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早就凉了,只是我们现在才发现

9月,民宿行业的动荡时刻终于来临。

上个月底,北京市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管理短租住房的通知》,通知确定了平台发布短租住房信息需要核验短租住房经营者提交的六项材料,业内称“六证要求”,其中包括所在小区管理规约或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本栋楼内其他业主书面同意的材料。

这次会议给予平台7天的时间,下架不合规房源,如今北京市城市民宿房源已经全部被下架,除少数乡村民宿外,其他民宿至今在各平台均搜索无果。

环球影城开业、临近中秋及十一长假,原本想靠着旅游高峰期挽救日常稀松客流量的民宿主们,瞬间心态崩了,一位北京民宿的负责人悲观地表示“疫情没有打倒我,不可抗力把我整趴下了”。

不过,打碎业内人民宿梦的真的是民宿规范化吗?

其实不是,早在规范化管理以前,民宿已然走在危机的边缘。

一、疫情之后民宿没有等来春天

今年五一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1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

随后去哪儿网也发布了一份《2021“五一”假期出游报告》,称今年“五一”期间,该平台机票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超3成,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超4成。

旅游市场慢慢恢复至疫前,这似乎是业内从业者和宏观数据透露出的共识,而在住宿上,比较民宿和酒店的业绩,很多人也开始揣测,2021年民宿业将会先于酒店业扭转业绩不佳的局面。

然而,民宿行业真的迎来春天了吗?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2020年,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直观体现在城市民宿商圈数据上,即便是订单量排行TOP10的商圈,2020年订单量同比2019年全部呈现同比下降趋势,降幅最大的大研古镇损失了1/3的订单量。

但是,订单量的下滑却并没有造成城市民宿商圈房源数量的减少,反而逆势上涨。

根据中国旅游与民宿发展协会发布的《2020年度民宿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国内民宿房源总数达300万套,房源总量增长率在25%左右。

民宿房源数量上涨,看似行业已然复苏,但这背后存在两个事实,一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离开民宿行业,二是,房源的上涨并没有带来入住率的大增。

2016年,90后女孩木木在天津陆续开办了6家民宿,本来准备2020年再扩张几家,但疫情打破了计划,她的6家民宿中,3家濒临倒闭,剩下的也“快撑不下去了”。济南民宿主阿杰入行三年有余,去年五一期间迫于无法承受的资金压力,决定“割肉”离场。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近3年民宿相关企业吊销及注销的数量为2018年846家、2019年2339家、2020年2755家,离场的民宿主正在逐年上涨。

但为什么民宿房源反正激增呢?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体量民宿被淘汰,头部品牌趁机拿下低价的房源,扩大经营规模,加速了民宿行业的洗牌。

但这些存活下来的民宿情况如何?

一位民宿从业者表示,“目前,城市民宿行业大概恢复了75%”,北京、上海和长沙等部分一二线城市,甚至还出现了“一房难求”的状态。

从具体数据看,早在去年6月美团民宿已实现同比前一年恢复正增长。

但不是所有的民宿都如此乐观,在入住率上,整个市场呈现出了冷热不均的状态,有的一房难求,有的则门前冷落。

去年5月底,可以营业的通知姗姗来迟,虽然木木主动降低了房价,但入住率也仅有去年的30%。

位于八达岭长城附近的民宿在疫情变化后的入住率也不是很理想,现在每天平均入住仅有3、4间。疫情反反复复,就像地鼠一样,这边打下去,那边又蹦出来,民宿面临这样的环境,想要全面复苏依然很难。

二、民宿之殇的本质

2011年是我国短租民宿的元年,自在客、途家、蚂蚁短租等本土品牌相继成立,随后的2012年正式迈入发展起步期,但直至2015年《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出台,民宿在我国才正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而时隔6年,我国却不得不出台新政策,规范民宿,这其实意味着民宿当前的状态已经影响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如果民宿不规范化,民宿多少有些“自取灭亡”,这从游客对民宿日益增长的投诉可以看出。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在新浪旗下的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民宿,关于民宿的投诉高达13581,尤其是疫情后的这段时间,网友因疫情退款、退款改价、给差评后被骚扰等方面的投诉激增。

而在疫情前,引起投诉的往往是实际体验差。早在2017年,苏州在3·15之前发布了一份投诉报告,全市各级消保委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2395件,而在535件食宿类投诉中,涉及民宿的有105件,占了该类投诉的近20%。

对民宿的期待越大,消费者的体验往往就越差,在这一因果关系中其实潜藏着一条条灰色产业链。

比如民宿评价,预订民宿前,多数消费者习惯将已有订单评价作为参考,但实际上不少商家通过刷单产生点评内容,以虚假消费和虚假评价吸引顾客。

有记者以刷评、民宿等关键词搜索QQ群,加入了多个群聊,不少群里都有成员发消息称,能在多家知名民宿平台刷销量。

小红书上的种草视频也是民宿吸引流量的关键,可该平台代写文案的野蛮生长让这些种草民宿的内容也不再真实。

一位小红书的深度用户表示,“小红书从当年的种草社区已经变成广告社区了,它推荐的民宿未必可靠”,如今小红书已经支持在其站内直接预订民宿,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更难展示推荐民宿的真实情况。

实际上疫情之前,民宿的用户口碑已然偏向负面,而层出不穷的乱象也一直制约着这个行业对消费者群体的渗透。

一方面,民宿设施陈旧不齐全,环境与宣传存在较大的差异,消费者产生落差后自然不会下次再去;另一方面,民宿的服务提升远跟不上民宿的扩张速度。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显示,我国的民宿在大住宿中的渗透率只有2.5%,而国外不少国家的民宿渗透率高达25%。

至今,我国民宿的渗透率依然徘徊在原来的水平。

三、民宿跌倒,酒店也吃不饱

旅游市场、行业乱象以及受疫情的影响,这些因素都让国内民宿近几年的发展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过相比这些内因,政策环境的改变可以说是一次更大规模的重击,这让全国各地的民宿主异常悲观。

拾念创始人Abby曾在合规性上做出过种种努力,包括注册酒店管理公司,多方联系短租平台和街道,但最终仍未完成。

对于大多数民宿主而言,办齐六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比如所在小区管理规约或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本栋楼內其他业主书面同意的材料。

因为民宿主中很多都是租了业主房子的二房东,在小区内,被其他业主投诉开民宿扰民的案例比比皆是,民宿主想要获得这部分业主的同意,着实是件难事。

我们看到,北京目前大部分的民宿都已经被下架,也有媒体报道,木鸟民宿此次下架的房源数量约有数千套,约占北京房源总量的15%。而若是整改扩大到全国,估计下架的房源远不止这个数字。

民宿市场是否会就此凉凉呢?乐观来看并不会,因为这次整改所清理的民宿可能更多的是分散式民宿或者自家民宅,品牌化的民宿没有扰民问题,物业也更有安全保障,极有可能会成为合规化后的市场幸存者,这也与民宿行业日渐集中的趋势一致。

疫情过后,单体民宿在市场与资源的双重压力下,逐渐萌发合并、形成民宿联盟的念头。

44.0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尝试或接受与其他民宿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共享同一个民宿品牌,另有16.6%的民宿主强烈表示很期待形成合力。抱团取暖的作用,在黄河宿集、莫干山等地都有不错的效果。

而且从长远角度出发,民宿品牌化、集群化,有利于未来民宿服务的标准化,这才是解决民宿弊病、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根本。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认为民宿洗牌,酒店将成为最大受益者,加速酒店行业的复苏。

表面上确实如此,然而整个民宿的住宿供应和最终入住人数,在整个住宿市场的占比其实并不高,酒店要想彻底复苏,不能只依赖从民宿流入酒店的客源,而是要看长途旅游的市场需求及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的增长。

当然,民宿的客流量也不会只流到酒店,我们看到,2020年新式露营爆发,正在成为年轻群体的新选择。

企查查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共有2.1万家露营地相关企业,2020年新注册企业7933家,同比增长331.6%,今年前5月新注册6957家,同比增长286.5%。一位已经离场的乡村民宿主称,“相比乡村民宿,帐篷露营地的成本更低,还可回收利用”,他现在已经转型露营社区。

总的来说,无论是民宿还是酒店,被疫情冲击的沉痛都还未消失,谁也无法乐观。

从2015年至今,民宿作为闲置经济的产物,曾一度让民宿主和旅客找到了相互受益的机会,作为酒店的补充,更是承载了消费者对民族风情与地方特色的向往。

只可惜,民宿到现在带给我们的不是便利,如今合规化势在必行,这或许是民宿新的开始。

#作者#

道总有理,微信公众号:道总有理。独立撰稿人,互联网与科技圈深度观察者。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