢,没有做了。而中途另一个玩家加入一直做到现在,现在已经全线盈利了。

所以,太过于着急想要得到一个结果的,反而什么都得不到。

七、深度基于客户场景考虑问题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许多公司的产品经理根本就没有资格做产品。

因为都不是产品的使用者,之前也不是从业者,甚至连基础的体验者都算不上。

我们很多时候都在说产品经理也要具备用户思维,但很多公司的产品都是产品个人意志或者叫老板意志,并不是真正为客户所创造的产品。

绝大多数的产品调研都是流于形式、个人待在办公室里面想象出来的场景、功能。

这不仅对产品经理提出要求,包括创始团队、市场人员等等,都要充分站在用户的使用场景中来思考怎么做产品、设计什么样的活动、制定什么样的套餐策略。

比如说一个文字大小调整的功能,这是绝大多数的产品都不具备的。

但如果站在中老年的人角度去思考一下,无论是微信聊天对话、还是看头条新闻,以及支付宝,其实老年人特别需要这样的功能,他们使用产品的次数一点都不低。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团队专门做土味歌曲、广场舞视频的,为了方便老年人可以听清楚歌曲,视频的声音特地放大了一倍以后再发布的。

考虑到老年人不太会搜索,所以把收藏的按钮就做的很大。

还有为了方便老年人看清楚内容,每个视频必须配上字幕,字体也专门做了放大处理。

这些很细微的功能,都是真正和老年人待在一起,深入了解做出来的。

也许站在一些产品、设计的角度,觉得很不美观,比例不协调等等,但事实用户就是关心这个。

好了,村长今天就分享到此,期待各位转发、评论、点赞。

#作者#

十里村,微信公众号:十里村(shilipxl)。偶尔分享生活,关注电商、科技,新事物。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