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经历过才能感同身受,回顾过去和总结一段“创业”经历

1.回顾过去

其实我并不喜欢用 创业 这两个字来描述我做的事情,只是因为找不到其他合适的词。我的目标很简单:做属于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带来快乐和价值。

我一直特别敬佩和努力看齐的恰恰是现在烂大街的 “工匠” 精神,之所以说“烂大街”是因为它已经被商业污染到充满了铜臭味。创业投资圈的人早就对着两个字完全失去了兴趣,但其实他们还没有弄明白什么是“工匠”精神。不过也不能完全怪他们,因为太多人什么管用就去用什么,而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初心是什么。太多人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可以玩,雨后河边的黄泥巴就成了我的最爱。我能坐在水泥地上玩上一天,拍啊啊摔啊,然后慢慢把手里的黄泥巴变成我心目中飞机坦克的样子。旁边的老人们每每看到,都夸我做的好。每次我都很开心的把这些“飞机”和“坦克”放在柜子里面珍藏起来,有空就拿出来用削铅笔的小刀认真雕琢磨平,直到他们最后都干燥开裂崩开...除了我自己没有人理解整个过程给我带来的喜悦。

稍微长大了些,非常享受自己动手做一些东西。记得初中物理有节课说到电铃的原理,我回家忍不住就把自行车锁锯开自己绕了线圈做了一个马蹄形电磁铁,固定在木头上加上东拼西凑的各种零件,做了一个电铃,居然被我做成了。后来(高中)我喜欢修理电子产品,自己家里的破收音机在我瞎捣鼓下也能修好。没事就看二极管三极管电路的各种原理,以至于后来我经常能帮邻居修好他们不要的收音机,那种让废品起死回生的感觉只有亲历才能明白。到现在我也依然享受自己修手机,换手机屏幕,自己保养车,换机油机滤的过程。

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我的目的一直非常明确,我当时认为(现在也还这么认为): 计算机是一个不用任何材料就可以在其中进行创造的平台 ,他可以实现我脑中任何想做出来的东西,不会被材料和工具所限制。而我之前在捣鼓各种东西的时候,往往缺少工具,驾驭不了这样那样的材料。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这个选择的确是对的。在上大学期间,我拼命学习编程,图书馆关于编程方面的书我几乎都看过,暑假寒假都在外面兼职工作。宿舍的同学叫我面包王子,他们并不知道我其实并不是特别喜欢吃面包,只是面包比较方便和快速而已。兴趣给我带来的好处是,大四那年兼职工作收入拿到每个月2000块,能够主导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到现在我还保留着这些工资单。而我自学的东西也非常多和杂,因为大学时间确实很充裕,什么感兴趣就看,期间我自学了DELPHI, PHOTOSHOP, ASP, PHP, LINUX, C++, MFC, JAVA, HTML/CSS...以至于别人现在问我做什么的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当然,期间有很多人给了我很多帮助,尤其是兼职认识的一些朋友和老师,虽然我们现在在不同的城市,也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但是我一直记挂着他们。

时间比上海的房价涨的还快,转眼间快10年过去了,那时张江高科的房价是9K/平米,现在是6W/平米。相对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娃,在父母看来我的生活已经过的算不错了:当了房奴买了车,生了娃,在世界500强IT外企工作,工作轻松舒适。但心底一直总隐隐不安:我再也没有找到小时候玩黄泥巴的那种感觉了。也许确实是闲着蛋疼吧,在认真考虑了几个月之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了裸辞。我决定做点属于我自己的东西,一个能让我找回创造带来快乐的东西,一个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和价值的东西。

然而现实总是比梦想残酷的多,一年多过去了,虽然我仍旧对这个世界和新技术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索欲,但是我还是没有找到以前玩泥巴的那种感觉,反而平添了些许迷茫:我时常感觉到我站在那里,周围什么也没有。可喜的是我依然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尝试着...坚持着...

2.总结经验

在迷茫的时候,最好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总结过去,理一理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其实很多类似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反反复复一遍一遍的重复着,你说的再诚恳,再动听,再感人,听众也未必能感同身受。因为这些事情必须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就像那些大道理一样,没有那些阅历,你只会认为那仅仅只是唬人的大道理而已。就像大一看《人月神话》骂作者故弄玄虚,现在觉得字字经典一样。我想这大概就是“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所在吧。那些能让你泪流满面的音乐,其实并不是音乐本身,而是它勾起了你心底的故事。也许你看过很多类似的总结,也许你还有自己的版本,也许我也看过你的版本,但,这十点感悟是我的版本,我的故事。

  1. 谨慎选择合伙人
    合伙人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婚姻的选择还要重要。因为你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与之同奋斗共进退。最重要的是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听起来很虚,但是这的确是选择合伙人最重要的因素。有相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是相似的经历和背景的人,在遇到同一个问题时能够产生更多的同理心,能够切实的体会到对方的困境和难处,对困境和难处更容易感同身受。而不是简单的说:“这不是小case吗?”
    所以我的经验是:不要为了寻找合伙人而寻找合伙人。最好是能在你熟悉的人中遇到,一来你已经对他(他们)的人品和处事风格有足够的了解,二来彼此不会有太多的隔阂和不信任,也避免了需要花费长时间建立信任的过程。
在操作层面上来说,不要用问答的方式来验证你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答案太容易被迎合和伪造。最好能从侧面观察,有下面这些一两条特质的人一定要pass掉:*   饭店吃饭对服务员呼来喝去的人;*   认为自己比别人(员工)高人一等的人;*   习惯性贪图小便宜和耍小聪明的人;*   不诚信,时不时不讲真话的人;*   仅仅为了利益而和你套近乎的人。其中我认为诚信是最重要的一点,事实证明,任何为了满足自己一点点私心的不诚信的举动总能在以后不经意间暴露出来,而此时别人对你的看法会大打折扣,如果反复多次出现这种情况,别人会彻底否定你的一切。哪怕你在其他方面做的再优秀。别人一般也不会去戳穿你的小伎俩,甚至配合你继续下去,不过对方已经不可能在其他重要的问题上相信你了。宁缺毋滥,当你确实需要一个帮手的时候,不要盲目做决定,可以先以外包或者兼职的形式进行合作,有了充分了解以后再考虑是否一起入伙。
  1. 出资,股权和财务
    最好的方式是投资人和创始团队分开。如果你的合伙人又是投资人又是创始人的角色会给日后的管理带来麻烦的隐患。
在你加入的一开的时候就 一定要约定退出机制和条款 ,不要怕麻烦和碍于面子之类。因为创业不成功是大概率事件,签好退出协议,可以减少日后不必要的冲突和麻烦。如需散伙,只要按照协议和条款进行即可,避免伤了和气。股权结构上我并不专业,事实上也没有固定的形式,实际操作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话语权*   这样分配在未来引入投资的时候会不会有麻烦?*   这样的股权结构会不会制约以后公司的发展?
  1. 商业不是一个讲情怀的地方
    尽快让你做的事情开始有现金流,开始有盈利。有了现金流是你看到希望和信心的基础。活着,衣食住行一个都少不了用钱,那些只和你谈理想和情怀的而闭口不谈如何赚钱的人,你基本上可以扭头就走了。

  2. 快速验证产品价值
    不要过度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尽快想办法验证和实现商业模式。不但是为了验证产品和想法本身的价值。时机验证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你做的太早也不行,外部环境可能还没有准备好。太晚了做起来自然困难许多。比如饭否就是进入太早,新浪微博的时间恰好,而其他死掉的微博就是做的太晚(当然,这只是众多因素的一个)。

切记一下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闷头做下去,这样产品是出来了,而推广和运营中往往会陷入举步维艰境地。
  1. 运营最好能和产品开发同步进行
    这条和上面的“快速验证产品价值”有类似之处。更早的开始运营能够更早的验证你的产品价值。通过运营也能清楚的看出用户的反馈,能够为你产品定位和方向上提供更早的改进机会,越早发现问题成本自然越低。

  2. 互联网也好技术也罢,他们只是工具,和锄头没有区别
    有时候我们容易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中容易迷失自己,特别是做技术出身的,容易为了做技术而做技术,为了互联网而去做互联网。

我们不要忘记思考互联网和IT技术的本质是什么?他们无非就是一个工具而已,没有其他更多的功能。你的业务和你商业模式其实是最重要的。互联网和IT技术仅仅只是一个载体。如今的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和从牛车到飞机的变化没有本质的区别。淘宝依然是买卖商品的,京东和商场业务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各种自媒体和新的信息组织和传播形式并没有改变信息本身的意义,只是让信息更加容易传播。所以你的产品也好,服务也罢,其本身应该是具有价值的,其自带属性应该能够去解决用户需求和痛点。互联网和IT技术只是让这些价值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更加便利的形式来满足传统方式不方便甚至无法满足到的地方。这才应该是做任何产品和服务的出发点,而不是单单从互联网和IT技术本身出发去思考。利用好技术和互联网本身去解决问题甚至利用其创造新的需求层次才是最重要的出发点。
  1. 再牛X的人也离不开团队
    我曾经有比较长的时间倾向于单打独斗,因为我自认为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然而事实证明我是错的。是的,就算你有再强的能力去解决各个方面的问题,但是时间是不等人的,往往分身乏术,况且,一个人的坚持就算具有再好的耐心也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是,独自工作时间长了也会陷入枯燥的境遇中,毕竟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有一个团队讨论和团队氛围会对单独的个体有促进作用,个体之间还能相互鼓励,相互打气,然后形成良性循环,让这个团队持续的成长。所以最迟要在你有点成绩时,第一时间得把团队建设起来。当然,这个成绩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来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加入。
  1. 做自己真正喜欢并且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能让你一直坚持不懈做下去的东西一定是你感兴趣的东西。如果你为了一时的所谓的“风口”去做些什么,可能会赚到点钱,但它绝对成不了你的事业。
能让你一直坚持不懈的做下去的东西也一定是有价值的。[马斯洛(Maslow)的需求层次模型](http://baike.baidu.com/view/690053.htm)也说明了这一点。社会认同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在顶部的,如果这个需求能被满足,会给你带来极大的满足感。而有价值的东西会给更多人带来便利,甚至改变世界...(梦想要有,无论它能不能实现) 这些会为你提供足够的动力去坚持把一件事情一直做下去。
  1. 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弃
    如果你的生活没有受到影响,一直坚持做你认为对的事情。与其让别人挥霍你的青春,倒不如让自己去实践下。同时也要多与同行和比你有经验的人交流。他们虽然不一定是最了解你的产品和业务的人,但是他们一定能带给你不一样的角度和信息。
什么时候该放弃?我也没有答案。因为很难验证一个产品的不温不火是因为时间累积不够,时机不成熟,还是运营不到位,还是完全没有价值。我们往往倾向于在运营反馈不是很好的情况下,第一感觉就是判断产品不够好,没有太多价值和需求,其实这个感觉不一定就是对的。比如,现在上海地铁站和繁华商圈附近随处可见mobike单车,很多人都在用,但其实上海的短驳公共自行车早在至少五六年前就一直在地铁站附近随处可见(现在也还在),但几乎没人使用,沦落成摆设。从mobike的成功可以看到,同一件事情,同样的需求,以不同的方式来做,结果会完全不一样。所以,如果可能的话,不要完全放弃,尝试下用不一样的方式和思维去做同一件事情,你的结果也许会完全不一样。
  1. 除了创业,是否还有其他实现自己梦想的方式?
    不少做技术的同学倾向于利用part-time做兼职赚钱来作为事业的起点,这其实不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做兼职是一条性价比最低的线路,付出和收入远不成正比。当然,如果你的梦想是尽快赚到钱那就另当别论了。
充分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可以慢慢超越别人,拉开差距。任何时候,无论你的梦想是什么,都不要放弃学习和阅读,都不要放弃探索和保持一颗好奇心。除了All-In形式的创业,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习和深挖下去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是一个和我一样喜欢倒腾电子产品,喜欢编程和创造的人,在没有方向也无法All-In创业的情况下,可以玩玩一些有趣的东西,然后深挖下去,比如可以从[Raspberry Pi](https://www.raspberrypi.org/) 和 [Arduino](https://www.arduino.cc/) 入手做个智能设备,深挖下智能算法,图像识别,做个飞控什么的,说不定他们将是你未来的起点,成为connecting the dots[1]上的重要一点。

3.展望未来

写这篇文章的时恰逢阿里巴巴的月饼事件。忍不住多加一点无关的内容。对此虽然有颇多感慨和看法,但我不想评论这个事情的对与错(其实也没有对与错,只有立场和目的的不同而已),这里我想描述下我欣赏什么样的公司,我最终的梦想是打造一个具有什么样价值观的公司。

国内互联网行业流行的工作制度是996[2],在这个工作强度下,员工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的生活,也不可能有业余时间来提高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讽刺的是国内几乎所有欧美企业(IT行业)都是按时上下班,工作相对轻松舒适,员工福利很好,尊重和重视员工发展,把员工视为是最重要的财富。

不过 对于员工 来说其实没有太多选择,一方面我们为了挑战自己的能力要去顶级的公司奋斗和实现自己更大的价值,一方面我们为了畸形的物价房价不得不选择出卖自己的青春和牺牲自己的生活品质。
而 对于国内公司 来说其实也没有太多选择,国内创业环境表面看来红红火火,但是企业的生存环境是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越来越高昂的人力成本和残酷的竞争环境,让你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在房地产的暴利驱使下,也没有几个人愿意投资实业,而大公司也面临这各种政策法律业务上的问题。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我觉得是我们整个国家都走的太快了,太急功近利了,以至于 灵魂远远的被落在了后面 。

其实我也是有点工作狂性质的人,也常常为了一个问题誓不解决不善罢甘休。但是仅仅是在有必要时自发完成,如果过度加班成了企业文化和事实上的标准,那绝对是一件可悲的事情。除了工作,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何况做技术的都明白, 长时间加班效率是非常低下 的,员工在加班的时候,往往 只是 人在那儿而已。

我任职的前一家公司 HP 对我影响颇深(我已经离职一年多,但依然给我带来价值观上的持续影响),他是工程师文化的发源地,而工程师文化恰恰和我追求的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从我第一天入职的时候我就能感受到,所有员工和老板都是平等的关系,他们坐在同样的 cube 里面办公,连 CEO 也没有一个关起门来的办公室。
这里尊重和信任员工,相信只要提供给员工最好的环境,他们自发的会把事情做好。这不是口号,而是切实落实在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忍不住再来复习下 The HP Way (惠普之道):

  1. 相信、尊重个人,尊重员工;
  2. 追求最高的成就,追求最好;
  3. 做事情一定要非常正直,不可以欺骗用户,也不可以欺骗员工,不能做不道德的事;
  4. 公司的成功是靠大家的力量来完成,并不是靠某个个人的力量来完成;
  5. 相信不断的创新,做事情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虽然 The HP Way 也在复杂的商业环境和浮躁的社会中渐行渐远,但这是我以后永远追求的目标。

真正充满能量的公司会让每个员工发光发热。真正充满能量的人,会让每个与之共事的人发光发热。如果你在一个公司感觉自己暗淡无光,如果你在与你共事的人面前感觉自己黯然失色,并不是说明你没有能量,很可能恰恰是对方没办法给你提供能量。

回到个人的角度上 ,我最近看到这么一句话:
“有人说人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断气的时候,在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时候,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然后他在社会中死了,不再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的时候,那时候他才真的死了。”[3]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爱因斯坦,牛顿,肖邦,梵高...都还活着。我想活多久?我问自己。
放到宇宙的维度来说,爱因斯坦,牛顿,肖邦,梵高...一文不值,就连放到地球的维度来说他们也都一文不止。那我到底追求的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42?[4]

“心灵的片刻安宁,和创造带来的满足感。” 这,是我现在的答案。

你的答案呢?


[1]: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实际情况可能更糟 ↩

[2]:"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 -- Steve Jobs ↩

[3]:出自作者 江南 幻想小说《龙族》 ↩

[4]:Google搜索“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结果是42。出自电影《银河系漫游指南》具体可以参见知乎上这个问题: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46530。 ↩

作者 JeffreyLi

关键字:创业, 创业案例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