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分析,社区团购凭什么割韭菜?

拼多多、快手等产品的崛起印证了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互联网巨头纷纷放下身段,开始研究怎么买菜。

根据凯度资讯数据,社区团购在2019年快速发展,预计在2020年增长80%达到约900亿市场规模。

互联网价格战终于打到了线下,互联网巨头利用团长的私域流量配套资本砸补贴,硬生生把原本就利润微薄的小区门店摊贩,碾压到了墙角。

巨头手握顶尖资源,却做着和底层百姓抢饭吃的生意。这业务模式太轻松,难怪连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发文批评。

社区团购遇到政策阻拦,也是因为发展得太好了。

我分析社区团购的用户体验,发现他们的成功离不开三个关键点:

一、重视下沉用户的体验

任何一个产品,都有相应的用户群体。我们设计服务和产品,就是要围绕这个用户群体,提供最优质的体验。

而纯互联网项目的用户群体局限性很明显,也许你自己早已习惯网购,但你想想自己的父母或其他长辈里,有多少经常上网买菜?

不得不承认,虽然手机购物方便,但还是有一大群人更习惯小区门店或摊贩买菜。

社区团购业务模式很聪明地把线上购物和线下购物融和到一起,将只习惯线下购物的群体也悄悄收入囊中。

例如一个从不会网购的大妈,可能和楼下开小卖铺的团长闲聊时,被拉入微信群,然后在群里和街坊领取的订购商品,由于是团购所以不用买太多,货到了就去熟悉的地点找团长取。

你会发现,这整个体验流程不需要接触太多陌生信息,熟悉的微信、熟悉的街坊和熟悉的团长,与习以为常的线下购物没有太大的差别。

而这,才是对下沉用户来说,最友好的体验。做互联网产品,如果总是想着一小圈子年轻人自己玩自己的,虽然活跃度有了,但业务就做不大。

设计产品时也不要总是想着那几个重度用户,要多留意下沉用户的需求。

二、重视真人信誉

为什么这几年私域流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大家对真人的信任度普遍比公司高。

一个你了解的人,他/她的性格特质和行为方式是可控的,如果是正常的人就很难做出太出格的事情。

公司就不一样了,它根本不是人。领导一换,整个调性都要大变。欠钱不还破产就是,老板转移资产后依旧可以换个壳继续骗。

社区团购就是利用了团长的真人信誉,轻松获客。

团长大多在小区开店,周围的人或多或少都对他/她的背景有所了解。而且很多熟客已经在团长这里买过其它东西,再从这里团购点菜,也不会存在任何风险疑虑。

我们如果能够把产品设计成一个拟人化的形象,哪怕用户明知是假的,也会潜意识里增加一些信任度。例如,很多游戏里都会有类似于小秘书的角色:

三、重视kol的体验

互联网红利末期,最贵的就是流量。

可谁不想白嫖流量,就算给分享图标增加亮瞎眼的动效,也未必能促使用户分享。狂撒红包倒是有效,但拼多多到现在都还没盈利,公司风险不高嘛?

那么问题来了,社区团购是怎样让团长老老实实把自己的私域流量拱手献上的呢?

很多团长都是开小店的,和社区团购业务并没有直接利益冲突,如果合作的话,还有可能以团购由头为自己增加人流量,锁住老客户。

互联网公司想要线下流量的同时,线下店老板也想要线上客源。

既然双方都眼馋对方手里的蛋糕,何不互惠互利一起分享,拼一个更大的蛋糕呢?

这种流量交换模式,是很多社交产品的老套路了。例如明星入驻微博,获取到微博已注册粉丝的同时,还可以引导自己的粉丝去微博注册账号。

不过社交电商更加下沉,把利益分配给各小区团长。他们也是小区里的kol,虽然微小,但也有明确的商业模式。

传统的用户体验设计,只考虑普通用户。但把普通用户照顾得再好,他们也未必能会留下,毕竟现在同质竞争这么激烈。

所以有时候,重视kol的产品体验,对业务发展更有效。

四、总结

资本和底层百姓抢生意是不对,但社区团购对用户体验的把控却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用户体验不能只是设计个界面、让用户满意就够了,还要想办法让他们留下来。

 

作者:Z Yuhan,一名前华为腾讯留英设计师,每周一早上8:20分享用户体验;公众号:体验进阶。

本文作者 @Z Yuhan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