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产品思维制作一杯“好咖啡”

从自己购买第一台咖啡机的时间算起,已经过去了10多年的时间。记得当时买了一台半自动的玩具咖啡机,开始了正式的萃取咖啡,打奶泡之旅。用了3年之后由于声音有点大,又经常漏水换了一台德龙的半自动咖啡机。

德龙咖啡机主要做家用市场,全自动的咖啡机,在很多公司的职场都在使用,用于给员工提供咖啡自助。不过全自动缺少点DIY(Do-It-Yourself,自己动手)的乐趣,考虑到德龙在咖啡机市场多年的口碑,自己便换了一台德龙半自动。

咖啡的制作,看似简单,其实蕴含了整个产品经理思维体系化的知识。经过产品原材料筛选、产品制作流程以及最后的产品实现,每一个步骤,都涉及大量的基础知识。

作为咖啡的制作者,将一杯好的咖啡产品最终呈现给用户,每一个环节都会历经层层考验。制作一杯咖啡容易,难的是制作一杯好的咖啡,这款“产品”是否能被用户喜欢,解决用户基本“痛点”的同时,能否达到用户的“爽点”,产品制作流程,是否能形成产品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是否可以进一步“商业化”,这都是需要通过产品经理思维去思考以及进行产品框架构建。

一、“好咖啡”产品分析

自己使用德龙咖啡机制作咖啡,比最早之前那台玩具咖啡机优势的一个维度是,萃取的咖啡更加细腻,油脂比较丰富,声音也相对安静的许多。

但是,仍然不能制作出一杯“好咖啡”产品。

我们通过产品经理经常使用的根因分析法,利用常见的石川图(Ishikawa diagram,鱼骨图创始者)对“好咖啡”产品根因分析,从而发现为什么我们使用的咖啡机制作不出“好咖啡”产品。

用产品思维制作一杯“好咖啡”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在“无法制作出好咖啡”根因中,咖啡滤碗、奶泡品质以及咖啡萃取,这三个因素都和咖啡制作工具——咖啡机有关。

以咖啡滤碗为例,家用咖啡机的滤碗和商用的咖啡机比起来还是小了些,可盛放的咖啡粉只有16克,打奶泡的蒸气,含水量也高于28%,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干蒸气,导致打发好的奶泡,比较寡淡。

从一定程度上讲,德龙的这台咖啡机,仍然是属于一台玩具咖啡机。如果出于成本考虑,自己手动做咖啡,从而节省去星巴克消费的开销,是比较划算的。但是从咖啡的口感和拉花的视觉观赏性上讲,还是差了些意思。

同样,奶泡品质也是影响“好咖啡”产品的重要因素,也和产品生产工具,咖啡机有关。因为商用咖啡机,锅炉的容量更大,功率更高,打出的蒸气更为干燥。

出于对咖啡的热爱,自己多次尝试使用家用咖啡机进行拉花,均以失败告终,拉花的最好效果,停留在拉爱心阶段,也就是咖啡师的初学入门级。有一次去一家咖啡店,试了一下老板的商用咖啡机,发现效果好很多。

由此可见,好的产品诞生,使用好的生产工具很重要。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二、“好咖啡”产品诞生

产品经理在进行互联网类产品,最常听到的一个词是“国际化”。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互联网相关的产品,除了服务本土用户以外,还会通过对产品提供国际化的功能从而服务全球用户,从而增加互联网产品的价值与收益。

咖啡则是种非常典型的全球化的商品。从咖啡最初的种植,到果实成熟,再历经日晒法或是水洗法得到可以用于烘焙的咖啡豆,然后再经过错综复杂的运输网络,终端的销售渠道,最终才会到达咖啡爱好者们的手中。

咖啡的产地遍布全球各地,我们熟知的一些咖啡产地的比较有特点的产品,例如:牙买加的蓝山咖啡,印度尼西亚的曼特宁。

我们经常看到在咖啡店打出的100%阿拉比卡宣传标语,阿卡比卡咖啡豆原产地在埃塞俄比亚,并在全球多个地区都有种植,只不过阿拉比卡咖啡豆对生长环境非常挑剔,但又因为其卓越的口味,被业界公认为优质咖啡品种代名词。阿拉比卡咖啡豆家族有很多成员,例如我们常见的“耶加雪菲”、“花魁”。

由此可见,“好咖啡”产品诞生并不容易,仅仅是产品原材料,就涉及全球多个产区,多个品种,多个产品参数。从产品经理视角出发,仅仅是产品原材料,就有数百个SKU(Stock Keeping Unit,最小存货单位)。

要想制作“好咖啡”产品的确不容易。最早自己买的手动磨豆器,手冲壶,咖啡过滤器,配上咖啡滤纸做美式手冲咖啡,相对容易些。只要将咖啡研磨的精细一些,豆子买的好一些,水温再控制一下,基本效果不会太差。

现在深刻地记得自己买的第一款手冲的豆,是在上海静安寺久光那里的一家专卖咖啡豆地方,买的一款耶加雪菲的咖啡豆。手动磨豆器现磨好的咖啡,有一种淡淡的花果香,非常适合做手冲。

做意式咖啡,难度比手冲大很多。从咖啡豆的选型,研磨的方式,布粉的方式,萃取的温度、压力与时间、奶泡的绵密程度。都会影响意式咖啡最终的效果。自己之前很多都没有量化,做起来比较随意,导致咖啡的品质不是很稳定。

结合“好咖啡”产品分析中,我们对“无法制作出好咖啡”产品的根因拆解,我们构建出“好咖啡”产品诞生必备的几个产品关键要素。也就意味着,我们如果在这几个关键要素中达到标准,会极大提升“好咖啡”产品诞生的成功率。

用产品思维制作一杯“好咖啡”

1. 产品初始材料

我们将“咖啡豆产区”、“咖啡豆清洗方式”、“咖啡豆烘焙方式”作为“好咖啡”产品材料核心要素。

咖啡豆的主要产区、清洗方式,当然,全球咖啡的产区远不止于上表提到的这些。例如,对于阿拉比卡咖啡豆而言,在全球多个地方都有生产。一般我们可以通过咖啡豆包装的产地说明和商品参数,获得咖啡豆的相关信息,从而挑选适合自己的咖啡豆。

烘焙方式,是一种进阶选择,很多咖啡专业玩家,喜欢购买生咖啡豆,自己进行烘焙,一般自己开咖啡店或是深度玩家,会自己烘焙咖啡豆。不同的烘焙方式,咖啡豆的风味有所不同,完全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口感自行决定。

2. 产品研磨工具

一般的咖啡爱好者,会从研磨阶段进阶。我个人最早是采用手动磨豆器,一般手摇的磨豆器采用的是锥形刀盘,优点是可以自己调节咖啡的研磨精细程度,很有乐趣比较解压,缺点是太费时间,效率比较低。

后来自己购买了电动磨豆器,这种磨豆器采用的是刀片,通过快速旋转的刀片来切割咖啡豆,从而达到研磨的效果。类似于早些时候豆浆机上使用的刀头。刀片式的咖啡磨豆机非常初级,类似于食物的搅拌机。自己用下来,感觉这种磨豆器会破坏咖啡豆本身风味,而且研磨精度比较难以控制。

如果使用电动磨豆器,作为咖啡爱好者,性价比比较高的是使用平刀刀盘的电动磨豆器。这种磨豆器一般有精度控制,可以调整研磨的精度,并且对研磨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

用产品思维制作一杯“好咖啡”

对于平刀刀盘式的电动磨豆器而言,便宜的几千元,贵的上万元,主要受到刀盘材质、刀盘大小、豆仓的容量、稳定性、以及电控的水平影响,导致价格上的差异。

自己比较推荐使用平刀刀盘的电动磨豆器,主要是比较便捷,而且比较精准。将研磨的精度档位调整完成,再设置好研磨的时间,基于每次咖啡豆研磨的出粉量比较稳定,这样为后续制作咖啡粉饼的步骤,提供了支撑。

用产品思维制作一杯“好咖啡”

自己之前在用普通刀片式的磨豆器研磨咖啡粉时,会将研磨好的咖啡粉倒在咖啡机的高压滤碗中,往往咖啡粉会洒出,也没有经过布粉环节,直接通过咖啡机自带的咖啡勺进行压粉,压粉的力量不足,导致咖啡粉比较松散,在咖啡萃取时,没有萃取完全,水流太快,从而萃取出的咖啡液非常清淡,缺少油脂。

3. 产品辅助工具

布粉台可以对咖啡布粉小工具进行收纳整理,也方便咖啡布粉操作。属于咖啡爱好者们必备的基础入门装备。价格不贵,但会使你的咖啡角充满生机,同时也保持咖啡操作台的整洁干净。

接粉环的作用是防止咖啡粉飞出,同时配合电动磨豆器的使用,效果更佳,有效减少咖啡粉的浪费,对于一些研磨比较昂贵的豆子而言,接粉环的价值不言而喻。

布粉器的作用主要是拨平在高压咖啡滤碗里的咖啡粉,使咖啡粉均匀分布。当然,你也可以用手指布粉,但这样非常不卫生,也不优雅。使用布粉器布粉本身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

布粉锤是制作咖啡粉饼的最后一道环节,决定了咖啡萃取的品质,因为如果压力太大,咖啡粉密度太高,就难以萃取,压力不足,会导致咖啡比较清淡,萃取时流速过快,无法有效萃取。

用产品思维制作一杯“好咖啡”

根据咖啡布粉实际操作测试,在水温92°C,萃取时间26秒,压力9帕,条件下,使用了布粉锤之后,在咖啡粉量不同的情况下(19克、18克、17克),萃取率比较稳定。

由此可见布粉小工具的配合使用,有助于咖啡品质的稳定。“好咖啡”的制作,看似简单,其实在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咖啡最终的品质,每个步骤,每个小细节都需要关注。

用产品思维制作一杯“好咖啡”

4. 产品生产工具

用产品经理思维制作一杯“好咖啡”,我们可以将制作“好咖啡”的范围限定在拿铁,因为美式在很多人看来,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咖啡豆本身的风味。而制作意式咖啡,我们通常会和牛奶结合在一起品尝。

个人是一个咖啡爱好者,但不是一个咖啡专业者,自己咖啡拉花了多年,还是停留在拉爱心阶段,非常初级。由此可见想做一杯色香味俱全的“好咖啡”有多不容易。

咖啡制作的温度,往往不同的豆子,使用的温度也不同。一般而言,在使用深度烘焙的咖啡豆萃取咖啡,水温使用82°C至84°C,如果是浅烘的咖啡豆,水温推荐使用90°C至95° 。

一般而言,低温咖啡中的酸质会偏高,高温咖啡中的酸质会降低,但萃取出来的苦味物质就会更多。咖啡品质,可以通过香气、风味、酸度、回甘、醇厚和甜度这六个指标进行评价。咖啡萃取温度应用得恰到好处,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咖啡品质。

用产品思维制作一杯“好咖啡”

因此好的咖啡制作工具非常重要,也就是咖啡机。之前用的咖啡机是单锅炉的,咖啡萃取和奶泡制作不能同时进行。从咖啡机本身而言,也没有萃取的压力值显示,导致每次制作的咖啡品质非常不稳定。

好的咖啡机可以对萃取水温调节,从而适应对不同的咖啡豆的萃取。另外,商用咖啡机的高压过滤碗是58毫米直径,比一般家用机的过滤碗直径更大,方便达到25秒的时间出25~30毫升咖啡结果,从而达到咖啡萃取的最佳流量。

最后就是打发奶泡。单锅炉的家用咖啡机,无法形成非常干燥的蒸气,单孔的蒸气无法高效快速打发奶泡,打发奶泡的蒸气稳定、持久、干燥,这三个指标非常重要。

商用的咖啡机,一般采用多个锅炉同时加热,打出的蒸气含水量低于28%,这样会使牛奶充分打发,而且不至于稀释牛奶的浓度。

以上准备工作都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最后关键的环节——咖啡拉花。如果能拉花拉出一个漂亮的天鹅,将会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咖啡拉花是一件很锻炼专注力的事情,需要心如旁骛,不断练习,达到人机合一。咖啡拉花也比较锻炼手腕、手臂和大脑的协调力,从一定程度可以保持大脑健康,提升大脑机能。

三、产品总结

用产品经理思维去制作一杯“好咖啡”真不容易。

从咖啡豆在全球各个地区的种植,咖啡果的提取,到历经全球各地的运输,到达各个销售终端,最终到了咖啡爱好者们或是咖啡店,之后通过对咖啡的烘焙、研磨、经过咖啡机或是咖啡工具对咖啡液的萃取,拉花,最终变为一杯成品“咖啡”呈现在人们面前。

用产品思维制作一杯“好咖啡”

在这长长的咖啡链路之中,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一杯“好咖啡”的失败。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远不止这些细节,还包括咖啡豆的存储方式,水质对咖啡的影响,

比如自己之前喜欢把咖啡豆提前研磨成咖啡粉,放在冰箱里,制作咖啡的时候,再将咖啡粉放在半自动咖啡机的高压过滤碗里,这种方式其实对咖啡品质的影响非常大。

推荐的做法是豆子存储可以放冷冻,在咖啡豆萃取前将咖啡豆恢复至常温后,进行即时研磨。这就使得自己在买了一个商用咖啡机之后,又买了一台商用咖啡豆研磨器。

总体而言,做一杯“好咖啡”是一件需要投入精力,也需要投入金钱的事情,想要做一杯“好咖啡”并不“便宜”,也是工匠精神最为直接的诠释。

咖啡DIY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一件事情,适合各类人群,如果喜欢体验专业与奢华,可以购买十几万的咖啡机,如果只是出于爱好,几千元的咖啡机也能带来快感。

对于经常光顾咖啡店的人群来说,一年咖啡店的购买咖啡的开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自己咖啡DIY只需要一年时间,就可以回本。

我们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殊不知我们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所接触的人和事,我们所热爱的事情,都是我们生命意义的所在。

人生短暂,在我们有限的生命内,珍惜眼前人,过好每一天,享受每一次咖啡DIY带来的乐趣,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最大程度不留遗憾。

用产品经理思维制作一杯“好咖啡”不容易,产品经理从产品规划到最终落地成为爆款产品也不容易。世上的任何一件事情做好都不容易。所以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用心去尽全力做好。

用产品经理思维去对待咖啡的态度,也是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