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三弹:快手、抖音、一闪
image from Barbara Probst
出于对短视频的好奇,以及想探究一下人们到底会怎么与视频生活接上轨,前几周迫使自己每天去打开快手、抖音、一闪这三款产品中至少一款,看看自己是否能理解或喜欢上用视频记录生活。
为什么选择这三个,一半是有目的去化解偏见,一半是自然随机被渗透后留下来值得一说的。
1.快手
快手不用说,体量已经庞大成独角兽。抖音是近期沉闷互联网中的一个稍有亮点的新产品,在微博一闪而过看到人提起,遂去下载,完全是职业好奇。一闪是看到有人讨论创始人对用户不客气,引发好奇去看。
如果说中国的高等教育背景、办公室职员人群占据了微博、公众号等主流网络平台,那么快手则是广大中低教育背景、二三产业工服人群与乡镇县青年的大舞台。若是对快手的用户群体体量有所怀疑。CNNIC最新的数据可作为一个佐证,我国网民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只占2成。
业内不少人夸快手的内容推荐系统,据说是挖了谷歌背景的人来负责算法。在信息架构层面,通过机器算法,使快手的UGC生产与消费构成了一个非常好的正向循环。你能轻松发视频,也能轻松收获别人的反馈,进而有动力继续发。从产品设计、基础性能等各环节来说,在一众APP中,快手可谓良好。
最大的冲击或者说不适,便是这个大部分早期网民不曾待见的互联网下沉世界。画风粗糙、主题俗气是快手内容的硬标签,在朋友圈、微博习惯了精美滤镜、高大上环境包装过的画风后,再看到这另一个几乎毫无「美感」的世界,不少跟我一样的人可能会恍惚,为什么我们认为这么low的氛围,会有这么多人在这玩得很high。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经历过乡镇县市到帝都的全风貌,对于4、5线城市化区域的人们生活,还算比较了解。这些地方,连一个像样儿的文化娱乐都没有,大部分人没有一个形式上可算「正经」的交流沟通平台。除了饭桌、牌桌、酒桌,公路旁、乡道上、田埂边,都是我们溜达的「公园」。
快手这个产品,正好提供了一个广大普通(真正的普通)老百姓茶余饭后,发挥消耗多余荷尔蒙的地方。无可避免的,在农村戏台班子上流传多年的两性包袱,成为业余演员们仅有的一些模仿套路。跟我们看多了小岳岳,时不时哼一句啊~五环,本质是同一种行为,区别只是披了一件好看的衣裳遮了羞。
两周下来,我对快手的「偏见」下降了38%。
2.抖音
很奇怪,有一些在垂直人群里已经火爆非常的产品,等我接触到以后,深深感叹自己与真的「年轻人」已经有不小的沟,抖音就是这样。
潮人与学生是抖音的主要视频主角,他们共有的特点是「年轻」。这使得抖音的短视频内容,多以炫、酷、闪为特点。产品本身提供的拍摄功能,对视频的处理,加上年轻用户自己的脑洞,整体给我的感受是在逛一个热闹大party。而我像一个半老不老的中青年,局促于不知如何下手拍,看过别人有型有格的视频后,对自己要拍出一个可看的视频,压力感陡增。或许我不是目标用户。
另外,音乐资源是抖音的一个特色,普遍节奏感突出、律动强,非常适合引导用户在视频中设置动作节点。很多视频工具的配音资源都比较普通,难以给用户的视频强有力的加持。这背后团队里,多半要有在音乐品位上独特一些的人来负责会比较好。
跟其他初期内容产品一样,模板套路化的内容,很容易审美疲劳,多看几个姑娘小伙跳舞摆酷的动作后,我不知道下一次吸引我点开这个app的动力在哪儿。
尽管参与不进去,但抖音APP依然值得关注,或许会成为2017年第一个年轻群体中的小黑马。
3.一闪onetake
把gif玩出新高度,一闪像一个动图版的ins。
很难说2017年了,留给图片社交的空间还有多少。gif介于视频与图片且偏向于前者的形态特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一闪优点是前期严格控制种子用户,辅以高度调教的滤镜,针对性的笼络全球各地的摄影达人用户,先用旅行达人的镜头把世界各地的优美风光集中起来。一进入产品,看到巴黎、洛杉矶、日本、澳洲的动图,一闪走的路数是把你向往的世界摆在你面前。
动图裁剪后加字分享,这些细节小创新体现出创造者的细腻。突出PO主本人的印记,看的出来一闪想网社交方向走的心思。只是风景图与人关联度低,与社交常用路数的鼓励自拍、个人生活展现套路,貌似又不一致。想走小清新社交,也许可以跟失落的豆瓣聊一聊。
总之,一闪给我感觉,很美很梦幻,但跟抖音一样,进入门槛颇高,环顾四周,甚至找不出一个角落可以配得上这些高大上的滤镜。我能想象旅途中,或生活中难遇的一个那样情景,是可以用onetake去捕获一段动态影像的,只是那样的美好瞬间太少了。
作者 杨夏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抖音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