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想成为“独角兽”吗?2017 年这个概念要过时了

导语: 根据CB Insights的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独角兽企业已经达到了183家之多。“独角兽”一词中的珍稀之意已不复存在。

每个初创公司都想成为“独角兽”(即估值达到10亿美元),但当2016年走到尾声,这个名词也开始渐渐褪色。

在几年前,创业还没有像今天这么火热的时候,市场上只有一两家初创公司能被冠以“独角兽”之名。然而到了今天,当市场开始狂飙突进的时候,独角兽就变得不那么稀有了。

根据CB Insights的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独角兽企业已经达到了183家之多。“独角兽”一词中的珍稀之意已不复存在。

这种情况点出了目前的一些潜在趋势,即风险投资正在不断前进。越来越多的巨额资金来自于非传统的投资机构,正是这些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初创企业,制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独角兽。而为了避免上市带来的诸多麻烦,这些公司也乐于长期保持私有化。

但事实上,在今天,独角兽一词的意味更多地聚集在了市场层面。估值达到10亿美元,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一家初创公司的成功,因此所有的公司都想成为当中的一份子。人们常常会看到,初创公司们会在自己的新闻稿中大力宣传自己的估值几何,尽管估值本身就难以准确界定。

不过,在2016年,对于成为独角兽的热衷已经开始消退了。

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2016年新增的独角兽数量大幅下降。2014年,市场上出现了23家新的独角兽;而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则是40家。但是在2016年,市场上仅仅新增了12家独角兽。

在某种程度上,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大笔投资的数量开始下降。2015年,市场上超过一亿美元的融资事件有77宗,但在2016年,这类投资数量只剩下了41宗。似乎风险投资者们对于为初创公司们一掷千金的欲望已经开始消退,更多的时候,他们更愿意寻找退出的渠道。

短期来看,到了2017年,这种趋势还会延续。来自以色列的投资分析公司Zirra结合了85项授权和可用的公共数据库,对初创公司的收入、支出、投资历史等指标进行计算。与《华尔街日报》做出的相关预测相比,Zirra方面称,目前创投市场内排在前26.5%的独角兽公司都被高估了,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名气大噪的公司:

小米——Zirra估值:324亿美元,《华尔街日报》估值460亿美元;

Airbnb——Zirra估值:138亿美元,《华尔街日报》估值300亿美元;

WeWork——Zirra估值:91亿美元,《华尔街日报》估值169亿美元;

Space X——Zirra估值:82亿美元,《华尔街日报》估值120亿美元;

Dropbox——Zirra估值:48亿美元,《华尔街日报》估值100亿美元;

Pinterest——Zirra估值:43亿美元,《华尔街日报》估值110亿美元;

如果Zirra的预测是准确的话,那么这些被高估的公司们就会陷入僵局:如果想要进行IPO上市或者被收购,它们难以以现有的估值来进行;而如果想要拿下一轮钱,那么它们就不得不接受低估值融资,这将不利于它们在市场上的声誉。

真真假假也好,2016年,资本市场的低迷也让很多创业者们学到了一课:独角兽这个概念并不如想象般美好;而到了2017年,那些高估自己的公司们也许会遇到更多的麻烦。

来源:界面 作者:饶文怡

关键字:业界动态, 市场, 独角兽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