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茶女、酒托、机器人,95后年轻人的“私密社交”还“纯粹”吗?

又到毕业季,今年因为特殊原因,来得稍晚,却不妨碍又一波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步入社会。回想起去年此时,小李同学仍有些兴奋,“不知不觉就工作一年了,工作比读书更紧凑,但又少了点什么,嗯,是社交,除去在工作环境认识的人以外,一年时间好像再没有交到一个新朋友。”

提到“社交”,同样是去年刚毕业的小陈同学,沉默了两秒,好像出了校园,一切社交都停了。没有了寝室、没有了社团,现在的日子也只剩下了公司与出租屋的两点一线。

95后年轻人的社交是否需要被“关爱”?

一、95后:我们没有“社交”

李石是一名95后,目前在长沙一家互联网公司任职短视频文案。对于社交,特别是陌生人社交,他代表着绝大部分的年轻人,就是“没有”。

“现在上班一个是没时间,另一个也没有社交环境。不像读书的时候,时间大把的,朋友的朋友啊,出去玩桌游啊,都能认识不少朋友。感受最深的时候是考研的时候,那时候以前的同学各奔东西,想找人出来坐坐都很难。”当小李吐露自己的“社交”时有无奈,但更多时候感觉是“习惯了”。

当“孤独”成为习惯,这个本应对应中老年群体的现象,现在却深深印刻到了年轻人身上。在老年人生活越发丰富的如今,年轻人的社交需求是否在被渐渐“遗忘”?社交平台的涌现,对于他们而言究竟有代表着什么?

“你有使用过社交软件吗?”

“没有,这些软件虽然有下过,但是使用成本都很高。100多一个月的会员费,看起来不多但还是觉得不值,而且对这些平台也不太信任,听说这些软件都会获取你联系人资料,不希望让别人看到我在用这些,所以干脆不用。”

陈炫的情况与小李差不多,96年出生的他比小李更加内敛,看起来更加不擅交际。“没有机会认识人啊,就是每天工作、生活,模式基本上都固定了,最多就是在游戏里认识些‘朋友’”,虽然小陈前不久终于有了人生的初恋,但依旧是来自同一公司的办公室恋情。

“社交恐惧”?年轻人都不太愿意承认,都是推脱说没时间。无论他们认不认可,这种现象在年轻人群中已经相当普遍,“社交障碍”已经逐渐深入年轻人心底。

整理一下,可以发现这类年轻人在“社交”上的共同点。

首先,“费时间、没环境”更多或许只是一个说辞,深层次的还是没有足够的动力让他们“走出去”。交际成本的提升,在离开校园后,没有了“同学”这层关系的绑定,让交友门槛也随之变高。

其次,在“习惯”了当前转态后,他们害怕突如其来的“陌生人”会直接破坏他们现有生活的平衡,在“习惯”后,他们多少觉得一个人思考、发呆、闲着或许也不错,工作生活压力已经够大,不愿再添加面对面的“压力”。

最后则是,他们多少觉得“手机太好玩了,为什么还要去社交?”

数据显示,95后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为8.33小时,早两年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授珍·特温格发表了《iGen世代:为什么离了网络就不行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少叛逆、更宽容、更不快乐——而且完全没有为成年做好准备,以及这对我们其他人意味着什么》,汇集了对1100万年轻人的调查及深度访谈。研究显示“青少年把大量时间主要花在了智能手机上,通过电子方式与朋友交流,”95后对约会的兴趣比前几代人要小得多。

生于互联网时代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同时也成为了劣势。

解铃还须系铃人,那么谁能来填平这一缺口?探探、陌陌或是Soul能满足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吗?网络社交能能出圈吗?

二、私密社交?你是说“约P”吗?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58.8%的中国人是“社交网民”,也就是8.199亿人,其中24岁以下,就是95后人群在整体社交网民中的占比为26.1%,将近3.65亿人。

而在这些95后社交网民中,又有超45%的用户使用过陌陌、探探等“私密社交”软件,具体人数为1.64亿左右。

但“社交”需求可能并不是他们的第一驱动力,荷尔蒙才是。

小周今年25岁,实实在在的95后,大学毕业就结婚的他,已育有一个两岁多的女儿,当被问及“私密社交”时,非常直接地回答“你是在说约P吗?”。

“早两年吧,探探和陌陌都用过。目的?就很纯粹啊,私密社交嘛,不就男女那些事。会有真正抱着交个朋友心态去用那些软件的人?”小周对于这些平台的看法十分直接,一边说着还瞟了眼不远处的老婆。

“成功率?我大概用了半年左右吧,有买会员,那时候就是每天将‘右滑’当成每日任务一样,也不看具体信息,就不停滑个100个左右,然后就等。有回复的就开始聊天,约到线下有见过的应该是4、5个吧,大家的想法就很一致,都明白就是被荷尔蒙所驱动的,吃个饭觉得不错就下一步,不行就散了。”

“现在卸载了,‘风险’太大是一方面,玩的时候像做贼一样,前后都怕露出破绽,当然最主要还是愧疚的,觉得对不起老婆和孩子。”

“在我看来使用了这些平台的人已婚人士,就等于精神出轨了,不管男女他们用的目的是什么嘛?大家都能清楚,不管最终有没有约过,但至少都动了心思。”最后,小周斩钉截铁地说到。

小付是99年的小鲜肉,富二代出生的他,同时拥有这较好的面容和“撩妹”技术,“陌陌、探探和Soul我都用,前后有两年了吧。我没有什么社交压力,但因为也没有固定女朋友,晚上就会比较寂寞嘛,就像现在的人都喜欢刷抖音一样,那我就是刷这些软件咯。”

“一般情况下每天都会上去看看,见面的?那还蛮多哦,年轻人嘛喜欢玩,爱交朋友,对新鲜事物都有兴趣。我为什么会一直用?可能是约出来的成功率比较高吧。”说着说着小付自己也笑了。

在这些交友软件的使用者中,抱着与小周和小付一样心态的年轻人绝对不是少数,特别是男性,说直接点,不一而同大都是只将他们当成了一个“约P”平台,在他们眼里“社交”就是“约P”。直到现在网上依旧存留了大量所谓的“教程”,而有网友更是罗列了到底是什么人群在使用这些软件。

所以,为什么大多数95后宁愿“沉迷”在游戏、音频或者小众爱好社区里“完成”社交,因为他们其实很清楚所谓的“社交平台”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在他们看来越是正儿八经的使用社交软件,反而是抱着一个最“不纯粹”的社交态度。

三、谁在带偏95后的“社交”?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与小周的想法一样,以“纯粹”交友为目的的用户也不是没有。

单单是笔者找到的周边唯一一个使用诸如探探这类社交平台的女生,96年出生的她为什么会使用社交软件?她说“也是因为生活圈子被禁锢吧,一个人在陌生城市,家人、发小都不在这边,所以有时候还蛮无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就下载了。”

“不靠谱,单纯的交友的使用者还是太少,更多人都是寻找刺激吧,我没有与上面认识的人有过线下的见面,就是跟他们聊天就知道动机没那么纯粹。”

“最主要是,我注册时明明是勾选了隐藏用户关系,系统也说我的通讯录朋友不会看到我,我也不会看到他们,但有一天我一个同事过来说他在探探上看到我照片了,这实在太尴尬了。”

本着“好奇”的心态,笔者与一个同事前后也在探探上进行了注册,同样都点选了隐藏关系,但前后不过滑过10个人,果然看到了同事的照片。针对这个现象,可能主要是因为探探只能屏蔽用户手机通讯录的关系,但目前许多人的关系链都是在微信等软件之中,绝大多数人甚至没有同事电话,这就使得隐藏功能无法做到全部屏蔽。

唐超,95年的他目前就职于一家律师事务所,他对于社交,特别是陌生人社交有着自己的一套“方式”。

“之前用过陌陌一段时间,我的目的倒不是那么“不堪”啊,就是交朋友,只是太坑了,不是卖茶叶的就是酒托。”唐超说出了自己的心酸故事。

“第一次约陌陌网友线下见面,她带我去了一个酒吧,直接就点了两杯酒,我一开始真没多想,直到结账时三杯鸡尾酒一点小吃要价1400多块,我才意识到碰到酒托了。我一个在律师事务所上班的,这种案子没少见,没想到有一天真发生在我头上了。”说着唐超笑了起来。“后来?后来我直接报警了啊,警察来了,就正常结账我就走了。”

“现在早没用了,不光是我,我身边还有朋友,跟一个‘妹子’聊了好久,到头来向他推销茶叶的。还听说这些软件里面还有好些“机器人”,就是你以为对方是个人在与你交谈,其实都是“机器人”在跟你说话,当然这些我没法判断,也不知道是不是遇到过。他们说探探和Soul比陌陌靠谱,没这么多广告和托。但第一次就怕了,我是不会再用,讲真‘酒吧社交’比这还靠谱。”

“机器人社交”也确实在成为各类社交平台的通病,像之前皮尤研究中心就发布过相关研究,Twitter上的聊天机器人账号比人类用户更活跃:66%链接到流行网站和文章的推文都是由聊天机器人分享的,而这些账号与真正的人类用户没有任何关联。

所以,到底是谁在带偏95后的社交?

像小周认为,虽然这些平台软件确实让部分人的生活“丰富”了起来,当然不管平台的初衷是怎样。但以现在的事实来看,“约P”已经成为了这些社交平台最大的“功能”。为虎作伥?平台可能也冤。

但这类平台又不同于“百合网”、“世纪佳缘”有着明确的市场定位,目的性相对清晰,而主打年轻人社交的平台,也因为相对“模糊”的概念,走向了“五花八门”。

四、总结

回到“私密社交”这个市场当中,可以发现探探也好,陌陌也好,他们的核心竞争力都已不是产品本身,用户的去留完全取决于“约”的成功率。约的成功率高就一直使用,约不到就不用,并且在数据泄露、酒托、卖茶女、机器人的占领下,平台还在自己“劝退”用户。无论如何,95后年轻人的“私密社交”越来越“纯粹”,这是一个好现象吗?

PS:文中所有人物经当事人要求均为化名。

 

作者:佘凯文,微信公众号: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本文作者 @智能相对论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