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写作走向思考,关乎账号存亡的核心能力!

赞美干货

“我是不是用平白朴实的文字,给日常生活带来了启发?”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这句话是我一贯坚持的写作方向。但是忘了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发现自己养成了这样一种不良习惯:

白天提笔宛如智障,深更半夜却思路清晰。

要不是及时断更,现在我可能已经被活活熬死了...

待我几次思考成因,才终于得出结论:

大概庸人都喜欢在白天浑浑噩噩,在夜里思考人生、展望未来吧...

但今晚提到的内容,其实更多来自罗辑思维一次内部会议的启发。并不是简单的庸人自扰...

这些方法,从当时听到的醍醐灌顶。到过后在:小马宋、和菜头、咪蒙等一系列大咖处得到验证。

我都坚定不移的认为:

在未来日益激烈的内容创业环境下, 这些核心写作能力, 关乎着我们这群“写作者”的生死存亡...

不记得在哪看过这样一组数据:

微信公平台注册用户超过2500w。2016年,我们身边平均10个微信用户,就有一个人拥有微信公众号。

你看了什么感受?

总之,我是非常震惊的。作为2500w中渺小的一员,我甚至不敢想象,在简书、今日头条等创作平台上,我们还有多少竞争对手...

这么庞大的数字,我相信让何一个写字人都不会轻松,同时,我们更无法忽视的,是它背后透露着的信息...

1.内容创业百家争鸣,写作早已不是文学本身。

2.信息爆炸,读者耐心丢失,内容存活率将骤减。

3.内容是否能在大潮中脱颖而出,成了账号存亡的关键。

(1)

讲方法之前,

我们先说说百家争鸣的内容创业...

我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有人把文学和内容创业混为一谈?

这应该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其实大家只要打开自己的公众号列表,轻轻滑动就会发现...

那些优秀的公众号,你甚至不用打开最新的一期文章,都知道他会给你提供哪方面的知识和思考。

这就是内容创业!

它们和商品的买卖一样,都有着稳定的价值输出...

这也是近年来为什么各类账号能够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的主要原因...

活到这个年纪,谁都有些生活、工作方面的思考和沉淀,刚好现在移动支付、内容输出的平台被大家所接受。

于是,看准了用户开始有了付费习惯和学习意愿的人们,就有了指望自己的高谈阔论能够变成钱的幻想...

所以,现在你还觉得内容创业是纯粹的文学吗?还是在玩弄文字的艺术吗?

它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价值交换罢了。

而那些现在写作,还在执着文笔和文采的人,恕我多一句嘴...

你的内容如果不是小说和诗歌之流,也不走小清新和文艺范,那么文采就根本不能算入你价值的一部分,它顶多就算个商品包装和外观设计...

但用习惯了苹果的人都知道。除了外观的简约大气,手机性能的稳定、安全与流畅度才是苹果最大的特色。

所以,尽管各类山寨品牌对苹果外观的模仿如假包换,你一定也不愿意花更少的钱去买个山寨机...

那么颠倒了内容价值和文采重要性的写作者,是否就如同买药治病时,只在乎药品包装而不关心治疗功效一样荒唐?

(2)

比内容创业更爆炸的,是信息的爆炸...

听过这样一个比喻。

我们的大脑其实就是一条公路,而各种各样的信息,就是路上的车流。

报纸媒体的时代,路况差,车流少,所以交通很慢,但也不至于堵车。

到互联网时代,大脑就变成了一条高速公路,一开始的时候,确实路面好车速快!但随着时代发展,车流也开始在剧增...

而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所谓的车流就显然已经超过了高速路的承受范围,信息的流量也已经超过了大脑的计算能力。

简而言之,我们的大脑,开始堵车了...

所以,你会发现...

人们为了不让大脑崩溃,都开始快速判断信息:

留给一条内容的注意力越来越短,对理解成本高的东西,越来越没有耐心...

身边人整体呈现焦虑,大家都想要快速获得“结果”的同时,希望付出的时间更少...

这就是现状,人们害怕错过,但又无暇顾及。

甚至连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脱不花,在这样一群焦虑而没有耐心的观众前,都被迫提出过一个“一屏一金句”原则:

在一个版面的手机屏幕里,文章至少应该出现一条金句!

只有能让用户轻易感受到价值,才能留住它更多的注意力...

所以,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到底什么样的内容活的更长,怎么写才能不被焦虑的人遗弃?

或许真的成了每一个内容玩家,在未来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讲之前,不知刚才你们是否注意到...

我提出来的疑问是我们要怎么写?而不是写什么?

这是要事先声明的,因为它有根本的差别。

后者是定位的问题,答案只能从你自己的能力和掌握的资源渠道里去找。

而前者是方法和走向的问题,所以在各类大咖那里,我们才会勉强得到一个结论...

说人话!

没错,这就是未来写作的解决方案。

抱着很多疑问,我们先来看大家平常是怎么说话的:

有一个说话的场景,比如枕边话,是你和爱人的沟通。

有一个具体的事件,比如骂人渣男,是因为他背地出轨。

有一个传达的信息,比如不准再和女同事墨迹,是要求你安分守己。

这三点,大概就是说话的必要条件了,看起来确实很简单。

但是回到文章写作上,他却是未来撬动地球的杠杆....

(1)

首先,说人话可以解决场景问题。

大家是否和我一样,有过一个很深的疑问...

为什么那些女主播,在屏幕前卖萌犯傻、扭腰抖胸就能月十万?

那些宅男脑子里,到底是有多大一个包,才会把半个月的工资用来给她打赏?

这是我以前一直想不通的一个问题。

我真的不能理解,到底是黄片不好看,还是游戏不好玩,才促成了这样的商业模式...

直到一次罗辑思维的内部直播,我才从罗胖那里找到了答案...

每周的例会直播,是得到app的一个新玩法。

三个罗辑思维创始人,会在每周二以直播的形式,像用户公开公司的会议。

但是有趣的是,他们的内部会议,并不是一群人在围桌交谈,而是全公司都采用直播的模式进行!

说白了,就是员工自己也找一个电子设备,和大众一起在直播上观看三个创始人叨逼叨。

这种违反常规的模式,自然就有人好奇了:

你们这叫开会吗?不聚在一起也能叫会议?

罗胖的解释,就很有意思:

这就你不懂了吧!一群人开会,那是老的电视传媒的形式,是你们在看我们说。

而现在我只露一个大头出来,这就是现在直播的形式啊,是我和你面对面的交流,我只在对你一个人汇报啊!你的地位难道不是更尊贵吗?

听到的一瞬间,我恍然大悟!

宅男之所以会打赏!不就是因为那些人比花娇的女主播,在为他一个人抖胸,一个人发嗲吗!

这种帝王级别的享受,这种堪比对话的沟通场景,那不比看电影享受到哪里去了?

所以这种真实体验下促成的消费,难道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么?

这就是当下直播的底层逻辑,这就是场景的魅力所在!

回顾那些枯燥的文章,我们总是在听一个大师娓娓道来,在漠不相关的看着一个作者孤独的表演。

而反观那些引人入胜的小说和故事,不就是多了这份代入感吗?

小马宋,就写文章说过,自己在写作的时候,其实状态很轻松愉快。因为他假设的,是自己在和一个朋友沟通想法、表达理念。

所以,他不用刻意在乎文采,只需沟通顺畅;不用拐弯抹角,只要清晰表达!

而带来的结果,自然是我们这群忠粉的一直追随。

原因也很简单,有个前辈在和你讲道理,你难道还会不认真听吗?

所以,这种假设对话的能力,一定是未来写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当下阅读正在平民化,所以理解能力一定就会偏向平民化。

而大众都有耐心而且能接收的表达方式,就是这种最正常的对话情景。因为这么多年我们传达和接收信息都采用的这种基本模式...

(2)

说人话,借用具体的力量。

托尔斯泰说:

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同

写文章也一样...

放眼朋友圈的爆文,他们一定都有一个具体的故事。

罗尔女儿病痛的故事,有了《罗一笑,你给我站住》

咪蒙公司实习生拿外卖的故事,有了《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

凤姐努力逆袭的故事,有了《罗玉凤:求祝福,求鼓励》...

这些文章,虽然里面很多道理经不住推敲,但是你永远没办法否认它的力量!

所以,“具体”这种写作方式,或许大有可为...

具体,能解决抽象问题!

世界上有很多道理能够久存和流传,都是采用了具体故事的模式。

我们的歇后语,不会简单的说一句,有苦说不出,而是生动的比喻了一个哑巴吃黄连的场景。那种满嘴苦涩,嘶哑扭曲的神情举止,让有苦说不出更加具象。

伊索寓言,也不会简单的说嫉妒是人们内心魔鬼,而是搞出一个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故事,来指导后人...

这些聪明的前辈们,虽然不知道人们的爬行脑更容易接收可视化的信息,但却早就发现了人是不愿意理解抽象的。

所以,在这个需要“省脑”的时代,文章或许更该具体...

具体,能框定情感,限定思维!

如果有人问我,你觉得最美的女人是誰,那么我可能会非常纠结,毕竟天下美女那么多,我的口味又天天变。

但如果她问,你觉得我们之间谁最美!那么我马上就能在几个丑逼之中选出第一。

举例就是一种框定他会让人在具体的小范围里思考。而且人们在面对选择题的时候,就不太容易去做判断题...

比如冷读术里就有一个很简单的把妹技巧。

如果一群朋友在ktv聚会。交流一阵以后,你认识了一个女孩,想要她的联系方式。

这个时候,不会框定的人,可能会直接问:

你能给我手机号吗?你能给我个微信号吗?

带着这个问题,她会怎么想?初次见面给不合适吧?要不要给呢?这是判断题,所以失败率最高。

而学过冷读术的,会教你这么说:

既然这么聊的来,那么你给我个手机号,还是微信号呢?方便以后我们常联系...

她这时她脑子里想的是什么?我是给手机还是微信,才会显得比较合适?

看懂区别了吗?

人们在出判断题的时候,就是一种范围框定,而大部分答题者,也只会在你的范围中选择..

这和具体的写作手法是一样的道理。

很多举例,只告诉你男人每天都和朋友鬼混,不按时回家吃饭,总是半夜才到家。就能让你按照具体事件判断,这个男人是不是好东西,从而煽动情感。

至于女人在这段婚姻里是不是有责任,是不是朝三暮四,水性杨花,你就很少会去考虑了....

所以,越具体越细腻,才越容易触碰到情感的共鸣。

学着具体的写作手法吧,因为我们生活中的情感,也是在具体的人和事里产生的...

(3)

说人话的第三点,解决价值问题。

生活中,我们都在不断表达。但人们真正在意的内容,都不是那些废话。

他们在意的,是能够传递核心信息的语句,哪怕简单如一句“回家吃饭了”,也能吸引主意。

生活有很多信息要传递,写作也一样。

日子一直过,生活总有话说,那么单一领域的写作,如何像沟通一样一直保证有价值传递,就成了用户的注意力可否长久的关键。

庄子说过这么一句话: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什么意思思?

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如果用有限的生命追随无限的知识,那么你等死吧,少年郎...

同样的道理,你的专业再深厚,还是有时效性和深度等天花板限制。

写一篇两篇有深度的文章没问题,100篇,1000篇呢?所以,一定要像生活一样,主动创造新认知,才能保证有恒定的价值。

也就是文人所谓的 “要学会输入倒逼输出。”

这个输入倒逼输出的逻辑,算是是写作最轻的模式。它和传销换个名字叫微商,其实还有些不同。

因为人的存量知识,本质上都是学习得来的。

我们从别人那看了,再到自己这里写。一模一样叫抄袭,有所不同叫借鉴,能换个表达运用到具体生活,就叫原创了...

所以,在未来,想要内容的价值稳定而长久。最关键的能力,就是知识的转化能力。

像生活一样,不断尝试和接触,就能持续输出和表达...

结语:

不能再在写了,要超5000字了。

就算文章呕心沥血估计也没人看,毕竟一口气说这么多的,都不算人话...


重新思考,旧的生活

刷新日常观念,获取独到见解

作者 杠上花o

关键字:产品运营, 写作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