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需求收集?
作者:汤涌,奇虎 360 产品经理
想要真正的了解用户,就要走到用户中去。真正的理解这一点后,你会发现这三种用户调研方式的内在逻辑是共通的,即,不要引导用户,尽量还原用户真实的使用场景。
做过用户调研的同学都会发现,用户经常会去迎合调查员,或放大对产品的认可,或放大对产品的抱怨。有时候用户还会存在记忆偏差。种种这些问题会导致调研结论不准确。
你要做的更多在于聆听、观察和思考。可以不局限在办公室中完成这项工作,可以走出户外跟用户在一起。
可能有些同学对可用性测试不熟悉,很正常,因为需要专业的观察室,往往只有大厂会做,也往往是交由用户研究员来完成。我这里再啰嗦一下哈。
可用性测试一般是已经开发完成某项功能,让一群有代表性的用户对产品进行操作。观察员在旁边或者监控设备中观察和记录。目的是发现用户真实使用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用以提升产品可用性。
用户反馈
一般公司都会做用户反馈系统,确实也很有必要。
但问题在于用户都是很懒的,甚至在发现产品未能解决需求时就卸载了,愿意去寻找反馈入口再进行反馈的用户,更是少之又少。
其实用户反馈可以跟用户增长结合在一起做。
定个策略,比如使用多少时长后,或者完成某项任务后,弹出一个邀请评分窗。用户要是选择四星或以下,点OK键,则进入反馈流程。如果是五星则引导去应用商店评分。
这种做法巧妙在于,不仅可以很有效的过滤掉负面评价,让负面评价留在反馈系统,而且还能让应用商店的好评获得大幅增长。
竞品分析
竞品分析实际上也是一项费力的苦力活,但一定要掌握方法,避免无谓的对比。
前期你可以做比较全面的竞品对标,横向的纵向的跟竞品进行对比。
对比产品之间的优劣势,比如资源、渠道、技术等。对比目标战略方向、用户选择、产品策略。对比产品功能点。对比竞品是如何做用户体验,怎么处理逻辑、界面层级和细节的。等等。
如果你是一个新来者,你还可以查看对手的迭代记录,从而绘制出对手的迭代图谱。
竞品分析其实很重要的在于竞品追踪。时常留意竞品做了哪些迭代。你要对这些迭代做思考,思考迭代背后的动机是怎样的,可能会产生哪些效果,这些迭代功能是否要跟进。
除了通过看对方用户反馈和情报了解外,有时候确实还是不好判断效果如何,因为数据毕竟是掌握在对方。这时候可以看看对方接下来做出的调整和修改,用来佐证判断。当然这种方式周期很长,你也可以尝试做AB测试。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产品的必备技能之一。也决定了你的产品潜力。
不一定每个人都对数据敏感,但你必须要掌握方法。从一堆杂乱的数据中找到问题、分析、做结论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沉浸在数据中,往往也会迷失在数据中。
像我们之前发现广告展示率很低,然后开始做网络加速、甚至控制广告资源大小,也做了展示优化。结果发现收效甚微。
最后好好分析,发现原来是缓存机制有问题,紧接着修复缓存问题。广告展示率一下子就提升了一倍。有时候解决方案就是这么简单,但就是没找到问题根源。
要从根源解决问题才行。所以我们觉得拆解问题很重要,找到问题存在的所有可能性。再寻求统一的解决方案。
对问题进行拆解或者归因,再反向寻求解决方案。这时候就需要从业务逻辑出发,脑海中去模拟使用场景。理清脉络,顺藤摸瓜。再结合数据看,就能比较容易发现问题。有点像老中医,要擅长把脉。一下子扎到数据里面,很容易迷失。
除自身数据外,还可以参考一些数据调研机构的分析报告,比如艾瑞资讯等对互联网行业做的数据分析。还可以试试百度指数,淘宝指数等工具。下图是艾瑞数据和淘宝指数:
艾瑞数据
淘宝指数
海外市场的分析工具:
Appsflyer /Adjust:用户获取渠道分析归因分类平台,方便统计不同渠道给同一谷歌商店上架产品的贡献数量和转化效率。
Appannie :不同国家APP市场的行业数据分析、竞品数据分析等。
Google analytics :产品内部数据检测分析、渠道分析等
还有老板需求、运营需求、增长需求和商业化需求等等,这些就先不赘述了哈,有时间再讲。
这篇讲了需求收集,下篇会讲讲如何进行需求分析和筛选。
关键字:产品需求, 需求, 需求分析, 产品说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