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社群:如何在形式上缓解用户的学习焦虑
加入了两个付费社群,也算是组建过两个半吊子的付费社群。越来越觉得,付费社群最大的作用在于,从形式上缓解个人的学习焦虑。
以前的人很少有学习焦虑,因为知识需求并不高。注意,是知识需求,而不是信息需求。知识需求意味着,它不仅是一种事实,一种信息,更是用以理解事实、体系化信息的集合物。
为什么如今的知识需求变高了?
有两个大背景。
一是在互联网的引领下,所有的确定性都被连根拔起,话题再无边界,没有人对任何事情能达成一致。
曾经,我们知道怎么去获取知识。我们的答案来自于书籍或者专家。我们会确定事实,继续前进。而在网络时代,知识已经进入了网络中,出现了史上最多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不同的。信息超载作为一种文化环境,大大增加了个体认知的不确定性。甚至,冗余的、无效的、低质的信息常常打着“知识”的幌子,对我们造成无形的压迫感。在接踵而来、应接不暇的信息面前,人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大大减弱,在有限的时间内,一些人无法或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一些人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并消化信息。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知识(或者叫高价值信息)极大稀缺的年代。
二是风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认知景观。
二者是一个比例问题,而非迭代问题。移动互联场景更多的是一个浅阅读、碎片化的场景,同时,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信息超载本身就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风险则更多的从结构化风险日益转变为个人化风险,碎片化学习应运而生。然而,碎片化学习由于周遭环境的干扰难以达成深度学习,因此在知识的深度、系统的学习与自我的更新上存有疑问。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回答两个问题:
1.我们为什么会产生学习焦虑?
互联网社会与风险社会的双重压迫导致知识不够用。
2.我们的知识,如果不够用,怎么办?
终身学习+跨专业学习+碎片化学习,但最好能解决深度与系统的问题
付费社群似乎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铺垫了这么久,终于回到了主题)
付费社群可以在形式上缓解我们的学习焦虑。
因为是付费社群,社群内容
以 专业性 为主。或者,至少是高价值信息;
以 稀缺性 为主。或者,至少和其他非付费的高价值信息相区分。
以 系统性为 主。或者,至少给成员一个明晰的内容计划。
以上三点,专业性是社群底线,稀缺性是日常指标,系统性是核心竞争力。
一个好的付费社群,不仅能在知识含量上满足用户的需求,还能在知识体系上给用户以质感。既然是知识需求,那么,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信息的广度,而且还要是系统性、框架性、体系性的信息。
体现在社群运营上,最好有 “量化的预告” 与 “量化的总结” 两个举措。
预告是要将今天学什么、这周学什么、这月学什么第一时间告知用户。比如,我加入了某英语付费社群,100天的内容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学什么分成若干计划,告知用户阶段划分的依据、学习材料选择的标准,答疑时间的安排。当用户看到如此有诚意的学习计划,怎么会不心动呢?
总结分为讲师的总结与用户的总结。讲师对每一次课程要总结,即信息总结为知识点、金句;每一段课程要总结,即若干知识、金句总结为系统架构。用户的总结,则体现为作业的提交、日常的打卡、用户之间的交流等。
再次,回到我的观点: 付费社群可以在形式上缓解我们的学习焦虑。
付费与社群、预告与总结就是形式。
(1)当用户产生付费,由于付费产生心疼,说明这件事的 仪式感 。“世界上只有一种投资是稳赚不赔的,那就是学习”。学习,多么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选择。
(2)当用户加入社群,由于学员讨论与督促,说明这件事的 安全感 。大家都在学,我不能落下;我学了,朋友、同学没学,我偷偷的进步。或者,过得比别人有追求。
(3)当用户看到科学、完整的学习计划、预告,由于一个不熟悉领域的庞然大物,被量化成每天的具体任务,说明这件事极强的 可操作感 。它唤醒了用户心中的“我也可以”、“我能行”,将过去由于懒惰造成的望而却步,变得勇气十足。
(4)当用户与讲师一同参与到知识的总结中,说明这件事的 成就感 。无论是100天搞定英语听力、7周学会时间管理,用户每完成一个单位的学习任务,都离成功近了一步。因为成就本身,早已量化。
最后,再次强调:
付费社群可以在形式上缓解我们的学习焦虑。
形式俱备,只欠执行。
形式上已经为你提供了一个知识的获取路径,接下来,需要的是一鼓作气的毅力与执行力。
拿到手的知识,才能真正缓解我们的知识焦虑。
作者 飞机走了
关键字:产品运营, 业界动态, 社群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