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共享单车——会是个好生意吗?

最近本人去了新公司,公司在中大校园内,天天从地铁出来,就要走10来分钟,才能到公司,所以经常用摩拜、OFO,中大校园内有大量的OFO,摩拜和OFO可谓是正面竟争,基于这样的竟争场景,大家来聊聊共享单车——会是个好生意吗?

什么样的生意会是一门好的生意?

1)足够广阔的市场

2)清晰的盈利模式

3)资本的边际效率

4)较高的行业壁垒

足够广阔的市场

共享单车服务的是短途出行需求,最常遇到就是那些 打车不便走路太远 的场景。这个问题可以拆分为两个方面考虑:市场规模、市场前景。

市场规模:非常大

每个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共享单车服务的是出行这个需求,出行这个需求非常大,所以就算是行业的细分市场也可以有很大的生存空间,更何况距离越短的需求发生的频率越大,自然市场是非常大的。

市场前景:增量市场

滴滴做的基本上在做一个存量市场,打不起车的人不会因为滴滴打车方便了而选择打车(选择成本高),但共享单车不一样的点是它创造市场,许多人因为共享单车由步行转变为骑行(选择成本低),这就便成为一个增量市场,这或许就是众多资本看好的原因之一。

清晰的盈利模式

最基本的商业模式

当下互联网很多产品有很多的用户但盈利却寥寥无几,很大的原因就是产品和钱的“距离”太长(模式:先做起流量→流量变现),产品本身并没有盈利的能力,所以只能把流量做大,再想办法把流量变现,一般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可预见性也非常大。

共享单车的服务是有偿的,所以产品和钱的“距离”非常短,在需求足够的情况下,投入的越多可预见的回报也就越多。

其它潜在的盈利点:出行数据、资本沉淀、广告和其它增值服务

出行数据

出行数据越 精准 越 丰富 其价值越高,短途出行属性和频次决定了数据价值非常高。围绕出行数据可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也是各大巨头们争抢的优质资源之一。

资本沉淀

以mobike为例,(300押金+钱包余额)×用户数将产生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利用这些钱可以做很多事情。

小结: 盈利模式清晰,盈利潜力也不错。

资本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指的是预期增加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 。

以mobike为例(非官方数据,观察推测得出)

收入: 若车辆与用户占比达到1:3左右,那每一台车可以从押金中大约回收到1000元,一年的车费收入大约为1800(使用频率≈5次/天;每次1元为算),而且车费都是以预存的形式充值。

成本: 车辆的造价mobike运动版约为3000元,轻骑版约为500元,若运动版和轻骑版以4:6的投放比例进行投放的话,平均每辆车的成本约为1500元(投放比例与现状不相符,但趋势应该是不断的降低生产成本)。

小结: mobike因押金以及预存金额的存在以及较低运营成本资本效率还是不错的,但是加上损坏率的话,这个就不好说(运动版的暂时没碰到过损坏的,轻骑版已经看到过好几辆坏掉车篮,轻骑版损坏率目测挺高)。

较高的行业壁垒

1)前期投入成本

2)用户迁移成本

3)资源整合能力

共享单车需要有量变才能形成质变,所以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与研发,这些是基本门槛,其次共享单车的迁移成本较大,滴滴用户迁移到Uber非常容易,但是共享单车不一样,因为有押金的存在,用户不可能同时在多个平台放置押金,这容易出现明显的头部效应,谁能在市场上领跑谁的谁的优势就越大,末端竞争者的成本会不断被推高最后至出局。

资源整合能力,共享单车需要整合硬件、互联网甚至政府等资源。

小结: 共享单车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小玩家很难进入市场,就算背靠雄厚的资本也十分考验资源的整合能力。

总结: 共享单车是一门好生意,有市场、盈利清晰、资本效率还好、行业壁垒较高,但是市场最后不会容纳太多玩家,头部效应明显。第一梯队在吃肉第二梯队有可能连汤都喝不上。

文/ YDong 某大数据公司 产品经理

关键字:业界动态, 市场, 单车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