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成功 app 背后的创业者都具备哪些特质?

我从2015年底开始下决心离开传统行业加入互联网公司,到今天已经换了第二家创业公司了。

在第一家初创公司,我做的是时尚媒体运营,从开始看着媒体一点点起步,到最后看着她一步步倒退,直到亲手把她关闭。然后仓促离职,火速加入新的公司,岗位还是媒体运营。

新的公司是一个全新的事业部,app还没有雏形,新媒体账号,媒体内容,用户,都是完全没有,一切要从零开始。这多少让我感到担忧,虽然我的职位只是一个媒体编辑,但是从我过往的经验里看,我非常清楚的知道,如果我自己对自己写的东西的定位,对自己要面对的用户,对将来app要展现的形式,甚至说更远的吸粉模式,盈利模式,一点都不清晰的话,那么这个从零开始的app其实又将是重复我上家公司走过的一段老路:

1. 沿用流量红利期撒网式的推广方式,花大钱买来的用户结果并不是原本计划中的目标用户,为了迎合这些用户不断改变app方向;

2. 沿用早期电商的KPI来管理媒体类app,为了这个畸形的KPI放弃app的格调和个性;

3. 看到很多问题,却知识储备和经验不够,找不到解决办法的媒体/产品组。

现在,要打造一个新的媒体,我变得比以往都更加的谨慎,除了写作之外,每天会看会思考很多互联网有关的东西。

我发现一个app的成长是非常快速的,就如同怀孕一样,3-6个月基本能鉴定起不起得来,1-2年很多曾经红极一时的app会看到瓶颈。像小红书,聚美优品,蘑菇街都是流量红利时期的明星产品,如今红利消失,用户更新迭代,从推广模式,产品结构,UI设计看都已经有些过时,他们的成功模式我也就不再重复累赘了。

今天就三个新鲜有创意又成功的app(好奇心日报,小鸟推送和Boss直聘)来说说,他们背后的创业者都具备哪些特质。

1. 他们的创始人都曾经在相似行业里工作过很多年,好奇心日报的创始人是纸媒《第一财经周刊》的主编,小鸟推送的美女CEO曾经是中国网通连续12年的移动营销女王,Boss直聘的CEO曾经是智联招聘的CEO。

正因为这些经验和对行业的深度了解,他们才能找出这个行业里用户真正的痛点,熟悉用户行为,对自己所做的产品有很深远的理解和自信。在越来越细分的市场中,他们能做出跟竞品们不一样的创新的东西,在遇到瓶颈的时候也能坚持方向思考对策。

2. 他们都带着个性,并不追逐热点,做好自己。

好奇心日报的Slogan是“不无聊的头条新闻”,也确实名副其实。在还不知道这个日报前,我对今日头条和橘子娱乐都不太感冒,前者内容杂乱,即使你每天花两小时去翻看,也未必能得到一两篇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而且界面真的很丑,我选择删除。

后者虽然有趣八卦,但是显然不是为我这个年龄段定位的,每天去关心明星动向对我而言除了能思考一些三观问题,没有什么价值,偶尔有特别大的娱乐事件任何媒体都会井喷式的报道,也没必要天天刷橘子娱乐。

我这个年龄段会想要思考一些更有深度的话题,喜欢看篇幅不短,行文有逻辑性,发人深思,带给人实用性的文章,于是一度我觉得微信公众号是我最喜欢停留的媒体,但是随着自己也加入媒体的行业,每天要看几百上千的公众号的时候,我发现微信没有分类功能,推送由每个号自己管理,所以每次一打开会同时出现几千条消息,不再有一一翻看的兴趣。

太多的内容让公众号在我眼里渐渐失去了价值,这时候好奇心日报恰到好处的出现,涵盖了一切我最感兴趣最关心的话题,公司,职场,时尚,科技,财经,很明显的针对80-90后的用户群,每天推送虽然只有一两篇,但是每一篇都很新鲜,有深度有价值,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我自己做PGC类型的媒体,我最清楚数据并不一定能说明一篇文章是否真的符合读者口味。所以只看数据必然会越走越偏,失去个性,这也是因为行业经验不足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你问我到底该不该坚持个性,我的答案是:应该。就算只能吸住几千个粉丝,这些粉丝也是你最忠实最有价值的拥护者,每一次推送都会看,每一个话题都会评论,以后你卖的无论什么东西,就是符合他口味的,他就会相信并买单。

流量红利慢慢消失,流量入口越来越纷繁复杂,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更有分辨能力,也比以往更有品味,这是一种良性的消费升级现象。不再是浮躁的低价叫卖式宣传,更有情怀,更注重个性,营销方式变得需要有创意有头脑,这也意味着你的产品吸引着更有消费能力的群体,能卖出更好价格。如果还是以老旧的思路去看待这些变化,必然会对市场的改变感到措手不及和无能为力。

小鸟推送的个性在于她真的非常聪明的抓住了风口里的刚需痛点。风口是全民创业,痛点是流量获取举步维艰。小鸟推送凭十几年移动营销端的经验,有自己一套分类10亿用户的大数据方法,你的app适合什么人群,他们就有办法推送给这类人群,提高推广的精准度,花同样的钱买到留存更高的用户。

且不说是不是真实效果有她们吹的那么好听,但是这种风口里给人送水喝的思路,从心理上解决了很多创业公司找不到精准推广渠道的难题,所以小鸟推送在这个创业寒冬却挂牌上市,可见其商业价值。

Boss直聘的个性,更加鲜明。直击互联网行业和创业公司,针对的就是有个性有自我的90后年轻求职群体。我之前找工作都用前程无忧,因为我觉得新涌现出来的一些求职app像拉勾网,其实信息量和靠谱程度还不如前程无忧。

但当知道了Boss直聘之后,我就知道自己有多low,多跟不上时代了。Boss里的工作和前程无忧完全不同,全是互联网和初创企业,经常有CEO来看你的简历,有HR会主动找你聊天,这和以前求职应聘人求着招聘人的感觉太不一样了,自己都觉得自己高大上了很多,这不就是90后最大的心理诉求吗?这样的app谁会不喜欢?

何况,初创企业本来就没有几号人,CEO或者创始人直接挑选简历,也省去了HR这道环节,既避免了筛选时的信息不直接,也减少了人力开支,何乐而不为。

所以说,无品味,非品牌,这个时代,没有个性,不是先锋,谁愿意追随?当然如果你是人民币,那么人人都会粉你。

3. 他们都有非常明晰的盈利/成长模式,并不是盲目创业。

好奇心日报的盈利模式是接广告,比如给麦当劳,Burberry写软文,但一般读者都看不出来是软文!小鸟推送本身就是中介类公司,盈利模式也很简单明了,就是收取服务费和佣金。Boss直聘的盈利模式和其他招聘app一样,向招聘公司收取平台费用。

很多创业公司都不考虑盈利,粉丝留存,产品创意,用户需求点才是融资的资本,钱根本不是个事儿,要的是三年能上市。有这种想法是好的,我觉得比我这个商科出生的俗人要深远的多了,我看问题一向来只看价值和价格,总带着商业的眼光,进了创业公司才知道很多公司都不自己盈利,靠融资和上市走向成功!

但是混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种中头彩公司毕竟是少数,多数公司还是要考虑变现问题,投资人都不是傻子,一直烧钱的公司一旦遇到瓶颈就很难生存。

思考盈利模式有时变得很复杂,特别是做我媒体和社区这一行,接广告,转型电商,创立自有品牌,没有一样不是在违背媒体社区初期那种中立的态度,为用户提供真实可靠信息的初心。

但是如果坚持这颗初心,sorry,真的就不盈利,知乎豆瓣社区那么热闹,有盈利的吗?究其原因就是,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在互联网免费获取和得到任何信息,媒体人辛辛苦苦,策划安排,打造的都是没法变现的精神财富!

关于媒体的出路,这里就不扯远了,以后还有很多机会细聊。

应该说只有规划好上面这三点的公司才有可能成功,没有这三点,光靠热情和梦想没法成型,基本上走着走着就散了。

也许你会说,谁都知道要做到这三点,可是执行谈何容易。那当然了,那么多创业公司有多少是想得很明白了才去做的?很多都是追逐风口,况且哪有那么多的机会给那么多的创业者,成功本来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十年一遇。

人活在这世上,并不是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做成什么,做好自己是最重要。

互联网虽然在大洗牌,但是未来的趋势只会前进不会倒退,互联网依然是创业的摇篮,只不过大家都会更加理性,网络媒体依然会成为舆论的主导,搞不好有一天就会变成收费制。

消费再升级,电商的价格战还是不会停下,会讲故事的品牌和平台才更能打动有品位的消费者为其买单。至于VR那些技术,如果不能做到看得见摸得着还能试穿,那还不如花同样的钱和心思做一些线上线下结合的电商模式来的更有效和靠谱。

文/DoubleFantasy

关键字:创业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