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社群应该有哪些重要的特征?

有时候,一些过去的陈芝麻烂谷子突然就变成了今天的香饽饽,别人的烫手山芋突然就变成了一些人的救命稻草,商业世界就是这么神奇。有的事情我们还真的是不那么确信了。比如快倒闭的自行车厂,比如快死掉的教育,知识类内容团队。

知识付费这件事情,我实践了好几年。我幸福的生活,对未来美好的期待,以及较高的自我评价就是在那一刻崩塌的。我从那一刻开始相信:1、自己不是万能的;2、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要强调的是,我做得不好,不完全是行业的问题。因为再差的行业,也有牛逼的人。

但是这个行业的容量和天花板有多少,我相信摸到水深的人一定知道,一定不是今天忽悠的那么好。全通教育那样的妖股是少有的,这个行业当作小生意做是可以的,做得很努力很幸运很机智做得不大不小也是可以的,更大的话是没有可能的。如果把俞敏洪的新东方算作知识付费,那么他和他同辈的王石的公司差多少倍,大概应该就知道了吧。

其一,谈到知识付费,最先浮上脑海的是粉丝流量的变现。

确实,在我数据最漂亮的时候,微博微信发一发,鼓励大家帮忙转发一下,一天转化几十万利润都有过。完美啊简直,这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杠杆杠杠的。但是,之后的数据就会一直下滑,你需要去不停投放获客,直到不赚钱为止。 与其说是知识变现,不如说是一次关注力、影响力变现吧 。而当你进行了外部投放的时候,你会发现看到的人不是你的粉丝,所以转化率很低,和普通电商差不多吧。

举个例子,你可能关注我,波波。你觉得我说的东西不错。于是花了199买了我的新媒体课程。然后你很忙你没有学,这时候我出了一套整合营销的课程,你买的概率有多少呢?同时,我第一次发帖的时候,粉丝热情高涨,可能10000阅读卖了1000套。第二次,就 断崖式下滑 了。我去找别人付费推广,别人看了问沈帅波是谁?脑残吧?骗子吧?都有可能,转化是上不去的。“ 得到 ”运营的强大就在于他们能 推爆款 ,不过目前他们也在做 课程分销 ,不清楚具体数据。但是我依然觉得,这只是基于不同基数的同一模式。

其二,那和普通电商差不多也OK,但是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巨大的bug。

因为 知识付费注定是一个低频的,非刚需的产品 。频次低到可能是 一次性付费,需求极弱 ,永远不要高估国人对知识的热爱。因为现在当红的几个知识付费产品都没有运营到第二年,所以我们不知道第二年各种栏目的复购率是多少,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觉得不会很高。

学习痛苦吗?是的,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学霸是不太会买各种杂七杂八的零碎节目的。所以为情感付一次费吧,然后买了放着不看,这又不是口红,不看是不会再囤下一套的。

因为此, 即使BAT全部推出了在线教育平台,但是其流量留存一直都上不去 。这就是和看电影看节目的视频网站的本质区别, 平台难以堆积而成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再次认为“ 得到 ”(目前看来)很厉害的原因之一:竟然做出了平台的样子;其二就是:人家做了我想做,但失败了的事情。但是我依然相信要看第二年的运营数据才可以得出判断。

其三,以目前知识付费的定价而言,赚的只能是薄利多销的钱。

一次进账一百万多吗?对于个人,蛮多的。对于养一个有体系有开发能力的团队呢?毛都不是。在价格和量的难以取舍中,在一个 非刚需低频 的领域,在一个只要有一台电脑和一台手机就可以作业的低门槛里,这事做大的概率有多大?这个概率大致等于在文字界混成韩寒和郭敬明的概率吧。

但是,如果你喜欢,你热爱,你想释放价值, 你真的不仅是为了赚钱,那你就去做。万一成了呢? 但是,如果你想做很大的买卖,有很大的估值,我觉得可能换条跑道更好。

知识付费看着很美好,但是以上的坑和幻境,你得知道。 我所说的坑和幻境,不是说这件事是错的,这件事没有错,而是说你要去怎么 匹配你的期望值 。

文/亿欧网

关键字:产品运营, 付费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