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牛逼的企业家,都在哪些地方下狠手?
01 姚劲波:50%时间去挖人
虽然学了两个【时间管理】课程,似乎可以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更清晰一些,自己学习时间也多了一些。但是,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我总觉得,仅仅做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我总在想:那些牛逼闪闪的企业家,大部分时间都在干什么呢?他们在哪些方面做得特别狠、特别到位才成就了他们辉煌的事业?
正好,前几天看了罗振宇和罗永浩的【长谈】对话节目。罗永浩说,他现在大多数时间在找人和找钱,还特别讲了一个比三顾茅庐还感人的、花了7个月时间去上海挖人的故事,特别奇葩和走心,也令人感动。其实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曾经给自己定了个“四不做”原则,其中之一就是:“没有领军人物的项目,不做”,就是说,项目找不到合适的老总,以其勉强上马,不如直接放弃。
挖人、找人看来都成了所以创业老板的头等大事了。
今天,专家汇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姚劲波:如果重新创业,我要花50%的时间找人》。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说自己创业的时候,基本上没有花时间去找人,什么都自己干,以为自己是全能的,所以跟人打仗的时候,这里输一点,那里输一点。打了几个败仗,某一天突然醒悟了,才开始在各个板块找一流的人来带队。“如果重新回到过去,我一定会花30-50%的时间去找人。”他建议,在创业中老板,每天至少花20%的时间去发现视野内最合适最优秀的人才,并把他们挖到公司来。
这是我看到的最简单粗暴,直接有效、量化清晰的人才争夺的表达了。
02 杨国强:给30个亿去挖人
话说2013春天的某一天,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与平安集团掌门人马明哲一起打球,小憩期间,杨国强谦逊地请教马明哲是如何管理他万亿资产的。马明哲说,“我哪有这个能力,都是用优秀的人。我这里有很多年薪千万的人。”
杨国强记在心里。回到公司,他找来人力资源总经理彭志斌,说:我给你30个亿,你去给我找300个人来。于是2013年碧桂园启动了“全球30%硕士,70%博士”的未来领袖计划。过去3年期间,人力资源部门面试了1万多名博士,到2016年底,入职碧桂园的博士超过400人。
而与此同时,碧桂园的业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476亿元,2013年1060亿元,2014年1288亿元,2015年1402亿元,2016年3088亿元。2016年碧桂园成为仅次于恒大3733亿元与万科3647亿元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前三甲。这样的增长速度,也是业界罕见。
杨国强花重金大举招聘年薪500万以上的高管,并建立了清晰的激励机制,2016年底来自中建的刘森峰成为碧桂园第一位年收入过亿的区域总裁。这是碧桂园快速跃进3000亿大关的重大秘密。
从马明哲那里获得灵感,大胆高薪引入人才和建立激励机制,成为碧桂园继续在海内、海外高歌猛进的重要法宝。
03 我们的时间和金钱呢?
我们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忙于做具体的事,多年以后才会发现,仅靠自己做事,终究做不成任何一件大一点的事情,所有的忙碌,最后看起来都是假勤奋。
作为一个创业者,我们大部分资金都投在设备、研发、房租、公关上,多年以后才发现,这些都在不停地贬值、过时、折旧。我们的大部分投资没有能实现最后的增值。而人才的引进、培养、分享机制建设基本没有投入。说过实话,无法带来增值回报的投资都是耍流氓。
那应该怎么办?按照这些牛逼企业家的做法,也许一切还来得及:
1、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一流的牛逼人才帮你才能走向成功?你需要清晰定义。
2、这些牛逼的人才在哪里?如何跟他们建立联系?你需要合适有效的渠道。
3、如何让这些牛逼的人相信,有他的帮助你的事业一定会成功?你需要给人一个靠谱的说法。
4、你准备给这些牛逼人才什么样的条件,吸引他们投奔与你?你需要足够的诚意。
5、你每天是否可以花三分之一的时间来考虑这些问题?你需要足够的投入。
时间和金钱,在有些人手上就是消费品,消费过后痕迹全无;而在另外一些人手里,时间和金钱都是投资,都讲究回报与增值。我们就需要向牛逼的企业家们靠拢,成为后一种投资人。
作者 富兰克刘
关键字:创业, 碧桂园, 创业案例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