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30+产品人的裸辞复盘
一、一次想走就走的任性
2020年,一个在历史上注定会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年份,也在我的人生经历中留下了特别的痕迹。
1月,我裸辞了。
一个30+的职场人裸辞,听上去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不过,现在再回看,我并不后悔我当初的决定。可能有些弯路注定要走一走,有些南墙注定要撞一撞。
二、裸辞原因
简单来说,最重要的原因是:工作节奏不合适。
我比较期待的一种工作状态是,有相对明确的工作方向,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工作效率越来越高,越来越顺手,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工作节奏。
但当时不论是公司层面,还是部门层面,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不断试错的阶段。
具体表现在工作上,可能是永远做不完的、随时插入的紧急需求,而且自己不可控。因为工作内容的不可控,导致工作时长的不可控,而且这种情况短期内可能不会改变。
当工作和生活失去平衡的时候,我就对工作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 自己的努力是否值得?
- 自己是否真的喜欢、适合做产品?
- 自己终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
- 目前的生活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吗?
- 自己已经30+了,后面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带着上面的问题,我希望有一段专门的时间好好想一想,然后开始了我的裸辞生涯。
三、裸辞后的修仙生活
我原本打算给自己的时间是一个月,但是人嘛,你懂的。开启了天外飞仙般自由自在的生活,怎么愿意轻易停下?
在这段时间,我干了很多之前想干而又没有时间干的事:看电视剧、看书、刷B站、刷知乎……然后,作为30+老阿姨,我还追起了星(对,你没看错,就是这么时髦),重装上了之前弃之不用的微博。
当然,也有很多我应该干却没干的事,比如:陪娃、锻炼身体。
关于我裸辞的初衷,梳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目标,有一搭没一搭地进行,但处于“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状态。
四、裸辞后的灰暗时刻
如果可以不工作而没有经济压力的话,我想没有谁不愿意。所以问题就出在了这里。
在北京,背着房租、房贷和教育三座大山,两大经济支柱的其中一个长达八个月的收入空档,经济压力大家可以随意想象。
我的爱人、我的父母、我的公公婆婆,给予了我最大程度的包容,包容了我的任性,他们给了我停下来休息、充分思考的时间,而没有催促。
但对于当时的我而言,确实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也一直没有拨开前方的迷雾,而在原地踌躇不前。
到中后期的时候,我开始不再敢找自己的朋友聊天,在家里也待得越发不自在(在真正打算开始打算重新找工作之前,我一直没有下楼,这个时间大概有半年),对于自己迟迟没有想清楚、迟迟不想行动的状态非常焦虑。
所幸,我渡过了那个时期,生活重新回到了正轨。
五、裸辞的感悟
现在重新回过头来看那段时间,我收获了什么呢?
对于我最初的疑问,关于我的职业、关于我的生活目标、关于我的30+焦虑,我有没有完全想清楚?
答案并不完全是肯定的,但好在有收获,虽然代价是巨大的。对我自己而言,我明确了几件事:
1. 职业
综合我的能力、资源、兴趣等各方面情况,继续当社畜做产品,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裸辞期间,我甚至有关注过自由职业,看B站阿婆主、知乎达人的分享,跟自由职业的朋友聊天,跟爱人探讨,但最终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最主要的原因是,自由职业对自身的硬件条件要求非常高,而且适合在有全职工作的时候就有充分的了解与准备,并且最好是已经跑通稳定的收入模型,无积累的裸辞开干一定是有去无回。
还有一个原因是:按照目前了解的一些自由职业的收入情况,在短期内达到我的现有水平,就我个人而言,几乎不可能。
而为什么依然选择产品,我采用的排除法。
我做事和工作有一个明显的偏向性,就是一定需要是自己喜欢的,起码是不排斥的。现有的产品外的一些可能的岗位,我逐个反问自己,愿不愿意、做不做得了,答案都是否定的。
明确了做产品,但其实还有细分,因为恰好B端和C端我都有一些接触,综合我的思维习惯和工作节奏的偏向,我会更青睐B端产品。
但阴差阳错,我现在做了业务产品。
也不能说我偏离了自己设定的方向,而是发现了一个原本不在自己考虑范围内的新的可能,目前感觉还不错。但能不能真正做好以及适合自己,还要等待时间的检验。
2. 行业
我先后经历过2个行业,产品业务方向上也经历过2个:人力信息和教育业务。
所谓隔行如隔山,我是深信不疑的。
虽然各行各业都有产品,但是我觉得未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一定不是画画原型做设计,而很可能是对行业的深耕,对业务的深度理解和诊断,然后才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手段去赋能。
没有在一个行业里长期浸润,业务sense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和积累的。
至于人力信息和教育业务,我最终锚定了教育业务。
我考虑的点主要是:人力业务,本质上还是偏成本部门,可能无法成为公司业务的最核心。而且人力业务的核心基础模块比较固定,可以发挥的余地可能相对较小,天花板相对较低。
而教育业务,首先在行业上,目前确实处于蒸蒸日上的状态,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的大爆发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即使过了黄金发展期,教育都是刚需,是长期处于朝阳状态的行业。从我个人兴趣的角度,相比于人力业务,我对教育业务兴趣也更浓。而且从育儿的角度,多了解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也并无坏处。
3. 定位
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我虽然有幸对B端、C端以及教育业务的3个方向都有过接触,但积累、沉淀、思考和产出还远远不够。
所以我未来会聚焦在业务的观察、理解、挖掘、思考以及方案的规划设计上。
而且过去的工作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很多问题很可能是相通的。以前没解决的,或者以前没有解决好的,现在能不能解决好,也是我现在希望突破的地方。
4. 30+危机
可能各种裁员文章看得太多,作为互联网从业者,确实有很深的年龄危机感。
但仔细想来,30+危机并不仅仅存在于互联网行业,是各行各业都会有的情况,只不过互联网行业的危机被放大了,引发了更多的关注。
30+,工作经验有一定积累,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很多人逐渐放弃了自我成长。
但对企业而言,用人成本高了,创造的价值有没有相应的增高,企业会更仔细地评估,所以才会有企业对30+员工似乎没有那么友好的普遍评价。
这类问题,焦虑并没有什么用,对于危机,只能是规避和应对。
标准化是社会分工协作的必然产物,而标准化也意味着可替代性。怎么样让自己在生产链条中不可替代,怎么样给企业创造高于自身薪酬的价值,可能后续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
这次疫情也暴露出了很多家庭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收入的多样化以及“睡后收入”可能需要纳入思考和规划范围。
5. 思考与沉淀
本次重返职场,暴露出了过去几年工作经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思考和沉淀不足,习惯埋头在事情堆里。
对于优秀经验的复盘、提炼、拓展和复制,远远不够。
对于做的事情、项目,局限于自己手头的一亩三分地,缺乏全流程或从更高站位的思考和揣摩,比如从公司或部门层面,反观自己项目的定位、价值、目标以及更优路径。
极少主动发起思维框架、业务框架的系统梳理和及时补充,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意识到了问题总是好的。
六、可借鉴之处
对于我的裸辞经历对其他伙伴的借鉴意义,我总结出了这么几点:
- 如果在可选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裸,先寻求内部是否还有可斡旋的余地。
- 如果一定要离开,建议找好再离开,内心可能更安定。
- 如果实在做不到一心两用,一定必须裸,那么尽可能按自己的重启时间和计划来,心底需要有deadline。不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状态、信心以及工作的感觉,确实会有损耗。
- 如果已经任性裸,那么先好好享受难得的自由时光,先满足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寻找自己的支撑点,重拾信心上路。
注意,这个支撑点一定要自己尽全力找到,而且尽可能是能完全说服自己的点,它可能决定着你后续的战斗力。总之,尽可能让自己有更深层次的收获,不要白裸。
最后,希望我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启发,愿所有人工作愉快!
七、后记
感谢在我最灰暗的时刻,不论是在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支持过我的朋友,感谢不嫌弃,我会一直记在心里。
作者:产品一二一,微信公众号:产品一二一
本文作者 @产品一二一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