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房价而躺平的年轻人,却让房租下跌了

每年的毕业季必不可缺的一个话题就是“租房”,大学生们以为自己终于告别了拥挤喧嚣的集体宿舍,即将奔赴下一段星辰大海,却被现实冷冷拍在了沙滩上。7月份,“第一次租房有多难”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年轻人的生活征程正式拉开帷幕。

毕业之前幻想中的租房生活,是北欧风的热带窗帘与纯色的地毯星星灯,再不济,也应该是《老友记》中描述的理想群居生活:最爱的人在身边,最好的朋友在对面。然而现实中的租房却是,漏水的厕所与没有窗户的清晨,你永远都不知道隔壁住了一个怎么样的“奇葩”。

一线城市飘荡的年轻人尤为焦虑,最新统计显示,北京的租金收入比已经高达58%,这也就意味着收入的一半以上要乖乖上交房东。偶像剧里的女主无论多么底层,永远都是平层独栋配方便面,没有被生活毒打过的大学生自然是一毕业就听到了泡沫湮灭的声音。

找一个理想的房子有多难?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年轻人租房平均租期只有8个月,也就是说,这届年轻人不是在搬家,就是在搬家的路上。热剧《我在他乡挺好的》女主为了省钱,租下离公司2小时地铁的城中村,随之而来的是丧失所有社交,半夜被小偷撬门。

8月份,《房地产蓝皮书》显示,2020年住房租金出现199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这本是一个该让全体年轻人额手称庆的好消息,但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租金降了,年轻人也“逃”了。

一、北上广放低姿态,网红城市“高高在上”

贞元三年,十六岁的白居易梦想着春风得意,一日看花,从故乡江南千里迢迢来到京都长安时,名士顾况就曾调侃道“长安米正贵,居之不容易”,时隔一千四百多年,顾况一语成谶,年轻人一边向往破茧成蝶,一边又感叹居之不易。

早在几年之前,逃离北上广的话题就层出不穷,尤其是当焦虑横行,年轻人站在现实的累累废墟上,选择佛系躺平未尝不是一种放过自己的表现。据悉,北上广每平米的月租平均超过100元,这就意味着年轻人每个月至少要花4000元以上的房租,才能实现起码的标准人均住房面积。

当然,不想屈服的人还有很多。对于一心想要留在北上广的人来讲,这里的包容性是实现与忍受一切的前提,为此可以有无数种迂回战术,比如逃离市区,去较远的地方安居。2018年,中国房情网的一组数据让打工人们喜大普奔:北京三区的房租涨幅明显下降。

但还没来得及高兴多久,紧接着的另一组数据就让年轻人顿时清醒。2018年7月,与北京三区房租涨幅降温相伴相生的是周边几个区的房租涨幅大涨,其中通州涨幅高达71%,大兴是64%,房山与昌平的涨幅也均超过50%,几乎是西城、东城以及海淀三区的两倍。

似乎无论逃到哪里,都躲不掉节节升高的房租。年轻人一心想要改变潮水的方向,但至少在租房市场上,我们不得不承认,年轻人就是房租涨幅的“源头”。这些年,不断有消息传出北上广的租房市场正在一步步向年轻人敞开宽容的怀抱,从宏观角度来讲,或许的确如此。

《2020年6月份一线以及新一线城市租房趋势报告》显示,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租房市场热度明显下降,在过去一年里,只有13个城市的房租涨幅超过了20%。有意思的是,北京、上海与广州出人意外地“掉了队”,但取而代之的是成都、长沙、西安等几个声势渐盛的网红城市。

理由很简单,网红城市开始越来越招年轻人喜欢了。以长沙为例,茶颜悦色与文和友彻底将这座充满市井烟火气的城市捧成网红,登上短视频顶流的同时也就意味着长沙摇身一变,变成年轻人下一个“乌托邦”。数据显示,2019年,长沙58所高校有差不多19万毕业生,有40%的人选择留在长沙。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其他新晋网红城市也是如此,成都对大学生的吸引指数为45%,是新一线城市指数最高的;

网红指数为89.35分的杭州排在第二,吸引指数有35%。人一多,租房市场难免恃宠而骄,眼看北上广的房租逐渐放低姿态,但下一站的网红城市却毫不心软,贝壳数据显示,2021年2月,全国18座重点城市中,长沙涨幅超过30%。

活在抖音里的成都力压北上广深成为2020年的房租涨幅最高的城市,重庆、西安、天津等种子选手紧随其后。事实上,这并不是网红城市第一次盖过北上广的风头了,早在2018年,当大部分城市租金都在环比负增长的时候,总有几个城市最显眼。

当年租金环比涨幅前三的城市分别是2.2.%的三亚、1.89%的武汉、1.54%的厦门,毕竟彼时“拳打大理,脚踢厦门”的长沙尚未成为短视频顶流,以厦门为首的小清新派无疑吸引着年轻人不断涌入,如今,这种趋势依旧存在。这世上本没有“北上广”,人一多,“北上广”也就诞生了。

二、从租房子到租“生活”

前段时间,《中国新闻周刊》在微博上发起话题“租房中那些心碎的瞬间”,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击溃了多数网友的心理防线。在异乡漂泊的年轻人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句心灵鸡汤,“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

虽然这句话从逻辑上永远无解,但翻看社交平台,试图在出租屋里营造美好生活气氛的人不在少数。每年毕业季,有关出租屋大改造的选题就能血洗整个内容视频圈,360视频里有500多条出租屋改造的视频;小红书上的出租屋改造笔记有1万多篇;淘宝ins地毯墙纸动辄月销上千笔……

即便是一间不足10平的隔断,也有豪华变身的那一瞬间。当代年轻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首先就体现在居住条件上,自如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毕业生租房报告》显示,有90%的毕业生需要租房,而一线城市的租房预算已经突破3000元大关,绝大部分的毕业生宁愿为了高品质的生活提高租房预算。

或许是心有蔷薇,再逼仄的墙角里都能开出花来。特别是随着95后与00后走进职场,他们大多数不会轻易对无趣的生活妥协,CBNData《报告》发现,90后和95后等年轻人在家居饰品消费中的比重逐年上升。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在租房的过程中,价格因素也屡屡被外部环境所替换,长租公寓大火的时候,有75%的租房者是冲着服务与环境。知乎上吐槽合租舍友的问题有3000多条回答,卫生问题的相关词频数为 11974。

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通勤更是年轻人租房的避雷区,调查显示,只有4%的年轻人能接受一个小时以上的通勤时间,近九成的年轻租客愿意为缩短通勤时间支付额外的租金。英国有个很有意思的调查,通勤时间每增加20%,给人的体验相当于降薪19%。

张一鸣就曾在字节跳动的租房补贴的邮件中直言:“年轻人下班之后不要浪费大好时光与宝贵精力在地铁上。”当内卷鞭打过半个世界,焦虑之风不断消失重来再重来,与其积累一身怨气与疲惫,年轻人更愿意花钱去买推开门的那一瞬间放松。

这或许是断代差异的一个关键转折,年轻人很少会因为经济问题而放弃岁月静好,至少从年轻人的租房图鉴来看,幸福感变得尤为重要。此前,《中国青年研究》一则调查显示,年轻人习惯基于现实生活与主观幸福进行反思,从利益驱动逐渐过渡到文化认同。

年轻人向往岁月静好,于是在短视频里,独居Vlog自带精致流量,据调查,抖音中的独居Vlog有4746.1万次播放,小红书独居Vlog有3万多篇笔记,欧阳娜娜的12期Vlog在头条和西瓜视频上共获得超过7700万点击。

居高不下的热度侧面反映了当代年轻人构想生活时的小确幸,尽管现实里要为租房发愁,但至少在互联网中,年轻圈层俨然是一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三、这届年轻人不想再“拼房”了?

在房子的问题上,洒脱的人普遍会将自己的观点对标大洋彼岸。在有些人还在为买房纠结不已的时候,年轻群体中有一部分已经开始放弃买房了。“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变成一堆冰冷的砖块堆起来?”这是情景喜剧《爱情公寓》里一句有名的台词。

年轻一代习惯享受生活,或许相比做有安全感的“房奴”,他们宁愿选择一辈子租房。社交平台上,租房族一度高喊人生自由,不愿意被一座房子束缚,更会将国外年轻人租房的常态视为一种理想生活状态。

但事实上,国外的年轻人并不是喜欢租房,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压根买不起。以美国为例,全美地产经纪商会数据显示,2017年4月份,美国房价中位数同比上涨6%,连续62个月保持增速,海外楼市的疯狂丝毫不输我国。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无论在哪个国度,年轻人买房的压力都不可小觑。更何况,2016年美国有200万学生负债超过10万美元,由于海外学生过早经济独立, 美国大学生平均每人拥有 3.4 万美元的学生贷款债务,有问卷调查显示,美国年轻人租房35%的原因是高额的学生贷款债务。

社畜不分国籍,经济压力与年轻人诉求观念转变,扩充了整个租房市场的生态空间。2018年,我国的租房人口超过2亿,预计2025年人数会增加到2.5亿。年轻人真的放弃“拼房”了吗?

现实也不全然如此,艾媒咨询调查显示,2020年国内30个重点城市购房群体中,30岁以下的人群占比为26.35%,比2017年增加了12.09个百分点。在不少一线城市中,90后房东超过五分之一,90后平均购房时间远比70后与80后要早。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有一点需要注意,如今的年轻人热衷买房与传统的安家思想背道而驰,曾经现实中的购房压力基本来源于整个社会绝对强势的家本位思想,从租房过渡到买房,除了必要的社会需求,年轻人为投资购房的情况绝不在少数。

国内房价不友好就转战国外,特别是一些旅游经济发达的国内。之前网上就掀起一阵去泰国买房的热潮,曼谷周围的中国房东遍地都是,网红“厨娘小鹿”就曾分享过自己在泰国买房的经历,据悉,泰国曼谷的租金回报率在5%到10%左右,一时间成为年轻人的投资圣地。

这几年焦虑无孔不入,年轻人买房不再是单纯地追求平静与安逸,更多地是通过一座房子来分解焦虑,阶层焦虑、婚姻焦虑、经济焦虑以及教育焦虑。可是,买房与否,租房与否永远都只是一道主观选择题,前者在乎落地的安稳,后者也有自己的考究方式。

诚然,谁都没有权利给出一个正确答案,毕竟可怕的不是房东,不是房价,而是利用买房来物化群体鄙视链的那些人。

#作者#

歪道道,微信公众号:歪道道(daotmt)。独立撰稿人,互联网与科技圈深度观察者。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