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焦虑的时代,如何找回自己的工作节奏?

此前在公司学习日上,笔者第一次上台分享了在自己有限职业生涯中所学习到的职业选择&规划相关的知识,希望以此为引给初入职场的朋友们提供一个参考。现将ppt中相关内容整理成文,供大家阅读。

在上学读书期间,我们总是埋头于应付考试、很少主动深入思考未来的职业,更多地只有在下面这3种情境下,我们才开始被迫思考自己未来要做什么:

  • 在幼儿园孩童之时,大人们总会问我们“长大了想当什么”,在有限而懵懂的认知下,我们的回答往往都绕不开科学家、画家这些词汇;
  • 大学快毕业之时,身边的亲戚好友就会问你“毕业什么打算想做什么工作”,很多人可能大概到大三大四的时候才开始思考未来想真正一辈子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 工作了一两年之后,发现所从事的工作缺乏热情和兴趣,自己也不甚擅长。这时,可能就会开始二次思考“我的选择到底对不对?我到底适不适合这份工作”。

综合来看,在素质教育模式之下,很多人确实德智体美劳全面有所发展,但却没有学会选择和独立思考,导致自我认知较浅、不清楚自己的喜好和擅长,从而在面对众多选择时难以正确决策。有些人还会在从事某份工作一年半载之后,又觉得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想换其他工作试试,往往大好的青春就在这种迷茫和闷头瞎撞中流失了。

因此,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解决的问题有2个:

  • 我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 找到合适的工作后,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本次分享只提供一种思路,大家可以尝试按此去进行思考,如若感兴趣,也可以再搜寻更多职业规划和个人素质评估相关的知识来补充学习。下面就来一起跟随笔者尝试解决下上述这2个问题吧。

一、我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我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和“什么样的工作适合我”,这2个问题从本质上来看都指向了一个词——匹配度。要在“我”和“工作”之间正确建立匹配度,我们自然就需要先明确这2个问题:我是什么样的?工作是什么样的?这样才能更好去进行2者的正确匹配。

1.1 我是什么样的?

注:此处特指我的个人能力素质是什么样的。

自我分析的模型有很多,这里介绍一种模型——素质冰山模型,是笔者去年1月份疫情在家时了解到的。在学习过后,笔者自行尝试按照该模型对个人能力素质进行了清点和分类,帮助自己更好地完善了在个人能力方面的自我认知,所以想借这个机会分享给大家。

该模型是由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 1973 年所提出。提到冰山,我们很自然的会联想到一个成语——冰山一角,即浮在海面上可以看见的只是冰山很小的一部分,而深藏在海面下的才是真正冰山全貌。

下面这幅图就是麦克利兰提出的素质冰山模型,海面上的是知识技能、海面下的分为2类:能力、性格特质&动机&价值观。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1.1.1 知识技能

第一层,浮在海面上的个人素质指知识与技能。

  • 知识:通过学习和实践所获得的认知和经验。例如,知道中国文化、世界历史等
  • 技能:指一个人能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所具备的能力,结构化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会用ps、会弹吉他等

从上面的定义和距离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技能是一种可视化、实实在在所掌握的东西,一般均可以在后天习得。正如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换言之,最多一万个小时左右,我们就能成为某一个知识或者技能的专家。

知识和技能容易培训、容易识别,但却不容易形成区别。

1.1.2 能力

浮在海面下的第二层:能力,指可迁移的通用能力。包含心智模式、认知、态度、行为模式、互动模式、自我形象。例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

拿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来看,这一类的能力素质可以迁移和通用,需要一定的培养成本,同时也很难以快速识别出来。

1.1.3 价值观&动机&性格特征

海底最深的第三部分则为价值观、性格、动机。

  • 性格特质:个人行为偏好和特征,例如气质、EQ、逆境商数
  • 动机:内在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驱动、引导和决定了个人行动,例如成就动机、权力动机
  • 价值观:对事务是非、重要/必要性等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作用,例如认为偷窃是错误的

我们会发现这三个要素其实来源于长久的积累,受我们的基因、家庭教育、童年经历等的影响,在成年成型之后便很难发生改变。

那么这3层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联呢?

价值观决定了我们选择是否要做这件事、动机决定了我们是否能长久坚持去做这件事、而性格特质就决定了我们是否擅长、是否能把这件事做好。价值观、动机和性格特质对我们做这件事起了决策、支撑和是否有天赋的作用;

能力则决定了我们从0开始做这件事时,是否能借用此前的通用经验去完成;而知识技能则是未开始做事之前所获得的全部信息基础,他是我们做这件事具体方式和实践的体现。从知识技能到能力,是一种把知识技能提炼为抽象通用能力的过程。

通过这个冰山模型,我们可以在脑海中初步形成一个自我认知的框架,对自己的个人能力素质进行初步的分析。

这里呢,我先来做个示范:比如我是一个喜欢做计划的人,那么我把这件事放到冰山模型中来做一个分析: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 知识:有一定的项目管理和规划知识;
  • 技能:会使用xmind软件等工具来制作计划
  • 性格特征:条理性和理性思维
  • 动机:对事物的控制欲、追求稳定感,希望事务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发展
  • 价值观:认为做计划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大家可以花15分钟时间好好去思考一下自己的冰山模型是什么样的,必要时也可以寻求他人的评价来帮助自己完善该模型。

1.2 什么样的工作适合我?

闭上眼睛30s,大家一起自己简单想想: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呢?相信大家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一个初步的想法和方向,但难以确信答案正确与否。

下面我们就来揭晓一下答案:很简单,适合你的工作就是和你个人冰山模型中列举出来的内容高度匹配的工作。

从长远角度而言,高度匹配你价值观、性格特质和动机的职业,是更容易让你持续为之努力、自驱力更强的工作,因为冰山底层难以改变,因此我们要尽量去寻找冰山底层都和我们高度匹配的工作。无可厚非,冰山表层的知识技能是我们进入该职位时的一块敲门砖,不能忽略,但内心需要清晰知道这只是做好这个职业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

为什么要尽量选择冰山底层匹配的工作呢?

举个例子,如果你找工作仅看重知识技能层的匹配,例如需要会使用excel、金蝶这样的财务软件,表面上看来你好像也多多少少会这些软件,但是你本身其实更喜欢创新和挑战,当你选择做一名财务时,刚开始似乎还算顺利,但是冰山底层的动机和性格特质却一直难以支撑你长久而持续地去坚持这样略显枯燥和需要耐心的工作,从而你也就很难在这个岗位上有更好更长久的进步和发展。

技能和知识是相对容易习得的,比如ps、axure、编程,这样的技能和知识即使你现在不会,但是经过一定的学习和刻意练习是可以有一定掌握的,而本身的性格特质、价值观和动机却是很难去改变的。因此,我们在找工作时,要尽量去匹配和我们性格特质、价值观和动机一样的工作,因为这3个因素是持续而难以改变的特征。

上面说了找到合适工作的判断标准,那么接下来就简单提一下具体面对一份工作时,该如何去分析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很简单,在通过网络收集足够多信息之后,我们可以把该工作的岗位描述按照冰山模型去进行拆解,刻画出一个该岗位最契合的人才模型,然后再去对标自己即可。

下面,我们可以简单搬来一份产品的jd描述,简单示范一下如何拆解。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当然,jd只是该公司对外展现出来的有限的职位描述信息,我们还可以通过该公司员工、hr、官网等更多方式来丰富补全这个岗位的人才冰山模型,不要被单一的信息来源所误导。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该模型去找出自己在工作中的短板,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高。见下图: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二、如何规划自己45年的职业生涯?

第一部分,我们先和大家分享了如何选择职业,那么接下来我们简单分享下如何规划自己45年的职业生涯。估计看到这里大家也很好奇,这个世界变化这么快,规划45年有必要吗?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笔者认为有。

仅做短期规划可能会缩小我们的眼界、引起焦虑。

焦虑本质是一种对于潜在失控的恐惧,我们更容易对短期内的眼前事物产生焦虑;

而例如知识付费这类的营销文就十分擅长散播“1年、3年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就意味着失败、就要被淘汰”的认知,引发和刺激人们源源不断地产生焦虑。

长期与短期规划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谱。

长期规划不是具体落地的计划(也很难做出),而是一种大局观,是一种类似于「放长线钓大鱼」这样做好长期投入、长期迎接变化和终身学习的心态;而短期规划则以具体的目标为导向,更需要快速投入快速产出;

因此,我们需要将二者结合,即在长期规划的指导下再制定出有清晰目标的短期计划。这样,即使短期内没有立竿见影出结果,也能够让我们愿意在正确的事情上持续投入,保持一种更有的放矢的心态。

那么,面对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地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呢?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下面,将借鉴奥美互动CEO布莱恩在30余年工作洞察后写下的著作——《远见》中所提出来的规划方法,来提供一个长期规划的思路。布莱恩把一个人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为3大阶段:

  • 第一阶段:加添燃料、强势开局
  • 第二阶段:瞄定甜蜜区、聚焦长板
  • 第三阶段:优化长尾、发挥持续影响力

第一阶段:加添燃料、强势开局

关键词:自我认知、做好选择、学习积累为主。

这一阶段往往是我们刚刚脱离校园步入社会的前几年,其关键词是自我认知、做好选择和学习积累为主。我们需要拥抱迷茫、在不断的尝试和学习中更好地认知自我、逐渐摸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工作是怎样的,并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尽力做好正确的选择。

但是这里不需要给做选择这件事太大的压力,因为人的眼界和认知都是在不断更新迭代的,在自己当前认知中做自己认为最不后悔最正确的选择就好。时刻牢记这一阶段的核心价值在于成长和积累,遇到挫折,需要尽快脱离沮丧和否定的情绪,趁热打铁做好深入的复盘和成长。选择了就先埋头去做,有自己的节奏和主张、远离迷茫和焦虑的心态。

第二阶段:瞄定甜蜜区、聚焦长板

当我们以从容不迫地态度跨越了第一阶段之后,就需要开始步入第二阶段了,而这一阶段就是我们真正在事业上发光发热的阶段。

关键词:专家型人才、专注于甜蜜区。

这个阶段给出关键词是专家型人才和专注于甜蜜区,即我们需要成为一名专家型人才,专注于甜蜜区*,持续放大我们在某一方面的优势。甜蜜区,是高尔夫运动中击球点中的一片区域,当我们击打到甜蜜区时,能够将全部力量准备的集中在这一个点,给球一个最快和最有力的球速。

换言之,我们需要持续而专注的聚焦在长板之上,才能够让我们发挥更大的价值。那么为什么需要做专家型人才,而不是广型人才呢?

曾经看过一本书《人类简史》,当时的“人类”——智人其实大多数是什么都会做的,就是我们所说的什么都会一点的广型人才,但因为那时人类的发展十分缓慢,每天的生活就是吃喝拉撒这类底层生理性需求,因此人们只要都掌握基础的生存技能就足够。

但是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我们逐渐经历着越来越快的发展节奏,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于是社会开始不需要全面型人才,而越来越需要专业型人才,只有专业而深入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创新和发展,这是由社会发展所决定的。

大道至简,底层的“道”都是相通的,瞻左顾右只能浮于表面、难以深入;同时,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之下,专注亦是一件难能可贵的品质。因此,我们需要持续专注于自身长板上,不断提升自己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竞争力。

第三阶段:优化长尾、发挥持续影响力

当我们经历了自己最发光发热第二阶段之后,我们势必就面临着陨落的尴尬地步。

选择停止工作?

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失落感,失去了身份、价值和贡献的感觉。

选择继续按照第二阶段的方式工作?

相对于正在第二阶段奋斗的中年人,第三阶段的离退休人员缺乏充足的精力和竞争力。那这也就是势必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需要有一种新的工作方向以应对第三阶段。

关键词:保持关联性、持续学习。

这一阶段给出的关键词是保持关联性和经验传递,想象我们的父母已经在逐渐步入第三阶段的过程中了,是不是偶尔我们也会觉得他们有些与年轻人或与社会脱节?这就是这里我要说的关联性。我们需要持续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趋势保持持续的关注和好奇,时刻保持着一种关注、好奇的状态,有一个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心。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保持关联性和持续学习来保持更多对工作的选择权。大多数人在5、60岁会达到财富的巅峰期,所以当我们在拥有选择权的情况下,其实我们可以做更多的选择:投资、创业,都是可以考虑去选择的。

职业生涯的规划,绝对没有定论。上述只是提供了一种比较常见的思路,目标就是在于引发出大家对职业规划的一种思考。趁着年轻,不要浑浑噩噩地做事,而是想清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它在自己生活中的占比是什么?无论工作对你重不重要,想清楚己的内心所需并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做就可以。

 

作者:冰冰酱;公众号:setmefree

本文作者 @冰冰酱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