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IP 热的背后满是编辑的无奈

剑来!——烽火戏诸侯

果不其然,烽火完结不久的新书《雪中悍刀行》又要影视化了。不难发现,2016年是在网络小说的改编电影电视剧中度过,《盗墓笔记》《鬼吹灯》《微微一笑很倾城》《诛仙青云志》…再加上烽火的《陈二狗的妖孽人生》,简直是乱红飞过。IP热,热到发烫发紫,热到国产影视剧几乎整体沦丧。

那么什么是IP呢?用社会科学网的解释:IP,英语“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IP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形象甚至一句话;IP可以用在多种领域,音乐、戏剧、电影、电视、动漫、游戏……但不管形式如何,一个具备市场价值的IP一定是拥有一定知名度、有潜在变现能力的东西。而在中国当下,最火的IP却反映在了网络小说上。

电影业购买文学版权的传统由来已久,当年一部《霸王别姬》横空出世,还有《活着》《红高粱》等乡土电影,都出自小说改编,所谓IP开发不过是换了个新说法而已,在本质上并无不同。但如今IP热的出现却有着不同以往的原因。

首先是改编由经典文学转换成了通俗小说,或者说是世界观模糊、人物关系杂乱、价值取向有待商榷的网文,这些作家,很多没有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文中多暴力、臆想,有些甚至存着愤世嫉俗的思想,那写出来的东西可想而知,但在当下文化快餐时代,阅读大众已经从知识分子扩散到全民,学生们尤其是中学生们,追求的就是那些被刻意迎合的意淫、种马、超能力,所以才有诸如《斗破苍穹》《武神》《姐姐爱上我》这些作品的流行。其实在很多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存在自己的构思的,但浮躁而充满利益勾结的平台不允许慢工赶出来的细活,那些靠写作吃饭又不太出名的人,千字所获以个位数、十位数计算,当然只能多写,怎么让多数读者舒服怎么写,其作品也就可想而知。当然,能被搬上银幕的已经算是千万小说里的佳作,但其本质,还是粗俗乃至低俗的网络小说。

然后是编剧的问题,平心而论网文中也有精品,毕竟在全民写作的时代总归不会万马齐喑。以《盗墓笔记》为例,铅体字的它出版无数好评如潮,为什么拍成了电视剧就成了上文所说的那样吐槽满满呢?这就是改编不到家了。去年,郭敬明各类小说版权价值2500万,南派三叔自己开的公司估价20亿,事实上,“百度搜索风云榜”前50名的小说,改编版权都被各个影视公司抢光了,只要一上榜就被抢。年前作品到手就立马开拍,年中杀青,年尾上映,在依托优酷、腾讯、搜狐等几家大的客户端后,基本不用买广电的脸面,那剧本自然就值得玩味了。其实改编确实不比原创容易,题材取向、世界架构、台词对白,都需要依靠编剧的专业性,但是发行商贪图网络小说广大的受众人群,不顾社会分工,走在改编的不归路上不可自拔。知乎有一个编剧答主无奈道:其实娱乐工业本身就该是取悦人的,现在的麻烦就是我们只被允许用一种产品来取悦观众,最后观众只剩下一种,愈加只需要一种产品,而其他的人简直不像活在同一个国家内。

最后,我想说的是还是利益问题。读者-作者-文学平台-影视剧发行商-编剧-导演演员-播放平台及院线-广告商-观众,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作为最开始的读者与最末端的观众,其实都是同一批人,但是这批人基数实在是太大了,大到随便出几个钢蹦就可以养活中间参杂的各类人等,那其中的蝇营狗苟就不足为外人道了。可能有人会说,作为投资商,投资一个已经拥有大量读者的小说改编剧本的风险明显小于投资一个前景不明朗的原创剧本,话虽如此,但这抹灭不了当下影视剧粗制滥造的整体形象。我以前说,如今的影视剧演技不行特效上,特效不行颜值顶,颜值不行还能用绯闻造势,电影市场充斥着纸醉金迷和不思进取,观众都好糊弄,这才是制片商放开腰包投资的原因。

我们应该知道,当下不良畸形的影视行业,是资本运作下谋求暴利的产物,也是躺在席梦思上数钱的投资方们视所有观众为智障的产物,:群体众创、粉丝经济、全屏输出、多业态开发、互联网+的助力、资本推动以及娱乐为王的进一步风行,让热门IP想不火都难。《琅琊榜》上映时,制片人侯鸿亮说:众对《琅琊榜》的喜爱和推崇,源于每个镜头和每句台词中,散发出来的那种有态度的精致审美和精品风范。我想,这才是未来的IP需要做的吧。

当编剧不再无奈,我期待“剑来”的那一天。

作者 拙小砚

关键字:产品运营, 业界动态, 小说, 市场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