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还适合作为创业项目吗?
平台思维
互联网界一直流传这一个传说 :“facebook,没有制作任何内容,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媒体。阿里巴巴,没有一件货物是属于自己的,但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UBER,没有一台车,但却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司机(当然,滴滴也表明自己才是世界第一,可是滴滴也开始购入上万台车辆,并聘请司机,开始有战略性地进军自营这一领域,所以不符合没有一台车这一说)一时间,“平台”这一次已深入进大家的脑海里,原来这世界上有这一一个商业模式,只需接入卖家和买家,就可以赚取超额利润 ,并且极大化低降低了自己的经营风险。以至于无数,各式各样的平台一夜之间涌现出来。
但放到今时今日,我却认为平台这一风口已消失了。或者更准确地说, 一开始便想做平台的企业,很难成为一个有盈利能力的“独角兽。” 盈利能力就是指拥有“造血能力”,而不是单纯地通过融资,来维持公司的运作。只要账面上拥有一分钱都净利润,就算是拥有盈利能力了。第二,“独角兽”普遍指估值超过十亿美元但却还未上市的企业。为大家熟悉的就是 Uber,滴滴,snapchat(2017即将启动上市计划),美团 等等。
绝大多数的“独角兽”,都拥有平台属性
我之所以不看好所有一开始便计划以平台为切入点,作为自己创业项目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平台没有壁垒。第二,平台没有品牌溢价。
当然,我对“不看好”的定义上面已经清楚说明了, 很难成为有“自我造血能力”的“独角,兽”。 下面就开始听我这没创业经验的大学生一本正经地胡扯了。
1.纯线上平台公司没办法构建强大的壁垒。
线上平台,本质上就是 掌握了流量入口,再进行流量分发。 一个纯线上平台公司的主要壁垒只有两个了。一个是风口期,另一个是资金。风口期呢,套用罗振宇的话就是“打认知战”吧。 也就是抢占自己产品在用户心理的位置。 一旦卡位成功,那接下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就可以相对顺利了,并且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取得行业统治地位。因为在用户心理,你已经取得了一个牢不可破的位置。可我认为“风口期”这一壁垒的优势并不明显,原因是用户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了。
支持“风口期”这一派的人认为,阿里巴巴的天猫淘宝,就是因为抢占了用户认知,所以取得了垄断地位。因为再复制一个淘宝,只需要一队程序员,敲上一个月的代码就行。同理,再复制个滴滴也一样。谁先认清这个趋势,谁就能获得这个“大头”。所以技术不是壁垒,“认知”才是。可那是以前,人们都还没意识到“平台”这一商业模式的时候。而且当时的人们普遍上对新事物还是会本能地,产生抗拒的心理。
共享单车
可现在并不一样,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敏感度和接受程度远远比以前高了许多。马云用了15年的时间才教会大家上网购物,而Uber只用了四年,而最近很火热的共享单车只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正因为对新事物接受程度高了,当一个新颖的东西出现时,人们便,会一窝蜂地涌入,造成剧烈的竞争。(比如:共享单车) 再加上很重要一点,阿里巴巴早已不只是提供一个平台而已,他还提供很许多基础服务,让人们无法离开他所构建的生态。(纯平台,纯连接无法仅仅靠打赢认知战取得绝对的主导地位,这就是为何面子书要投入在人工智能,Uber投入无人驾驶等等。)
这就要跳到第二个壁垒了。资金。
2. 对,当“平台”这一概念已经植入人们的脑海里。大家都知道可以这样做,大家都会做的情况下(技术优势越来越小),任何一个兴起的行业都会短时间内聚集很多竞争对手。如:共享单车。而大家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便需要依靠大量的补贴,无孔不入的广告来让用户下载他们的app。这时候,资金的多少决定了你能干多大事,融资能力也是决胜负很重要的关键指标之一。在现在资本寒冬的情况下,除非你拥有不一样的商业模式,逆天的履历表和强大的背景。否则这样毫无头绪地烧钱并不会产生任何价值。
每天上百万上千万的补贴,确实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教育市场。但一年上百亿的烧钱,补贴并不是我们这些穷屌丝能做到的。所以我认为资金确实是一个优势,但这也仅仅是属于少数人的优势,一般创业者没有那么多钱可以补贴市,或拥有强大的融资能力。
基于上述看法,我认为平台的竞争壁垒之一,“风口期”所建立的壁垒并不能算是一个核心竞争力。原因是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提高,选择的丰富性也大大提高。下载和卸载一个app并不会造成用户有多大损失。
2. 品牌溢价
这可是我认为所有纯平台型企业最关键的问题。 并不具备品牌溢价。 换句话说, 因为平台性质的企业本质上并不具备从差异性 (或者说消费者无法辨别他们的差异性,因为本质上都一样,A打车平台和B打车平台对我来说都一样选择A酒店预定平台和B酒店预定平台对我而言也没什么影响) 所以消费者并不愿意为此付出溢价。 就好比还未合并前的滴滴和快的比较,两者都是平台,两者的差异性实在太小了,或者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消费者判断是否使用此app的标准也非常简单粗暴。就一个,那家便宜且更容易打到车,我就使用哪家。
当一家企业在消费者心中没有差异性,表面上看起来或许无伤大雅。但慢慢地,各位就会发现“无差异化”带来的结果是致命的。对,因为在消费者心目中这两家平台型企业对我来说没有差别,为了把我的决策成本降低,我就用单一的标准来判断是否使用这个应用。 而这单一的标准,往往就是指价格。
毫无壁垒的技术,被认为是伪命题的“风口期”,在消费者心目中没有差异化的产品。往往剩下的就是永无止境的价格战了。当价格作为唯一评判的标准时,一家企业就会陷入一个悖论。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极高,但用户卸载您的应用所付出的成本极低。当有哪一家不知死活的企业出现,大声高喊说各位,都到我的平台来吧,我这里的价格永远比我的竞争对手便宜。这时的消费者,会选择哪一个平台呢?
总结,以上仅仅是我这没创过业的大学生的一点点小小的思考和观察。深入的见解我没办法提供,或许我的分析和推断也全是错的。但我能提供另一个侧面思考问题,或许一上来就做平台,不是一个好的切入点吧。这不是说我并不看好现在所有平台性质的企业,只是想表达也许各位创业者不一定一开始就要做像阿里巴巴,滴滴,美团这样的大平台。可以效仿京东,神州专车等企业,从另一个痛点进行突破,建立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差异化,再慢慢地走向开放的平台。
我认为今时今日纯平台的创业项目不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希望各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多多交流,谢谢。
作者 宇治
关键字:创业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