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IAM(身份与访问管理)

有一次,领导对我说:“去对接一下IAM吧,看一下他们能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我表面淡定应对,心里纳闷:“I am是啥?我知道I’m a boy。”

后来逐渐接触IAM的产品工作,发现IAM不仅是一种产品,也是大部分产品(特别是B端产品、云产品)中常见的基础功能。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你了解IAM,在设计账号体系、权限体系时有所参考。

如有纰漏,欢迎指正。

一、场景

在介绍IAM是什么之前,请先回想一下你是否遇到过这些场景。

1. 作为员工/用户

  • 多套账号密码:在CRM中是老杨/密码1234,在OA中是小杨/密码9527,由于账号过多,经常忘记账号、密码,或者干脆设置同样的或简单的密码。
  • 反复注册登录:在不同系统/APP中需要反复地输入账号密码登录,或者反复注册、申请审批。

2. 作为企业管理员

  • 管理员工的账号/权限费时费力:无法统一管理员工在公司内不同系统的账号/权限,导致员工缺少账号或拥有过多账号/权限;员工入职、转岗、离职时需要手动开通/收回员工的账号。
  • 无法追踪员工的行为:员工的活动分散在企业内各个系统中,无法及时发现、统计员工的行为轨迹,制止风险行为。

3. 作为开发者

  • 反复造轮子:针对账号体系、注册登录、第三方登录、用户自主服务等常规和基础的功能需要反复开发。
  • 用户数据难打通:即使在公司内部,也容易出现不同系统之间账号体系的设计、口径不一致的情况,导致系统之间的用户数据难以打通。

IAM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的问题,举个例子:

老王入职新公司,用企业微信扫码加入公司,填写相关资料,加入了后端组。

老王打开电脑,输入应用门户的地址,使用账号密码或扫码登录,在工作台中就可以看到阿里云、企业微信、Gitlab、禅道、OA等各种平时需要用到的应用。

点击应用图标即可自动登录进入应用,使用已被自动授权的功能。

管理人员可以在管理后台统计员工的登录情况、使用情况。

二、定义

IAM是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的缩写,即身份与访问管理,或称为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

IAM主要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让恰当的人或物,有恰当的权限,访问恰当的资源。其中“人或物”称为主体(Subject),“资源”称为客体(Object)。

传统的IAM一般包含如下几部分,常被称为“4A”或“5A”。

  • 账号(Account)
  • 认证(Authentication)
  • 权限(Authorization)
  • 应用(Application)
  • 审计(Audit)

从使用场景上划分,IAM主要有有三大类。

1. EIAM

EIAM是 Employee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的缩写,指管理企业内部员工的IAM,主要解决员工使用的便捷性和企业管理的安全性相关问题。

在产品形态上,EIAM有以下特点:

  • 需要集成企业的云应用、本地应用
  • 需要集成不同的身份源
  • SSO和MFA很常用
  • 不同企业所需的访问控制力度不同

2. CIAM

CIAM是 Customer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的缩写,指管理企业外部客户/用户的IAM,主要解决用户数据的打通和开发成本与标准化相关问题。

在产品形态上,CIAM有以下特点:

  • 在用户端常见到的是单点登录和授权登录
  • 提供通用的组件给开发者直接使用
  • 更强调高性能和高可用

3. 云厂商IAM

云厂商的IAM,有时称为RAM(Resource and Access Management),指管理企业云资源的IAM,主要用于管理云资源的访问控制。

在产品形态上,云厂商IAM有以下特点:

  • 强调授权的灵活性和企业管理的安全性
  • 支持多种类型的账号进行认证或被调用
  • 一般只关注管理自家的云资源

本文主要以较常见的EIAM为例来介绍IAM。

三、账号(Account)

账号是用户在系统中的数字化载体,用于标识用户并访问受保护的资源。一般每个系统都会有账号,且不同系统的账号数据结构各异。

针对账号模块,IAM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 哪些账号/字段代表了用户?这些账号散落在哪里?(身份源)
  • 我(IAM)如何将这些账号拿过来?(上游账号同步)
  • 我(IAM)如何关联、映射、使用这些账号数据?(统一身份源)
  • 哪些系统需要用到这些账号?我怎么把账号给它们?(下游账号同步)

1. 子模块&协议

账号模块一般会包含如下子模块和协议。

(1)子模块

  • 账号管理:包括账号的增删改查、启用禁用、重置密码、解锁账号等。
  • 组织/用户组管理:用于将用户和权限关联起来,减少分配权限的操作。
  • 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管理员工的入职、升职、调岗、离职等整个生命周期。
  • 身份源集成同步:从上游应用中获取账号数据,将账号、字段进行关联、映射和转换,作为用户唯一标准的数据同步给下游应用。

(2)协议

  • AD/LDAP:LDAP(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轻型目录访问协议),是一种用于维护树形目录信息和提供访问控制的协议,通常所说的AD/LDAP指的是Windows的AD和Linux的OpenLDAP,是一种树形的数据库,在企业内部常被用于管理用户数据和用户认证。
  • SCIM:SCIM(System for Cross-domain Identity Management,跨域身份管理),是一种简化同步和管理身份数据的协议,常用于公有云应用。

2. 三户模型

个人习惯将Account视为“账号”。本文中“账号”指的是三户模型中的“用户”,“用户”指的是三户模型中的“客户”。

“三户”的定义下如,供参考:

(1)客户

指自然人或者法人。法人一般被称之为企业客户。如无特指,一般客户指个人客户。这个对象的业务主键是证件号(如,身份证)

(2)用户

指通过注册的方式进入系统,使用系统提供的服务的实体,也称为登录账户,即用户在系统中登录凭证和个人信息。对应的,法人客户在系统中注册后,被称之为商户。

(3)账户

这里特指支付账户,指用户在支付系统中用于交易的资金所有者权益的凭证。

客户是体现了社会域的信息,用户体现了业务域的信息,帐户体现的是资金域的信息。

四、认证(Authentication)

广义的认证是一种信用保证形式,指第三方公证机构对组织/个人的身份、能力、资质等的认可。

狭义的认证指的是证明“主体是谁”。IAM中的认证指的是狭义的认证,常见于主体申请访问资源时。

1. 认证场景

IAM中有三个主要的场景:

  1. 未认证的主体需要认证——登录
  2. 已认证的主体跳转到其他应用时自动认证——SSO,单点登录
  3. 已认证的主体访问敏感资源时需要二次认证——MFA,多因素认证

2. 认证方式

认证方式是主体证明“我是我”的手段,主要有“所知、所有、所是”三大类认证方式。

(1)所知

主体所知道的信息,比如密码、密保问题等。

(2)所有

主体所拥有的物品,比如短信验证码、数字证书、OTP等。

(3)所是

主体所拥有的生物特征,比如人脸、指纹、签名等。

认证方式和MFA息息相关,MFA(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多因素认证)是指使用两种以上的认证来进行身份验证,以提高账号的安全性。

3. 认证协议

认证协议主要用于在用户、业务系统、身份认证服务之间传递用户信息,告诉业务系统“此用户是谁”。

主流的认证协议/实现单点登录的方案有Cookie、JWT、SAML、CAS、OIDC等,网上有很多资料,暂不赘述。

认证协议通常和单点登录息息相关,单点登录(Single Sign On,SSO)是指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

4. 认证源

认证源指的是用户在登录当前系统时,由第三方提供认证服务,系统信任第三方的认证结果。例如使用微信登录某APP,就是将微信作为认证源。

IAM一般会根据场景提供AD/LDAP、企业微信/钉钉、OA等不同的认证源方案。

五、授权(Authorization)

授权是将权力交付给用户或机构代为行使,此时使用户或机构获得访问资源的权限。

1. “授权”范围

我们以RBAC模型为例,授权其实要做三件事:

  1. 将操作和对象(也称资源)打包为权限,即图中的权限(PRMS,Pemission),包括操作(OPS,Operations)和对象(OBS,Objects)。
  2. 将权限分配给主体(狭义的授权),即图中的Permission Assignment和User Assignment。
  3. 当主体访问资源时鉴权,鉴别用户的身份和判断权限。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RBAC模型

2. 权限分类

权限其实就是将操作和对象打包起来。根据不同场景、不同要求可以有不同的方案。

个人习惯将权限分为以下四种,控制的力度和精细度逐渐增加:

(1)应用权限

控制主体能否访问某个应用,拥有权限就可以访问应用的所有内容,是最粗粒度的访问控制。

(2)页面权限

控制页面层面的元素是否可见,包括页面、菜单、按钮等。做好页面权限一般可以满足企业内部大部分的需求。

(3)操作权限

控制主体能否执行某个操作,例如可改新增、修改、删除等,一般和一个接口对应,在主体请求接口时判断。页面权限和操作权限也被统称为功能权限。

(4)数据权限

控制数据的查询和展示,不同主体看到的数据不同,包括行权限和列权限。如果说功能权限是控制“能不能”,数据权限则是控制“有多少”。

3. 权限模型

谈到授权,谈得最多的是权限模型。但需要注意,权限模型只是对权限进行分配的思路和方案,解决“如何将某些权限分配给某些主体”的问题,不是“授权”的全部。

具体使用哪种权限模型,需要根据场景和需求来定,不要拘泥于权限模型而忽略实际业务。

下面介绍常见的几种权限模型:

  • ACL(Access Control Lists,访问控制列表),通过将主体(用户或用户组)直接和权限(包含操作和资源)关联成列表,控制主体能访问哪些资源。
  • DAC(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自主访问控制),可以通过ACL或ACM来实现,特点是拥有权限的主体可以将自身的权限赋予给其他主体或收回,常见于操作系统。
  • MAC(Mandatory Access Control,强制访问控制),通过对主体和客体进行安全标记(密级),来判断主体能否对客体进行相关操作,常见于军工行业。
  • RBAC(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通过引入“角色”的概念,将主体和权限之间的关系解耦,是常见、成熟、有效的权限模型。
  • ABAC(Attribute Based Access Control,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通过动态计算一个或一组属性是否满足某种条件来进行授权判断,常用于公有云,不同场景下形态各异。

4. 鉴权

IAM中的“授权模块”还包括“鉴权”的部分,与“分配权限”(Assignment,也常称为授权)相对应。

鉴权是验证主体是否拥有访问客体的权限,完整的鉴权应该包括身份认证和权限决策两部分。

大多数情况下完成身份认证即完成了鉴权,这部分属于“认证”模块(英语中Authentication也有鉴权的意思)。

但在比较复杂的场景,比如使用ABAC、零信任时,当主体访问资源时,决策点PDP需要根据属性或策略规则动态计算主体是否拥有足够的权限,并依据计算结果放行或拦截访问,此部分也应当属于鉴权。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ABAC策略判断流程

六、应用

狭义的应用只是业务系统在IAM中的映射,即APP ID和APP Secret。

广义的应用是上文中账号、认证、授权的交互对象和载体,一般作为客体来使用。

1. 预集成应用

由于应用之间的规范、协议各有差异,IAM往往会预集成一部分应用,提前对接好其账号、认证、授权等模块,方便客户开箱即用。

针对普通用户,IAM一般会提供统一的应用门户(仪表盘),显示企业内自己所拥有权限的所有应用,也可以手动添加自己的应用,方便用户日常使用。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okta中的用户仪表盘

七、审计

审计日志需要记录用户的所有操作,需要记录主体、操作、客体、类型、时间、地点、结果等内容。

根据不同的维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操作日志,如操作日志和登录/登出日志、用户日志和管理员日志、业务系统日志和IAM系统日志等。

审计相关的功能,不同规模、不同行业要求不同,通常国外比国内更严格、更强调合规。

八、结语

本文介绍了IAM的定义和核心功能,更像是一张地图,希望为你在设计账号体系、账号体系时提供一些思路。

 

本文作者 @Nix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