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得到构建UGC社区的几点思考

由于笔者是得到的忠实用户,在得到上也买过一些课程内容,并且养成了每天上班路上听本书的习惯,写下这篇文章也是希望得到发展越来越好。

得到是一款可以同音频、学通识课程、看电子书、看直播、看知识短视频、记笔记的软件,致力于服务所有终身学习者。这是得到官方的定位。

通俗来讲就是,得到是一个通识大学,或者说是一个图书馆,得到给用户提供内容,用户在得到上主要是学习。

本篇内容笔者将从得到为什么要构建UGC社区、得到APP上UGC内容的概况以及UGC社区构建的一些思考。

一、得到为什么要构建UGC内容

1. 内容方面

得到一直是大体量长周期的内容生产逻辑,一门课程的上线,恨不得以半年以上才搞起来,这一方面保证了内容质量,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产能。

鼓励用户生产UGC内容,可以弥补得到APP内容生产上的一些不足,通过发掘优秀的内容创作者生产PUGC,丰富平台的内容;并且由于使用得到APP的用户至少都是爱学习的人,这就保证了用户的质量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准,因此用户生产UGC的内容质量也不会太差。

得到APP的内容在专业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不接地气,得到课程内容的核心逻辑是以内容生产者为核心,生产质量过硬的内容,多是专家生产、理论为主,用户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并不是十分容易应用,因此内容并不接地气。

得到在年初的时候针对这个问题(当然得到锦囊的核心逻辑并不仅仅是解决这一个问题)其实推出过“十万个怎么办”知识工程,现在这个模块叫做“得到锦囊”。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得到锦囊”产品的核心逻辑跟以往的得到课程逻辑不同,得到锦囊的内容生产是从用户出发,以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为目的,问题的提出是由用户生产,经过挑选后,得到再邀请专家做响应,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虽然即使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得到依然还是重视内容的质量。

2. 用户活跃度方面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从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来看,得到APP2020年5月的月活为149万,环比下降5.1%;而在去年同期的2019年6月月活为190万台,环比下降9.4%,也就是说从去年到今年得到的月活整体来看是一直在下降的趋势。

为什么用户活跃度会下降?在上文我们说过,用户使用得到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因此根据用户使用场景,我分析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 一本书和一门课的内容总量必定是有限的,因此用户在听完一门课程之后如果没有相似的内容去供用户学习的话,那么用户就大概率不会打开APP,因此用户的活跃度自然就会降低。得到团队应该对这点早有意识到,得到定期的大咖直播、“主打每天听本书”的听书会员以及电子书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达到提升用户活跃度的目的,当然直播还可以达到“带货”的目的。
  • 用户在得到主要学习为主,用户在得到学习完课程内容之后并不会产生过多互动讨论,因此用户的活跃度并不是很高。

3. 学习效果

前一阵在得到上听了一本书《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学习这件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容易,并且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学习。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所以在接触到新知识点的时候要多找实例去和知识点相结合,去找人研究讨论分享,会提高学习效果。我认为通过合适的引导,建立一个良好的知识社区氛围会使用户的学习效更好。

所以在得到APP内构建UGC社区模块,对平台、对用户都有一定的好处。

二、得到目前的UGC内容状况

上一部分我们分别从3个角度分析了得到构建UGC内容模块的好处,当然得到团队也一直在做这个事情——知识城邦就是承载得到UGC内容的模块,接下里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模块。

知识城邦主要、相关页面及逻辑交互图如下: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知识城邦的内容以单列瀑布流的形式展示,内容主要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得到官方精选的内容,另一种是关注的人发布的内容。

知识城邦达是一个合格的UGC内容模块吗?

用知识城邦每条内容下的几十上百条的评论点赞数据和得到千万的总用户量和百万的月活跃用户进行对比来看,数据并不理想。

三、优化建议

最后,笔者将基于UGC社区的结构结合得到APP的优势对得到APP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什么是社区?这里我们引用亮哥的一个解释。

社区:你、我、他在同一个小区,我们构成了一个社区,尽管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他,他不认识你。

社群:你、我、他住在三个不同的小区;他是一个领袖,我们都跟他混,为他马首是瞻;我们仨构成了一个社群。

社交:你、我、他在酒会上认识了,我们交换了名片;发现我和他有很多可以合作的点,我和你有很多共同爱好,于是我经常去找他谈生意,找你去自由行;这种行为叫社交。

社区的核心价值往往是内容、话题和人,内容通常是由社区内的人生产的,人与人之间通过内容产生联系,创造社区文化,对社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得到在构建UGC内容社区有一个天然的优势,这里卖个关子。

关于社区版面设计:

基于栏目定位构建相应的子版面,通常包含主要版面、精品版面、灌水版面三大类

主要版面:

  • 基于栏目定位展开,目标为鼓励用户发表优质内容
  • 通常围绕用户UGC内容的场景展开

精品版面:

  • 目标为维系社区调性
  • 通常为官方严格控制的高质量模块,有一定的准入门槛

灌水版面:

  • 目标为引流使用,维系社区用户基础沟通而存在
  • 通常不追求质量,要求相对较低,目标是让用户玩起来

对于得到的调性以及用户来说,在平台上很难生产出比较水的内容。

1. 得到APP知识城邦修改建议——知识城邦首页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将知识城邦页面分为3个栏目:关注、推荐、圈子,如上图所示。

关注,顾名思义就是关注的用户,栏目下为我关注的用户所发布的内容,关注栏目的意义是为了用户更好地浏览自己关注的感兴趣的内容;关注页面上半部分为关注的用户列表,点击头像弹出页面展示该用户所有的笔记内容。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推荐:根据用户所关注的内容以及所购买的课程类型等信息为其推荐相关的内容,同时在信息流页面内插入推荐关注的用户和推荐话题的内容,且插入位置宜靠前,点击全部话题进入到话题广场。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说到话题页面,建议在话题页面增加关注按钮:目的是为了用户再次打开APP时可以快速打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

当然在个人中心要新增一个“关注的话题”模块,这样用户打开感兴趣的话题页面的流程为:打开得到APP→进入个人中心→进入关注的话题页面,会更加方便。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圈子:相信使用过得到的用户已经看出来了,没错“圈子”页面“我的圈子”的标题跟得到里边的课程标题相同,没错,这就是我在上文提到的得到在构建UGC内容上的优势,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2. 首先看一下知名的社区产品——豆瓣的小组

豆瓣小组的定义:豆瓣小组是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讨论话题的地方,无论你来自哪里,有什么兴趣爱好,都能在这里找到和你一样特别的人(来源:百度百科),这里有个关键词:志趣相投。

那么我们看看得到的课程满不满足“志趣相投”这一点?显然是满足的,参与得到某一门用户的课程显然都是志趣相投的一帮人,都是有相同需求的一帮人。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那么内容从哪里来?

以豆瓣的摄影小组为例:小组内的大部分成员都是摄影爱好者,他们围绕着摄影相关的内容进行分享、讨论,继而产生内容。

那么基于得到的课程用户能产生内容吗?

结果当然也是可以的,得到每一节课程内容末尾都会有一个思考题,用户会在该节课程的评论区进行留言、讨论产生内容;用户在学习课程的时候还会记笔记,也会产生内容。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用户规模:豆瓣摄影小组的人数为266876人,而得到的《梁宁增长思维30讲》的参与人数是140675人,而像《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的参与人数达到了505792人,二者在一个数量级上。

内容展现形式:建议在课程详情页中加一个内容的分类,将用户的笔记和留言讨论在内容下分类展示,将内容整理集中展示不仅可以方便用户讨论,而且可以给未加入课程的新用户做一个决策上的参考(通过调研、观察发现部分用户在购买得到的课程前会去知乎进行搜索、提问,去了解一些课程详情)。

那么这里就会涉及到用户权限相关的问题:已参加课程的同学可以发布、评论、点赞、转发内容;未参加课程的用户可评论、点赞内容。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发布内容流程: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已加入课程的用户:在圈子内点击这门课程,跳转到课程的内容页面进行浏览互动。

关于激励:

曝光激励:得到精选每天都会优质的内容,推到知识城邦的置顶位置,给予曝光

个人品牌建立,优质文章曝光等引流到个人微博、公众号等自由粉丝渠道

互动激励:创作者发布内容后,其他用户可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关注作者,与作者发生互动,但是目前得到知识城邦内的互动频率不是特别高,可以通过丰富徽章等形式去促进用户互动。

物质激励/荣誉感激励:我认为得到的勋章在荣誉感和物质激励方面做的是比较好的。

如果可以将勋章展示在个人主页,当点开用户主页的时候显示该用户获得的徽章,会给用户带来身份感的激励,激励用户在得到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生产内容。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标杆用户激励:得到的KOL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刘润老师这种的,在得到上开过课程;另一种是像田雪老师这种的,没有在得到上开设过课程,但是是某个领域知名人物。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以上就是本人对得到APP构建UGC社区模块的一些思考,作为一个得到用户希望它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本文作者 @liber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