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大多数小程序方向都错了

今天凌晨0点,微信小程序上线,恰好和当年第一代iPhone的发布日期选在了同一天。一大早朋友圈就炸开了锅。

据说,爱范儿的小程序群已经开到了50多个。我在中午时候建了个“吐槽小程序”微信群,五分钟内就有上百人扫码进群,其热度可见一斑。

有微信这个庞然大物在后面力推,又传言它有可能像十年前发布的iPhone一样改变世界,获得超乎一般的关注也不意外吧?!

于是,大家都纷纷入局。

有人因自己微信没有小程序的入口而反复重装微信(其实是需要使用一次小程序才会有,好比你要关注一个订阅号才会有订阅号的入口出现)。有人赶紧报了价格不菲的小程序培训班,还有人准备花钱聘请“高手”为自己开发小程序……

不过,仔细想想,你真的需要一个小程序吗?你想好了你的小程序要实现什么功能了吗?

在我看来,一个好的微信小程序,应该是低频、高效和有线下应用场景的。

微信毕竟是一款社交应用,长时间或者高频使用的小程序,比如在小程序里长时间看视频,或者频繁的操作,会影响微信聊天本身,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从而被用户抛弃。

再者,目前为止,小程序是为了通过二维码连接物理世界而生的,它既不能被分享到朋友圈,也不能通过线上二维码被识别,连搜索入口都被刻意弱化,如果没有线下应用场景,几乎必死。

遗憾的是,目前的许多小程序似乎并没有想明白这两点,大多只是将APP或者网站服务功能移植过来,做一个Lite版,想抢占先发红利而已。

先发红利当然会有。率先上线的这批小程序这段时间数据上会很好看,但没有刚需,没有必然的使用场景,长期来看必将被冷落和淘汰,而且小程序并不能沉淀用户,先发优势其实并不是特别明显。

举几个例子,来看看现在的小程序错得有多离谱。

电商类,以京东为例

京东购物小程序只有 搜索 和 京东券 两个模块,显然京东并不打算用小程序来替代APP。我理解,京东这款小程序,主要是方便用户分享单品,以及领取优惠券。

可是,这对用户来说,有多少吸引力呢?

微信为京东设计的“购物”二级入口都对我没有吸引力,何况是层级更深、功能更弱的小程序版本。

如果我来设计,一定会设计一个扫码和相似搜索功能,逛商场或者在朋友那里发现一个好物件,立刻扫描二维码,或者拍照上传相似搜索,就能在京东上找到同款立即下单,还可以分享给微信好友,这就是刚需了。

内容类,以今日头条为例

今日头条小程序干脆就冠以lite之名,在功能和体验上都与头条APP并无二致,速度上貌似还要快一些,而且没有广告,看上去很不错。

可问题来了,打开APP看新闻方便,还是“打开微信——选择发现——进入小程序——选择今日头条lite”这样的操作程序方便?

更何况,在今日头条小程序里,只能阅读,不能评论,也不能上传图文和视频。

资讯类产品和线下产生瓜葛的地方貌似不多。我能想到的,只有基于地理位置的“身边热点”以及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找到某个建筑、某个店铺或者某个物品的相关新闻的“它的故事”功能。

工具类,以滴滴出行为例

问题依然在于,我有APP,在微信里也有二级入口,为什么还要历尽周折去使用体验并不算好、且只能叫快车的滴滴出行小程序?

除非,扫一扫滴滴车主的二维码,就有数额不等的优惠券,或者可以给车主写留言、打标签,还可以看到TA过往的评价记录等等。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小程序,而小程序也绝不应该是APP或者网站的简单移植,而是要以小程序独有的思路和方式去开发,主攻线下并和APP形成功能差异。

我希望不久就能看到让人为之惊艳的小程序出现,微信的体量吸引了众多开发者,而开发者做出的小程序质量则决定了微信小程序能走多远,正如优秀APP对于App Store的作用一样。


望月:资深Blogger,科技专栏作者,互联网爱好者望月的自媒体。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程序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