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总结:年度最受欢迎作者之路
今天奖。感谢平台方精心举办的活动,并给予了笔者入围的机会。
回顾一年多的写作经历,感慨良多。就着获奖的契机,一起做个2022年度总结吧。
一、关于评选
写作的契机发生在2021年的8月,当时因为工作的需要,笔者组织团队成员完成了一次头脑风暴,一起构建了用户画像。
为了做好这次头脑风暴,笔者对用户画像和头脑风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也包括在评选。在这之前,笔者其实都不知道平台还有这么一个活动。但是既然有这个机会,那么便欣然参加了。
长达10天的拉票过程其实挺磨人的,但是总体心态放得也比较平。因为知道入围的同仁卧虎藏龙,最开始觉得能入围就已经很满足了。
既然已经决定参加活动,那么每一天认真拉票,尽力而为就好了。因为自己开始输出的比较晚,也没有很多粉丝支持,于是想了一个“笨”办法,用文章拉票。最终10天发布了7篇文章。
随着投票的进行,逐渐觉得自己也许可以挺进前6拿个奖,后来又觉得也许前3也是有希望的,到了最后一天就想争争第1了。临到投票结束的时候,票数咬得很死,最终以100多票的微弱优势取得了票选阶段的第一名。
投票之后,还要经过第三方的综合评定产生最后结果。个人觉得已经努力过了,没有什么遗憾了,如果能拿到前三名就会很开心了。
最后阶段还产生了一个小插曲,因为疫情的原因,平台的很多工作人员都病倒了,原定12.30的评选结果推迟到了1.6。在此也向组织本次活动的平台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
最终公布结果,笔者有幸当选了2022年度最受欢迎作者,远超出参加评选的预期,内心也是非常喜悦的。
绝非笔者凡尔赛,这确实是真实的心路历程,写出来以与各位同仁共勉。认认真真做好手头的事情,结果往往不会差,甚至超出我们的想象。
经过一年多的写作,笔者目前在。因此各位作者同仁不妨坚持在平台写作,读者坚持在平台等各种渠道学习,最终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笔者2022年的书单和平时的很多想法都发布在个人公众号中,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前去阅读。
当然,对阅读和写作如此投入是笔者的方法,不是普世的方法。然而道理是相同的,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专心投入进去,自然会有体悟。
三、2022年最大的收获
2022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可能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笔者在2022年最大的收获是感悟到了一种生活状态——慢。
“你改变有多快,你成功就有多快。”
“跑得快最重要。”
“专注、极致、快、口碑、快。”
互联网是个寸时寸金的行业,敏捷开发、A/B test、 灰度发布、OKR等各种最新、最敏捷的方法论最快落地的行业。
“快”本身没有问题,只有快人一步的企业才容易取得商业成功,快人一步的团队的产品更容易在内部赛马胜出。
但问题在于在“快”节奏裹挟下,无法停下奔跑的脚步、时常感到窒息的人。
笔者在2022年悟到的、并做出的改变就是学会了慢。
如何理解慢呢?我们可以通过今年的一个流行词:松弛感。
一位博主称,他在坐飞机时,身旁正好是准备出门旅行的一家人。这家人已经办完了登机手续,却突然被告知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所有的行李都被退回了。也就是说,这一家人即将空手去到另一个城市旅行。
遇到这种情况,一些家庭恐怕会焦头烂额,互相指责,一路鸡飞狗跳。这家人的处理方式却出人意料:他们完全没有生气、烦躁、抱怨,而是心平气和地打电话叫人去拿行李,然后跟这事没发生过似的,轻松愉悦地讨论着即将开始的旅行。
这位博主完全被惊呆了,感叹说,“我坐在旁边,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有点想哭。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么松弛的家庭关系……”
这种极具松弛感的家庭关系就是一种慢生活。
但是想要做到慢,其实反而比快更难。困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人类的历史大多都处在危险、物质短缺的环境下,优先调用反射脑是在自然选择下必然的生存策略。
反射脑的运行模式简单,因此做出反应的时间更短。而思考脑和储存脑的运行模式就要复杂太多,因此做出反应的时间更长。
人类的大脑其实不是用来思考的,而是偷懒的。因为大脑活动,尤其是高级思维活动,需要消耗的能量极大。据研究表明,人脑仅占2%的体重,却消耗了人体20%的能量。因此少动脑,是更有利的生存策略。
总体来说,我们的本能、人性就是要优先使用反射脑,因此我们能才会感觉自己经常会情绪爆发、 冲动决策、做事缺乏远见。
笔者今年为了训练自己慢思考的能力,做了以下几件事,供各位读者参考。
1. 遇事不要急着下结论,让子弹飞一会儿
了解了大脑运行的原理和先贤的建议,那么我们就要强迫自己延时决策。
比如说跟人交谈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压制自己发表意见、反驳的欲望,先仔细聆听对方的想法。同时,等反射脑响应的情绪、行动等冲动基本消失之后,然后再仔细思考如何回答和行动。
再比如遇到紧急情况时,事情越是紧急越要让自己不能急。可以先采用深呼吸的方法,直到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再去了解事情的原委,思考解决方案。
2. 合理规划安排,用整块时间处理复杂的事情
既然调用思考脑和储存脑思考如此困难,那么最好将复杂的、重要的事情合理分配整段的时间去处理。否则当我们好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乃至进入高效的心流状态,被突然的拜访、电话等打扰。等到处理完,再想进入高效的状态,那就会更难了。
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在活动的时候会产生代谢废物,当代谢产物达到一定浓度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感觉疲惫,难以集中精神。所以每一次启动都会比上一次更难。
3.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通过第二点我们可以知道,当大脑感到疲惫的时候,靠个人的意志是不可能改善效低下的情况的。此时强迫自己继续工作,那么不仅难以产出成果,还有可能损伤大脑。
同时,我们睡眠的时间,是存储脑整理、储存、识别尚未消失的信息。研究表明睡眠能够明显改善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忆力、学习并保存动作技能的能力,以及创造力。
所以门捷列夫在睡梦中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是非常自然的情况。
4. 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我们的大脑天生想要偷懒,更喜欢可以拿来就用的步骤。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还是应当多思考,了解一种做法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样不仅会增加思考的深度,还会在具体执行时有更清晰的理解和更高的效率。
顺便吐槽一下,笔者的写作习惯就是喜欢增加很多道理的解释和论述,然后在小编的要求下不得不删减。
笔者内心还是希望大家能静下心来,读一读无法拿来就用,但是长远来看更有帮助的理论性的文字。
5. 学会暂时停下来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宝贵的,因此有些人会选择让自己忙碌起来,想让生活过得更充实。但是儒家说“过犹不及”,道家说“物极必反”,让自己过于充实,可能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一张一弛,人生之道。追求厚度和广度的人生值得理解,但是为了追求人生的“厚度和广度”,我们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在表面上做减法。貌似背道而驰,实则不求而得。
说起来有点玄学,但是如果能仔细体味、理解笔者前文的内容,那么对这一点想必会有更深的体会。
6. 学习国学,修身养性
笔者回顾2022一年,其实给自己带来最大帮助的还是阅读,而最最重要的就是开始学习国学。
笔者是一个纯纯的理工男,本科和研究生都学习的是理工科,平时也会阅读大量的科学类书籍。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很强,工作表现也不错。
然而随着阅历的增长逐渐发现,理性不能解决目前人生的所有问题。
于是在年初笔者决定学习国学,从最经典的《论语》开始。笔者的学习方法是每天最多读一句,然后查阅资料,完成一篇学习心得并发布到公众号。
如此做下来,短时间似乎没有明显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笔者心性的塑造是极其深刻的。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当读到东坡先生的这句诗词,笔者差点泪奔。
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活?汲汲营营是活着的必要条件吗?
2022年已经过去,站在2022年的年尾回望年初的自己,判若两人。
2023年又是新的开始。笔者会坚持笔耕不辍,把更多产品经验分享给给读者,与诸君共勉!
作者
一直产品汪,微信公众号:apmdogy。逻辑型产品经理,致力于将科学思维与产品经理方法论结合。关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擅长产品孵化、需求挖掘、项目管理、流程管理等产品技能。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