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崛起的时代,创业者不再看重公司给予的平台

(图片来自网络)

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一词开始走红,并在2015年又将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予以推动。2015年6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双创”再度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该次会议决定鼓励地方设立创业基金,对众创空间等办公用房、网络等给予优惠;对小微企业、孵化机构等给予税收支持;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户籍、学历等限制,为创业创新创造条件,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信息、技术等共享平台。

以深圳为例,作为一个开放的“移民”城市,科技公司云集,加上政府鼓励创新,各类众创空间如柴火创客空间、TechSapce、深圳DIY社区、开源创客坊、豆芽创客空间、艺术创客园地、天空创客联盟等等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更有很多创业者都纷纷放弃了优渥的企业待遇,离开了企业提供的优秀平台,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前途未知的创业者。

笔者就认识好几名毅然放弃500强企业高薪工作的创业者,他们告别了公司的格子间,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没完没了的工作汇报,开启了全新的工作方式。

张先生,原就职于国际顶尖的通信公司,担任部门经理职位,管理几十人的团队,不仅收入丰厚,在公司也是颇受领导器重,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在这家公司工作了近10年的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公司创造了很好的业绩,同时自己本身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不仅如此,他还积累了大量的人脉。

在大公司工作,虽然有着很好的薪酬待遇,有着广阔的平台资源,但是作为一个个体成员,更多时候只能跟随公司的产品战略,很多好的创新想法会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权衡较量中变得平庸,抑或是迫于高层领导压力、公司市场策略等原因并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落地到产品中。这对于一个勇于创新、思想活跃、敢想敢做的员工来说无疑会带来积极性上的受挫。

张先生正是这样一名员工,他作为大公司的“螺丝钉”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保证了公司产品战略的执行。但是爱创新的他还为公司撰写了大量专利,很多创新设计甚至获得了国际上的大奖,但是这些因为公司战略、产品规划、研发能力等原因只能停留在概念设计的阶段,跟他期望落地到产品中还有很大的落差。

随着个人创业之风的兴起,张先生也毅然放弃了高薪的管理者岗位,选择从零开始打造符合自己期望的产品。

(图片来自网络)

张先生的创业想法跟他远在美国的初中同学蒋先生一拍即合。蒋先生就职于全球著名的科技公司,担任资深产品经理,在高中阶段就到美国读书并考入了美国一流的大学。他在原公司的收入也是颇丰,生活在硅谷的他也是轻松跻身于美国的中产阶级。

在硅谷也是有很浓的创业之风,新兴的科技公司此起彼伏。这两名年轻人决定利用各自的专业能力和中美两地不同的优势进行创业,开发一种适合美国用户,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智能硬件产品。张先生所在的中国深圳有着很好的设计、生产、组装加工的资源,各种智能硬件所需要的元器件都能找到对应的供应商,而这个在硅谷则很难。蒋先生所在的美国硅谷则有着很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融资环境,这相对于中国又是很好的优势。

两个人分别在中美两地组建团队,考虑到人工成本,将研发团队都放在了深圳,而法务、市场的团队则放在美国。张先生负责智能硬件的设计和生产,蒋先生则负责对应软件和服务器的设计和研发。为了控制团队规模,他们也将一些非核心的研发和设计工作进行了外包,团队成员中还有一些兼职的人员。

所以他们这样一个“草根”创业团队跟普通企业内部的一个项目团队有很大不同。在企业内部的一个项目团队通常都具备各种职能岗位,大家坐在一起,每天遵循相同的上班时间,按照制定的计划按部就班的开展工作。但是张先生和蒋先生的中美团队首先团队成员就非常分散,深圳的研发团队中有的是兼职,有的在家办公,张先生自己还要经常跑合作方公司和工厂,美国团队的成员也不是时时在一起,而且深圳和硅谷两地相差16个小时的时差。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团队无论从管理和团队协作上都面临极大的挑战,如果是在一个传统企业中,这样团队构成是很难想象的。

张先生和蒋先生作为初创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他们自身对这项事业的投入度、工作激情自然不用说。以前在大公司里虽然也是会有加班,但是基本上能朝九晚五、双休日,成为创业者后可以说是全年无休。

(图片来自网络)

深圳和硅谷两地的时差本来是团队合作上的劣势,但是经过合理的工作划分竟然变成了优势。比如深圳的研发团队完成了一个版本的提交下班后,美国团队的蒋先生和其他员工则可以在深圳同事睡觉的时候完成测试反馈,深圳团队在第二天上班时就立即能看到各种问题反馈。美国的蒋先生在结束了一天的客户拜访、投资人交流后又会把相关需求反馈给深圳团队,当他第二天醒来时发现深圳团队已经完成了需求的评估甚至修复了问题。中美两地就像两个齿轮无缝地持续运转。

在团队协作和沟通上这个中美团队也是使用了不同的工具。研发团队成员中有人是全职有人是兼职,也有前端、后台、测试等不同角色,蒋先生本人还在国外,所以他们用“禅道”这样的项目管理软件,可以方便不同的角色在不同地点进行诸如上传代码、提交BUG、分配任务等相关工作。平时整个团队还会用微信、邮件这样的形式进行日常的沟通,邮件也是用腾讯企业邮绑定到了微信中,可以直接通过微信进行收发。

他们每单周的周日会进行一次全员的在线会议,选择早上10点的时间,这个时候美国是周六的傍晚时间。这个时间基本上是大家都能在线的时间,无论是兼职员工还是美国员工。通过两个小时的会议大家同步一下各自的进展以及下周的工作安排。中方员工会在每双周的周日在一个租赁的小办公室内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同时也会跟美国的蒋先生开一个点对点的电话会议。他们会根据情况选择使用QQ电话或是Skype来完成沟通。

张先生和蒋先生的团队人员异常分散,而且是一个跨国团队,但是大家目标一致,每个人各司其职又通过各种互联网工具完成了整个团队的沟通协作。

在中国,很多像张先生这样的创业者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虽然他们知道创业很多时候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他们也知道离开了曾经的平台可能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他们仍然充满激情地开展每一天的工作。成功就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回报和满足感,失败也是一场难得的人生经验。

文/沐丞

关键字:创业, 团队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