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错觉
不久之前,我注册了一直播账号,只登陆过几次,没有发布过一场直播,后来竟然把这茬给忘了。
有一天我打开一看,粉丝过万,看起来很热闹的样子。
当然这些是直播系统自动分配添加的,他们为了给入驻者更多的鼓励,也就是所谓的流量红利,吸引你每天上来消费时间,你来了,他们就有流量了,有流量了就会有转化充值,有充值和流量数据了,他们就可以拿融资,以此循环......
商业模式我不关心。然后,我开始瞎琢磨这个“技术”背后的“体验”。
从感性上说,我的内心是高兴的,就好比在公众号只能当个小村长,每天对着几千人喊喇叭:开会啦!可是你们也知道,这个公众号我已经日更了150多天,三十多万字,才有今天这点关注量。
到直播上,仿佛很轻松就成了县委书记,被关注的人越多,说明影响力越大,在新媒体意味着更多的“隐性势能”和福利。
当然,这些都是虚的。
从理性上看,我琢磨了一点心理学,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被倾听被关注的欲望,这种欲望就是人性脆弱的一面,在社交媒体空间,我们可以找到这种被陪伴,被倾听的感觉,即时你在现实生活中很孤独,即时你和虚拟世界的朋友们不需要真正的友情,却可以在虚拟的社交网络中,寻求到一种“热闹和亲密”,这是错觉之一。
这种体验是错觉,也是幻觉,当你病成狗,发烧成傻逼的时候,你能指望网络对面的那个人,能立马出现在你面前,送一碗热乎乎的药给你吗?
新媒体的核心是技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促使我们改变自己。技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 正是源自我们最脆弱的地方。
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技术很好的控制自己,控制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并且过程很愉快。这个观点我一直没有停止过思考,却一直没有思考透彻,因为从职业上,我更关注如何做营销。
在微信上沟通,对于复杂的问题,我不太喜欢打字,也不喜欢语音,我更喜欢面对面交流;可是面对面交流成本真的很高,交通、时间、吃喝都是成本,于是大家都把微信当作首选的沟通工具。
在微信上,我们聊天,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可以删除,可以撤回,可以字斟句酌。
在直播上,我们看着各色人等的“表演”,消费自己的时间,获得某种感觉的满足,接受他们灌输的广告,憧憬某种生活方式。
在朋友圈,我们塑造想要的自己,从头像,签名,朋友圈,到微博微信文字,其实都是呈现出了我们想要呈现的自己。那个自己,并不是真的自己,我们会隐藏很多东西,故意暴露为达到目的的东西,甚至有些自欺欺人。
新媒体技术的确改善了我们的沟通方式,表面上更简单、直接,实际上却让我们“退化”,这是错觉之二。我们开始慢慢变得逃避现实中真实的深度的交谈,选择更精简、肤浅的交流。
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来帮助我们回归到充满爱与温情的,亲密的,真实的生活。
我们对于技术的期望越来越多,对彼此的期望却越来越少,科技改善了我们,也在将我们误入歧途。
久而久之,大家会形成习惯,即时聚在一起,也好像是独处,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肢体语言僵硬,比起人,你可能更喜欢和手机和ipad呆在一起。
哪天要真发展到这一步了,也许大家都要一起傻逼了,走出去见到一个人,惊呼:哇,原来你也是人!
临近假期,我却开始有些焦虑。
假期,我很想封闭几天,安安静静,好好读几本书,写点东西,总结下今年的得失,思考下明年的规划。
最近,我却发现自己有项能力在退化,那就是独自一人,阅读完整的纸质书籍的能力。
手机和电脑这些电子设备,很容易让我分心。
没有手机就会坐立不安,网络慢了就会生气,连不上wifi就想骂人,等红灯的时候都要摸着手机,这是种病。
仔细一想,我觉得这事挺可怕的,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它会让我无法忍受安静的独处,无法集中自己的思想意识。它在慢慢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它会让我们无法完成与内心的自己真实的对话。
新媒体技术,伴随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给予了我们很多,也让我们失去很多,在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前,我们缺乏自我反省,缺乏与自己的对话,缺乏对技术将会带领我们去哪的思考,我们对技术过于迷恋,缺乏驾驭和掌控,这是错觉之三。
我们家有一只狗,它叫coffee。每天早上晚上我都带它出门遛弯,一到点,它就趴在门口等我。
白天它呆在家里玩,晚上有空陪它耍,周末在家,它一步不离,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走累了就让抱,散步的时候很兴奋,睡觉的时候很可爱。
我喜欢和它玩,一起生活,彼此陪伴,互不打扰,简单、单纯,又不乏温情。
如何面对新媒体三大错觉?
我暂且用和它的相处方式来回答:不远,不近,刚刚好。让世界充满爱!
本文作者唐晓涵(微信:mamahuhu-sz),品牌推手,深圳冲格新媒体创始人。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错觉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