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是伪需求吗?
共享充电宝跟共享单车商业模式上都可以简单概括为分时租赁,但是有很大差别。
共享充电宝(名字太长真想按 sharing battery 首字母简写)要借助商场或者餐饮店提供 C 端服务,是 B2B2C;共享单车借助市政道路提供 C 端服务,是 B2C 或者说 B2(G2)C。市政道路作为公共品,某种程度上简化了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只需照顾单边需求。但共享充电宝们就没这种待遇,要同时看 B 端和 C 端。
有时看 C 端需求很容易千人千面,问用户给你个充电宝用好不好,用户说吼啊;然后说 1 块钱起租,用户说那我干嘛出门不带。但是地铁站里的付费充电也总有人用。所以不妨先看中间的 B 端,中间这一环拉到也就不用看终端如何了。
共享充电宝根据业态的不同,对接的 B 端包括商场(机柜)和餐饮店(台牌和小机柜)。这两类商家对 sb 们的态度简单来讲为“交租吗”、“给钱吗”和“能帮我赚钱吗”三种。
商场需要租金,或者置换利益(高价值品牌进驻或者吸引人流的营销事件)。餐厅需要提高赚钱效率(提高来客数和引入外卖单、提高转化率、提高人效、提高翻台率)。机柜对于商场看不出有什么置换价值,想要在商场站住脚,基本的租金是跑不掉的。而在餐厅里,小机柜和台牌能做到提高餐厅运营效率的任一项吗?我基本看不到。甚至有可能会降低翻台率这一点,就足以判了小机柜和台牌的死缓,贴钱也未必让他们进场。一个第三方要凭空介入到餐饮店的利益链条很难,所以千团大战和 o2o 浪潮能存活下来的也就是一些真正能提高餐饮企业运营效率的公司,比如提高来客数和外卖单的新美大,提高转化率的美味不用等。降低运营效率的先烈们坟头草都五米高了。
回过头来看 C 端需求。看了媒体的一些模型都会拿机柜的固定投入和假设使用量来假设多少月回本。但是其实更应该看的是每月租金和每月交易额的比较,因为这才是机柜共享充电宝的基本商业模式单元,这组单元决定了可持续性,而可持续所谓的回本才有意义。所以,刨除不可持续的卖线收入,假设商场机柜租金 5000/ 月,假设每次充电使用时间 2 小时,由于第一小时免费,那么假设平均租金是 1 元。假如以上假设成立,那么只要每月单个机柜使用多于 5000 次,即日均多于 167 次,这种商业模式便是成立的。至于这日均 167 是否能实现,母鸡啊。
另外补充一下,有人可能会说充电是刚需,需求弹性弱,稍稍提高价格可以降低利用率要求。但是商场是遍布消费场景的地方,里面的人群都是有消费预期的,他们随时都可能买杯咖啡坐下充电。所以,在充电这件事上面,消费者剩余是有限的,随便提高租金单价对需求曲线的影响其实并不小。
来源:知乎日报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机柜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