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做了所有创业者梦想中的事情

钱荒了半年的贾跃亭总算能过个安稳的春节了,不知道前几个星期排队离职的那些员工现在有没有后悔。

昨天这场发布会的主题叫「同袍偕行,乐创未来」,主要公布了融创中国投资乐视 168 个亿的一些细节:融创中国投了范乐视 168 个亿,具体买到了乐视网(上市公司) 8.61% 的股份,乐视致新 33.4959% 的股权和乐视影业 15% 的股权,并成为后两家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这里还要先解释一下,乐视其实早已不是一家公司,根据贾跃亭的生态化反战略乐视目前有 7 大板块,每一个板块都有独立的公司。这半年来的钱荒也有很多媒体都分析过了:乐视汽车是个烧钱的大买卖,谁都知道汽车厂没那么好建,前期没个十年八年的是见不到回本的影儿的。贾总四处借钱,从其余的几个板块里挪钱去铺吃钱没够的汽车业务,这就导致了强现金流属性的乐视手机全面崩溃。

而乐视财务状况最好的乐视网是个上市公司,受到相关规定的股东大会的监管,就算想救急也救不了。

一时间似乎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僵局,但是仔细想想,哪个创业公司不是这个样子呢?

节奏不对

乐视发展的太快了,莫名其妙的快。这可能是乐视员工做 PPT 的水平远高于其他创业公司,注意这并不是贬义。

遥想当年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春风吹拂大地的时候,在北京的任何一个咖啡馆都能同时听到三桌人在宣称自己是未来的马云。

他们熟读 36kr,倒背商业模式,从中关村到国贸跑的比记者还快,每个人都有着一个阿里巴巴式的宏伟蓝图、一个非常详细的规划以及只缺一个程序员的人力构架。

贾老板和这些人非常像,因为乐视每抛出一个新的业务,都给人一种「卧槽,你们哪来的底气」的感觉。

抛开乐视究竟是不是庞氏骗局不说,至少有一点贾跃亭做的绝对不好,那就是生态化反的太早了。

一个公司和一个人其实区别还是很大的,社会心理学的双胞胎试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性格特质及其能力很有可能是天生的(虽然这政治不正确)。但一个公司的性格和能力尽管受制于制度和创始人,但却可以跟随其构成的员工不同而不同。所以只要有了钱,没有技术的可以买技术,没有地皮的可以买地皮,没有个性的可以买几个有个性的人来当 VP。

只要有钱,你想做什么都可以,根本不存在节奏不对的问题。不止乐视,可以说老罗的锤科收购苹果方向也是正确的,只差钱了。但穷往往就是一个问题,而我们又都不愿意让人知道我们穷,所以我们才会说「这个方向有问题」和「现在不适合做这个事儿」。

想象一下,淘宝有可能在 10 年前做余额宝吗?腾讯有可能在 10 年前做微信吗?如果每个大企业都循规蹈矩的只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干活,那大家就都只能用百度了。

所以只要有钱,没有什么不能做的,只是乐视做的太快了,或者说……贾老板的主营业务还不够有钱。

这是典型的节奏不对,抓10个创业者9个都犯过,是低级错误。

没有天才

对比下小米——虽然我一直在黑小米——在步调上走的其实就非常的稳,这一点你从小米的发布会就能看的出来:小米并没有像神族那样一年开 360 场发布会但永远只卖手机一种东西,也没有像乐视那样搞一场早八点到晚八点的超长马拉松发布会到最后却出不了货,甚至没有像小米1那样用力过猛的去推他们生态系统里的每一款产品。

如果你打开米家 App ,点到商城这个栏目,你会看到有很多你从未听说过的小米产品已经上线了。粗略的浏览之后,你就会发现小米可能是你目前在国内想搞整套智能家居的唯一选择。

我一个索尼大法朋友曾和我说,千万不要买小米除了手机以外的东西,甚至连灯泡都不要买,因为一旦你买了小米的一个灯泡,你接下里就想买他们的接线板、网关、小夜灯、净化器、净水器、电动牙刷……然后你就变成了 miboy。

什么是生态化反,我想这个就是生态化反。

但乐视和小米差距在哪?可能并不是乐视不想干实事,只是乐视以顶层思维的生态环境可能让用户有些水土不服。

在构建生态这一点上,小米可以说是一个硬件版的豆瓣了。虽然豆瓣现在活得也不算好,前段时间还上了央视,但豆瓣的故事在精益创业这个概念流行的时候也算是互联网产品人奉为圭臬的经典故事:

豆瓣一开始只有小组,后来发现用户建立了好多电影小组,于是豆瓣搞出了豆瓣电影。再后来,又发现了好多用户在讨论书籍,于是又搞出了豆瓣图书。豆瓣提供了一片沃土,用户种下需求,阿北给出成果。

而基于 PPT 逻辑的乐视则正相反,视频、手机、电视、汽车、体育、金融,你说这些词哪个不亦可赛艇,哪个都挺亦可赛艇的,认真做全都是可以赚大钱的航道。

但你说哪个和消费者真正有关系,好像哪个关系都不大,就算是所谓财务最透明最赚钱的乐视网,在整个视频红海市场里用户的感受也是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更别说电视、手机、金融理财产品这些可有可无的东西了。

乐视生态里几乎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在贾总开口说出这个概念之前,乐迷天天去微博上留言说「乐视要做这个就好了」的。

人呢,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奋斗,还要考虑历史的进程。这个世界上包括苹果,其实没有任何一个公司凭空创造了需求。说乔布斯用 iPhone 创造了需求的人根本不能理解 iPhone 是在吸取了 Palm 和 Windows Mobile 多少经验下才做出来的。而 Palm 和微软又是如何在与用户的交流过程中才逐渐从键盘 PDA 摸索出了那些触摸式交互。

和别人不太一样,我不相信这个世界有能影响历史进程的天才。乔布斯不是,马云也不是,贾老板就更不是了。

每个创业者都缺一个融创中国

但贾老板和双创火热的时候混迹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那些逢人便说自己是下一个马云的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他起码乐视搭起了一个「看起来像阿里」的城堡,尽管这个城堡里面可能完全没有内装修。而那些人往往连一个 PPT 都做不完整。

每个创业者都有一个马云梦,只是他们倒在了马云成功的不同阶段。如果每个有马云梦的人都能拿到融创的钱,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不会是一个泡沫了。

可是事实,如果乐视是一个 B 轮的公司,拿着这样一个 7 大板块的 BP 到国贸那边的投资机构去转一圈,年轻的投资经理们一定说:执行力太差、节奏不对、方向太多,回去裁员砍业务吧——这基本是一个死刑的答复,就算你再怎么改 BP 项目也不会上会了。

就是有这么多致命问题的乐视,依然拿到了 168 亿的投资。几乎所有之前唱衰乐视的媒体人都疯了,觉得怎么会有这种 SB,而贾总也颇为「含冤昭雪」的回应:「说乐视庞氏的人两种,一是黑手,二是SB。」

更有很多互联网基金公司的朋友酸酸地说:融创这是智障是跳了火坑。

可港交所上市企业、专注住宅和商业地产综合开发的融创中国执行董事 、行政总裁汪孟德说却说:「投资乐视是小钱,就是卖一两个地产项目的钱。」

什么大写的旁氏骗局,什么上百员工离职,什么供应商集体讨债,什么被美国证监会调查,再大的困难没有卖栋楼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行,就卖两栋。

这点小钱,需要尽职调查嘛?在融创看来可能这点小钱就是不需要。

乐视那么多公司那么多业务那么复杂的结构居然从认识到开发布会只用了 1 个月,这要是真认真做了尽调,那还给不给那些投 100 万天使还要磨蹭个三个月的小破机构们活路了。

你们互联网圈的尔虞我诈在房地产圈看来就是这么大惊小怪。

然而并不是每个创业者都有机会认识一个融创中国。

今年创投圈特别差,因为我也在这个圈里所以到了年底感觉非常的失落,尤其是看完个人的资产负债表之后觉得工作完全没有意义。工作一年身价涨了 100%,工作所得贡献了 1%,倒腾房子贡献了剩下的 99%,主要靠京津冀房价的衬托。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你国热钱并不是没有了,只是互联网到底是个打破信息透明的反商业形态,而互联网人也都太善良。只用了 3 年的时间就把自己那点花花肠子全都推心置腹的告诉了别人,再也骗不到了。

经常听到有创业故事说谁谁谁早年创业之前有一笔启动资金,力排众阻没有买房而是选择创业,现在成为了某某公司的 CEO 过的光鲜亮丽。

当初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觉得还是买房合适,现在看到融创之后更是这么觉得了。毕竟,如果在 2000 年你选择创业,一亿分之一可能成为马云,千万分之一可能成为贾跃亭,百万分之一可能成个其它什么公司的老总。

但如果在 2000 年或以前买了房子,而且持续的与限购政策作斗争不断的买卖房子,你现在说不定已经能轻描淡写给贾老板雪中送炭了。

很多同样怅然若失的朋友问我下一阶段的风口在哪,我想了想说可能是大理的房子吧。毕竟空气质量和海南一样好,但价格只有海南的不到一半。

年轻人,梦想可以放一放,买房还是要趁早。

作者 评论尸

关键字:创业, 业界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