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搞副业,到底香不香?

关于职业倦怠,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前几年,关于一个女孩卖了北上广的房子,跑到丽江遁世的新闻还没有完全淡出人们的视野,没隔两年又来了个续篇 — 那个卖了房去丽江的女孩,现在怎么样了?

与此相关的,还有去年火爆全网的话题 — 职场上 35 岁以上的年轻人,都到哪里去了?

看似不相关的方面,集合在一起,勾勒出关乎职场的终极拷问,那就是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关于“摸鱼”,百度词条是这样定义的:

摸鱼,网络流行语。指偷懒、不务正业、不干正事,或者在集体活动中不出力。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摸鱼搞副业呢?既可以用足主业工作旱涝保收的福利,又可以利用副业工作在市场中施展身手,是不是两头沾好呢?

有这种想法的人,还真不在少数。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在体制内从事基础业务工作,除去年初年底各种应付检查,其他时候聊聊天、喝喝茶,节奏还算清闲。为了盘活大量的业余时间,他发挥自己的摄影专长,帮朋友的广告公司拍照修片,不多久就熟悉了全盘业务,每天下班以后拍摄剪辑,忙得不亦乐乎。

不过,尽管这个技术变现渠道为他赚到了稳稳的小酒钱,但没过两年,他还是老实收心做回本职了。

理由很简单 — 他被调往一个更为核心的部门,相比起潜在的升职机会,兼职做技术工种的收益,当然就是云泥之别了。

另一个例子,是我一个热爱健身的男同学,在增肌和力量训练这个事情上身体力行,积累了很多亲身实践经验。回老家工作几年以后,他考取了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等系列证书,业余时间当起了私教。对于传统的升职加薪,也渐渐清心寡欲、甚至断绝了这个念头。

这两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摸鱼搞副业,可以说是很多人下意识的向往。我们在职场上,向用人单位出售我们的时间,这是我们的主营业务。而上班之外获得的收入,就是营业外收入。

作为一个理性人,我们会很自然地“都想要”。然而在现实世界里,真正一边摸鱼摸得如鱼得水,一边副业做得风生水起的,可以说实属罕见。那么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了,是什么阻碍了美美地摸鱼?

在这里,不得不说到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是一个隐喻,是亚当·斯密用来描述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形象比喻。

他认为每个参与者在追求私利的过程中,市场体系会给所有参与者带来利益,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导着整个经济过程。

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并逐步形成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些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每个人自觉按照市场规律活动。

一、从宏观上说,摸鱼注定不会是主流

我们这么来设想一种极端状态好了。假如市场竞争中所有的企业都流行摸鱼,那么员工的平均生产效率必然严重下降,那么这家企业当然很快就被市场所淘汰。因此,没有哪家企业会鼓励这种“自杀式”的文化。

因此,所有的企业必然要鼓励员工爱岗敬业、聚精会神,不仅要完成职责手册上规定的任务,并且还要比学赶超,做到相对最好。

二、对个人而言,摸鱼是一个昂贵的选择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茨威格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上了断头台的王后,对幻想轻松摸鱼的人来说,也是一个真实的注解。

1. 你要面对竞争力的割裂

网传一句话叫“不要用你的兴趣挑战别人的专业。”对于绝大部分工作而言,这确实是一句话糙理不糙的忠告。“一万小时定律”很好地解释了这个结论,排除个别完全依赖直觉和天才的工作,绝大部分的工作都离不开时间和刻意练习的积累。

对于主业工作而言,你除了很自然地投入主要时间以外,所处的工作环境,也无形中为你提供了被动的知识溢价。而如果你另辟蹊径地开拓一项副业,那么首当其冲的矛盾是时间的匮乏、条件的不充分,不论是对于主业还是副业,都是天然的劣势。

这就好像别人或者只需要学钢琴,或者只需要学围棋,而你同时做了这两样,那么不管是拼钢琴还是拼围棋,首先在受训时间上就吃亏了。

2. 你会面临成就感的匮乏

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成就感,是一个人最高级的追求。尤其在满足基本的温饱和安全需要以后,在获得成就感的那一刻,简直就是多巴胺爆棚的巅峰体验。

而这种成就感,很难离开世俗的认同和肯定。

前面讲过,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门心思发展副业,那么一定影响到对主业工作的投入,与此同时,自己当年的同事或跻身高层、或荣誉等身,不乏聚光灯和溢美之词,而醉心副业的自己,无形中渐渐被边缘化,假如副业又没能提供足够的正向激励,难免会感到落寞。

3. 你将面临两难的取舍

以上说了,假如副业没有给到足够的激励,会带来挫败感。而一旦副业做得还不错,那或许又将面临另一重的纠结。

曾经流传一幅金字塔图,将中国社会分成了 9 个阶层,总的来说,自上而下依次是公务员、垄断企业、自由竞争企业、个体经营者等等。简单地理解,越往上,赛道的机会越多。

对于摸鱼者来说,大多数人的主业工作还是以体制内居多,毕竟在私企,一个萝卜一个坑,小老板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监视功能(并且在小企业,倒也不存在两难困境)。

那么身处体制内的摸鱼者,假如副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是安享既有赛道的体面和安逸,还是将副业转变为主业,大胆地附身市场中去冲浪,同时忍受巨大的未知和不确定性,成了 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

三、摸鱼,也是一根生活在别处的橄榄枝

尽管摸鱼不被主流价值所鼓励,但是摸鱼背后,却传达着深刻的心理动力,或许是想创造的需求,或许是对未知的恐惧,或是对既定生活方式和价值标准的反叛、背离和突破。

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诗意地栖居也就是诗意地生活,旨在通过对抗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个性泯灭自己生活的刻板化、碎片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由兴趣爱好发展出来的副业,可以说是我们在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中接续好奇的薪火,是我们生而为人主观能动的构筑和创造,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同时,在充满不确定性、黑天鹅事件频发的今天,发展一项主业之外的技能,既充实了个人的能力向度,也为未来应对和分散风险提前打好了基础。

我有一个前同事,这个女孩子入职第一天开始,就利用业余时间写网络小说,偶尔上班的间隙也把字体调成不醒目的浅灰色,趁着没干活的空档悄悄写,直到某一年机构调整,她一直负责的业务不再适应公司发展需要,于是被转岗到一个不起眼的边缘岗位。

没有多犹豫,她提交了辞职报告。办理离职手续时,捧着厚厚几本自己已经出版的网络小说。同事们这才发现,原来身边隐藏着一个人气作家。

因此,相比起分辨“摸鱼”的利弊,更重要的是以当下为原点,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专属的“摸鱼”攻略。

四、如何正确地“摸鱼”?

假如你的职业发展轨道和个人兴趣、人生规划高度重合,那么恭喜你,把握住这份幸运,把手头的工作做到极致即可。

假如你在目前的职业发展规划上遇到迷茫,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那么以下是我严肃的建议。

首先,接纳暂时的困境。其实在我们整个人类的进化中,有一个很悲哀的事实,就是我们的眼睛为了发展视觉的纵深判断,所以长到了同一侧,也就是都长到了正面。

像有些哺乳动物,比如马,眼睛是长在两侧的,这使得它们能够保持 360 度的视野观察。

而人类的眼睛,由于都长在前侧,因此失去了向后看的能力。这使得我们的文明、乃至我们个人人生的审视,也是本能地朝前。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甚至不允许停滞,这让我们总想要更快更强,却忽略了已经取得的成就,也常常是焦虑、挫败、内耗的原因。

于是会出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我们有可能因为主业工作遭遇挫折,转而去副业中寻求庇护。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这种热爱可能是虚假的。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可能就需要先允许自己慢下来,排除正常的职业倦怠。善于自我调节,对任何赛道都是通用并且受益的。

其次,可以结合心理学工具做自我分析。比如用“冰山理论”分析当下状态。

所谓的“冰山”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的外显行为往往是冰山上的可见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冰山模型总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比如说,我不爽这份工作过于机械,于是我开始留意其他的潜在工作机会(行为),因为我感受到乏味(感受),我认为自己不适合过于结构化的生活方式(观点),所以我向往能从事更富有弹性和创造力的工作(期待),让我体验到充实和自由。

也可以借助量表认识自己。比如通过 MBTI 职业性格测试量表辅助评估意向职业的匹配度。

最后,就是强悍执行了。只有当你明确自己喜欢什么、热爱什么、擅长什么,并愿意为此承受失败和风险,才算真正地在考虑一门“事业”。

既然是事业,就不是闲情逸致、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严格的时间管理、百折不挠的勇气、一以贯之的执行,以及足够的智慧、耐心以及魄力。

由此,才能从一个闲散的“摸鱼人”升级为一个优秀的“垂钓者”。

 

作者:梁欣;公众号:奴隶社会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vkfIXcOOU22VifsLccsPXg

本文作者 @  奴隶社会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