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栋:产业生态的 4 个特征
笔者语:无论是选择公司的战略,还是推出国家的经济政策,产业生态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打破了通常意义上“行业”的边界,不同的行业借助大数据完美、高效地融合在一起,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因此,企业家审视公司战略的立足点,不再是自身孤立的、单一的企业,而需要从自己所处的产业生态出发;同样地,政府制定公共经济政策,也不能割裂地看待不同的行业,而是需要从产业生态内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特征出发,通盘考虑。这也是中华民族“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的古老智慧在产业发展领域的具体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59/j.issn.2096-0271.2016074
论文引用格式:赵国栋. 产业生态的4个特征[J]. 大数据, 2016, 2(6): 135-138.
ZHAO G D. Four features of industrial ecology[J]. Big Data Research, 2016, 2(6): 135-138.
1 引言
历史在翻页,经营公司的思维已成过去,现在企业家们应当开始经营生态。反观过去,企业家们被公司法、劳动法等限定了权利与义务,公司也在各种监管下摸索条框中的经营之道;思考现在,尽管生态的经营尚无模式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有生态的组织将与传统金字塔型的公司有极大不同,生态的衔接更需要将交易、股权和交流作为纽带。持续探讨产业生态的经营和管理,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话题。
2 产业生态的特征
文接上回,产业集群能够升级为产业生态,那么升级过程需要哪些必要条件?第一,架构相似;第二,数据相通;第三,股权相连;第四,运营协同。这也是产业生态的4个特征。
2.1 产业生态的架构基础:大数据+区块链
“架构”特指在大数据时代,以数据为核心的新一代的信息技 术架构。大家已经看到公有云架构有成为生态架构基础的能力,但是公有云有一个核心问题,导致其无法独立 承担 这个重任,即公有云的运营主体不是中立的第三方,而是各种私有运营商。数据是企业的命脉,若一个生态足够规模大,注定不可能把命脉交由“云”的运营商掌握。
区块链横空出世,为生态级别的IT架构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未来,“大数据+区块链”很可能是所谓生态级企业架构的标配。区块链背后的指导哲学与生态运营的组织需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结合上回,在产业生态中要把握两个“中心”的使用:一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也就是要培育和围绕具有生态统治力的核心企业来打造产业生态的组织形态;二是“运营去中心化”,这是指产业生态在形成和运营的过程中,每个生态级企业的经营架构以 “大数据+区块链”为架构标配,倾向于开放、共享生态中的数据,促进数据的流通、交换,在跨地域、跨行业、跨组织的广域范围内,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未来世界的发展取决于两大效率的提升,其一数据交换的效率,其二物流运输的效率。
提升数据交换的效率是数据治理的根本目标。在《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产业变革与数据科学》一书中,数据治理包括数据孤岛、数据割据、数据质量三大问题。因为技术等原因造成数据难以互联互通的现象称为数据孤岛;因为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地域利益而人为造成数据不能互联互通的,称为数据割据。打破数据割据,一方面要靠行政力量、制度变革,另外一方面,则需要IT架构的支撑。“大数据+区块链”很可能是破解数据治理难题、提升数据交换效率的关键所在。限于篇幅,区块链的介绍不再展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笔者和井底望天等人合作的新书《区块链世界》。
2.2 数据不能相通,不能称之为“生态”
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这3个概念非常容易混淆,而区别这3者最为关键的要素,就是看数据是否可以互联互通、互相融合,从而支持新老业务的发展。也就是说,无论是产业链,还是产业集群,如果没有数据的互联互通,没有数据融合的再利用,那就是“麻袋装土豆”,业务协同别别扭扭,何能为“产业生态”。所以,构成产业生态的核心标志之一,就是数据的互联互通、数据的融合利用。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不同的行业可以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跨层级、跨部门、跨产业地提升工作效率,使降低成本成为可能,而且将有更多新的业务类型等待着开发和融合发展。
举一个例子,大家能最直接接触的生态,莫过于微信。微信的发展之初,定位为即时通信工具,但是现在几乎可以提供人们日常生活消费方方面面的服务,甚至一些小微企业的办公、日常业务都基于微信开展。再比如微信和京东两个生态级企业的合作,几年前,谁会想到二者会结成亲密的好搭档?产业生态的发展解释了这场 “联姻”的必然结果。
如今表面上看来,微信扮演购物入口的角色,京东则是商品的提供方。但是深究下去就会发现,在“到底把哪些商品卖给谁”这个问题上,微信似乎能够给出比京东更完整的答案。微信群中大家的“盲从”、朋友圈里互相的信任,都可以变成商品买卖的土壤。微信和京东的“联姻”也就不难理解。在数据层面上,它们有着完全互补的优势。因此,可以说京东商城是微信生态体系的一员,反之,也可以讲微信是京东生态中的一位。
笔者也观察了一些投资控股集团的反例,业界有一段时间特别推崇集团多元化经营,尤其是控股集团类型的企业,它们中的大多数虽然投资参股的行业众多,但行业间数据没有融合,就无法形成真正的集团生态。譬如巴菲特先生,巴菲特是可口可乐的股东,也是富国银行的股东。这两家企业,可能有业务的合作,但是没有数据的融合,那么以巴菲特为核心,就无法说这是“巴菲特生态”,充其量可以讲巴菲特概念股。再比如一些公司的事业部,尽管其属于同一家公司,甚至是同一家小公司,如果它们之间没有业务数据的融合,也只是成为“麻袋装土豆”型的个体户联合体。无法发挥出生态的再生力量。而看起来一些 “恐龙”级别的大公司,如果它们内部数据相通共享程度非常高,依然可以保持轻盈的扩张步伐,成为行业领袖标杆,甚至是世人的偶像。关键问题还是因为准生态级企业的运营架构如果没有升级改造,那么数据融合工作的推动就不会理想。
2.3 有了股权关系,才能成为“一家人”
数据相通犹如神经末梢的相连,但是股权的链接则是血脉相连。股权相连和数据相通是一脉相连的。没有数据相通,仅仅是股权相连,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投资控股公司。既有数据相通,又能股权相连,这就是生态了。笔者一直讲生态投资理念,就是这个道理。生态投资理念,就是以股权投资作为工具,促进形成大型的产业生态。要记住,没有数据相通,是形不成产业生态的。
在真实的商业丛林中,数据相通、股权相连是两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有些是先有了数据相通,然后才有了股权相连。有些则是因为股权相连,才能数据相通。第一种多是拥有数据资产的产业资本选择的道路,第二种则是金融资本优先的财务投资人选择的道路,但这也无一定之规。当越来越多的组织认识到数据蕴含的巨大价值后,往往会有封边“独立王国”的想法。从整个产业的发展来看,这样就会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障碍。腾讯公司历史上和360公司的一次争端,促进了腾讯公司开放的理念。但是现在,它们需要进一步更新开放理念,就是谁能率先真正地做到开放数据,谁才能在新型生态竞争中占据主动位置。
未来属于那些拥有数据并且具备数据开放的能力和格局的企业家。
2.4 万物皆运营
产业生态运营的唯一目标是生态的扩张和繁荣。产业生态运营的着眼点是提供多维度、多层次、场景化的服务。产业生态运营形成的核心资产,则是不断丰富、不断增长的数据。
产业生态的运营不同于公司的运营。第一,生态中的企业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法人实体、经济单元,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第二,生态中企业有着多元、异构的公司文化;第三,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即生态组织结构和公司的组织结构完全迥异。
观察简化的草原生态,有助于理解产业生态的目标。假定草原上只有草、羊、狼3个要素,哪个要素是最值得重视的呢?草的经济价值最低,羊可能是主要的收入来源,狼总是觊觎财产“羊”?电影《狼图腾》中毕力格阿爸给出了答案:“草原是大命,与草原相比,羊、狼都是小命。”在极简化的草原生态中,只有保持“草”的广袤、繁盛,才不会缺少羊。这种例子随处可见,成语“涸泽而渔”就是典型的分不清“大命和小命”的做法。
所以,生态运营的第一法则,就是区分“大命”,让“大命”广袤、繁盛。微信净化朋友圈就是维护“用户”这个“大命” 的例子。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投资的企业—— 基层医生,也是深谙生态运营第一法则的代表。基层医生,顾名思义,就是为乡村医生、社区医生提供服务的平台。该企业确立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千方百计让基层医生增加收入、提升地位。
上文讲到,生态中的企业大多没有行政隶属关系。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不能靠行政指令,只能靠提供各类服务。“猪” 联网是另外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农信集团围绕养殖户提供了三大类服务,第一类就是养猪过程的服务,第二类是帮着卖猪的服务,第三类是卖猪过程中提供的金融服务。第一类服务属于畜牧养殖行业,第二类属于商品流通行业,第三类已经是彻头彻尾的金融业。很难界定哪一个服务更重要,某些“冷门”的服务一年可能就用到一次,譬如猪瘟病的防治,但是恰恰是这个服务,让养殖户对于猪联网的其他服务产生了信任,从而成为生态中“忠心耿耿”的 “铁粉”。所以,产业生态运营的第二法则就是提升多维度、多层次、场景化各类服务的能力。
产业生态运营的第三法则就是积累丰富庞大的数据资产。在产业生态中,从诸要素的流通角度来看,数据流承载了信息流、资金流;资金流调配了物流,数据居于核心环境。产业生态的核心企业,无疑是 通 过各 类服务,集聚丰富大数据的企业。对于数据资产的重要性,本文不再展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需要兼顾架构相似、数据相通、股权相连、运营协同4个方面。仅仅围绕一个客户群体提供多元化服务,但是缺少数据打通这个关键要素的生态,是伪生态。其难以真正发挥产业协同效应,从而跌落神坛。
本文摘自大数据期刊,作者赵国栋
关键字:产品运营, 生态, 创业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