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答题”会比“吃鸡”更火吗?

看似简单粗暴的“撒钱运动”对平台们,对用户,对行业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谁也没想到,2018年中国互联网的行业新风口始于王思聪新年第三天的一条微博,这种在中国,在移动端前所未有的全民知识经济,让许多阅App无数日渐感到枯燥乏味的老玩家们,产生了一种久违的新鲜与好奇感。
2017.8.26,世界第一款移动端直播答题软件HQ Trivia在Appstore上线,4个月后这款在Appstore上已突破百万下载量的成功的手机应用,被“复制和借鉴”到了国内。
在王思聪发微博的前一天,今日头条旗下的西瓜视频,上线了百万英雄,而第二天1月4日映客直播也在Appstore上发布了芝士英雄,随之而来的还有奇虎360旗下花椒直播的百万赢家,以及一直播的黄金十秒。
2018年的第一个风口战争拉开序幕,各平台从刚开始的单场2万元奖金,提到了现在的最高200万元,烧钱速度令人唏嘘。
这场看似简单粗暴的“撒钱运动”对平台们,对用户,对行业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以下为分析与设想:
目录

  • capter 1 被透支的用户价值
  • capter 2 更多商业模式的设想
  • capter 3 像”吃鸡”一样的开辟新大陆

Capter 1 被透支的用户价值

产品对于用户来讲的价值点在哪,就是我所理解的用户价值,而“转换率,留存率,活跃度”是衡量价值高低的标准。在直播答题这块领域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用户价值是被提前透支的,不断提高的奖金额度增加了用户的预期阈值,伴随而来的题目难度增加,成功闯关的几率下降也削减了用户留存的耐心,如果产品定位始终不变,势必会变成一款现象级产品。

简单粗暴的玩法,也培养了用户“简单粗暴的需求”

当初冲顶大会横空出世的时候,办公室里一半的人每天中午都守着玩,茶余饭后的话题总是“答题和奖金”,时间推移至今,还坚持每天玩的同事已经没有了,只有几个“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同事还苦苦坚持着,在朋友圈子里面,有些“文化程度不高”(就事论事,非歧视)的朋友,基本上都是玩一盘就卸载App,闯关失败和知难而退的挫败感,远大于”平分200万”的新鲜感。
各大答题平台的题目包罗万象,涉及面之广,简单的可以是“六一儿童节是几月几日?”,难的可以是“中国哪个朝代吃不到辣椒?”,这也是答题平台们,为了让更多用户积极参与答题,和避免奖金成本过高,这两者之间的平衡而做出的努力。而这些题目,除了那些“什么都懂”的用户以外,其余的用户不可能有强烈的答题兴趣(我不爱钱,我爱答题?),奖金肯定是99%的用户高频参与的目的。
无论每场比赛的奖金是5万还是200万,在我观察的几十场比赛中,最后平分的奖金几乎都是个位数和十位数的金额,奖金少,参赛者就少,奖金多,参赛者就多,成本总有办法控制。当一个“答题比赛”闯关成功的几率,变得让用户感觉和中彩票一样时,流量就很难继续保持了。

不断提高的期望上限,不断降低的耐心下限

“点开始吧!主持人真XX啰嗦!主持人是XX!”,这些内容几乎是在用户反馈中出现的最多的,大部分用户的强烈需求就是答题拿钱,肯定不喜欢自己的时间,被用户认为无意义的事情占用。
长此以往,除了那些经常得奖的老玩家,以及随着直播答题造势引流的红利结束,可能还真不会留下多少,只为了挣那几率不高的几块十几块钱,而看主持人废话20分钟的用户了。
为什么主持人会啰嗦?当然是插播广告以及培养用户习惯,让用户习惯在答题前,看主持人BB十分钟,这也是提高留存率的手段,但是拿捏不准,也容易变成流量缺口。

又一个薅羊毛的处女地?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直播答题上线不到一周,就出现了AI答题,答题微信群,就连百度都蹭着热度推出了答题神器-简单搜索,让用户的答题准确率提高。
普通的玩家用户中,开始衍生出了以薅羊毛为目的的“专家用户”,他们互相取暖,互相帮助,抱团出击,再加上语音识别这类技术,大大提高了一群人的得奖率,并且这直接影响到了对于普通玩家闯关成功后的奖金分成,人越多奖金越少,不加以限制则会导致用户的产品价值观,不断偏移,畸变恶化。比如曾经还很流行的一元云购,本来商业模式是挺好的,现在已经成为大众眼里的骗子平台了。

Capter2 更多商业模式的设想

全面商业化的“直播答题”

目前各直播答题平台,广告的输出方法,主要是靠主持人的说辞,在正式开始答题前,主持人也许会绵绵不绝的说上10分钟,透支着用户耐心,承受着失去流量的风险打广告。
如果把广告内容植入题目呢?在每次答题前,播放一段广告视频,甚至是线下广告的诱导,向用户传达“要想答题成功,就要仔细看广告哦”类似的话术,这样对于传播广告内容和建立用户认知很直接,毕竟用户要理解题干,思考正确结果。
以成都最近开业的武侯万达广场举例,题目可以设置为:

  • 武侯万达广场的开业时间是?
  • 武侯万达广场的地点是?
  • 地铁9号线的哪个站点,出站后可以到达武侯万达广场?

连主持人都省了,如果奖金是诱人的,那用户被广告传播的动机将更强烈。

更细分的应用场景

目前各大直播答题平台,对用户产生的价值有哪些呢?我能想到的第一价值是金钱,其次是日渐下降的好奇心与答题快感。 我相信对于这些五花八门涉及面超广的题目,是很难单纯的建立用户的答题兴趣的。

  • 以答题兴趣为导向的 ,娱乐化App,通过兴趣赛区、好友PK、打擂、周边排行榜等功能,来帮助用户建立答题兴趣与粘性,通过低成本低门槛的方式满足用户的成就感,好胜心。
  • 以答题创收为导向的 ,有偿答题,付费参与,众筹的方式积累奖金池,一元云购纯粹拼运气,那付费知识答题则是拼实力。
  • 以学习进步为导向的 ,如一些学英语的app也有如此功能,填单词游戏闯关,但是始终是单机游戏,虽然可以分享给好友,分享到朋友圈,但是“可以向别人证明,比他做的更好”肯定不如,一群人同时参与而产生的被认可感明显。

设想三:像“吃鸡”一样的开辟新大陆

去年大火的《H1Z1》和《PUBG》几乎颠覆了PC端游,独特的“大逃杀”模式为传统FPS射击游戏开辟了新的道路,随后一大批模仿者,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steam上),都出现了一大批模仿者。
在线直播答题结合了直播与知识经济,也行业里也开辟了一片新大陆,但是在没有成熟的商业&盈利模式出现之前,做成App可能会显得有点重,如果仅从运营的角度来看,其短时间内带来的流量以及口碑、传播速度,可以和 微信春晚摇一摇、支付宝集五福、双11 媲美了。
正如西瓜视频和花椒直播那样,在线直播答题是依托于现有产品的独立栏目,而非独立App,它更像一场运营活动,而不是一个功能,就算不考虑广告,也能起到为App引流造势的目的。

西瓜视频在加入百万英雄后,流量不断攀升。
本质是“去中心化的全民参与”,以往传统的电视节目中的短信投票抽奖、电台通话点歌,以及互联网的弹幕……都带有这样的含义,“因为自己的参与,可能让节目对我产生响应”,基于这个原因会让用户变得专注和积极。
我不禁设想,如果把直播答题搬到今年的春晚上,那将是怎样恐怖的效果? 电视机是题目的输出设备,手机是用户们的交互设备,顶尖的主持人在电视里烘托气氛,我们坐在家里和父母姐妹一起讨论着答案,与全国几亿人一起参与,享受脑力碰撞的盛宴,这样的用户体验会比摇一摇差吗? 而这么一次全国流量的聚集,也是在题目中,宣传国家宣传党的好机会,同时国家对于传播正能量,积极向上的行为是很支持的。
一旦一条道路被发现,也许就是通往一片新大陆的开始。
 
作者 @Palowlto 。

关键字:吃鸡, 用户价值, 直播答题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