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规范:栅格系统让页面元素间距更统一
1. 什么是栅格系统
1.1 网格单位
栅格是由一系列规律的小网格组成的网格系统,网格构成页面的最小单位。在网页设计中经常将网格的大小定义为8,不仅符合偶数的思路同时能够匹配多数主流的显示设备,目前前端开源组件库也多基于8的原子单位来设计。
1.2 列+槽( Column+Gutter )
栅格系统是由列(Column)跟槽(Gutter)交替分布形成的,列(Column)是栅格的数量单位,通常设定栅格数量说的就是列的数量,比如12栅格就有12个列、24栅格就有24个列。槽(Gutter)页面内容的间距,槽的数值越大,页面留白越多,视觉效果越松散;反之,页面越紧凑。槽通常设为定值。
1.3 盒子/区域
建立好基础栅格之后,一块内容通常会占用几个栏和列的宽度,我们把这个区域理解为内容盒子,用于承载一个区域的内容。
2. 如何搭建栅格系统
2.1 确定栅格区域的宽度
以《「交互规范」框架布局让页面模块更统一》 全局控制层布局中 “全屏”为例,栅格的区域的宽度 = 响应式区域 – 页边距*2。
以《「交互规范」框架布局让页面模块更统一》 全局控制层布局中“固定宽度”为例,栅格的区域的宽度 = 响应式区域。
2.2 确定列的数量、槽的宽度
常见的栅格系统通常被划分为12栅格或24栅格。槽的区域不可以放置内容,我们会给槽设定一个定值,用来确定栏的大小。
计算公式: 栅格区域宽度 = n*(列宽的度+槽的宽度) – 槽的宽度。
栅格化工具推荐: GridGuide
12栅格系统:
12栅格系统在流行的前端开发开源工具库 Bootstrap 与 Foundation 中广泛使用,适用于业务信息分组较少,单个盒子内信息体积较大的中后台页面设计。
24栅格系统:
24栅格系统适用于业务信息量大、信息分组较多、单个盒子内信息体积较小的中后台页面设计。相对12栅格系统,24栅格系统变化更加灵活,更适合内容比较多样复杂的场景。
3. 栅格系统的应用
3.1 横向划分
以12栅格系统为例,根据业务场景可以很容易的将栅格区域划分成2等分、3等分、4等分、6等分,以及根据等分模块组合的多种不等分场景。
以查询页为例,“筛选区域” 按3等分划分,“数据统计” 按3等分划分,“数据列表” 按1等分划分。
3.2 纵向划分
纵向划分以8为基础间距,通过 8px(小号间距)、16px(中号间距)、24px(大号间距)这三种规格来划分信息层次。
在这三种规格不适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减「基础间距」的倍数,或者增加元素 ( 分割线 ) 来拉开信息层次。计算公式:y = 8 + 8 * n ( n >= 0,y 是纵向间距)。
「总结」
在一个项目中,涉及到多个设计师协同完成项目,由于每个设计师的使用的画板不一定相同,建议 “统一画板” 尺寸1440,根据框架中”全局控制层”、”内容层”、”临时层”各层布局进一步确定项目全局的布局,让参与的设计师有了统一的页面布局基础,在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完成设计,最终不同设计师产出的设计在布局上将会高度统一。
如果你正在设计 0-1 项目的,希望布局三部曲《框架布局》、《栅格系统》、《响应式》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作者 @前行的大熊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