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 关于 VR/MR 未来 5 年的趋势预测

翻译前的碎碎念

2016年被称之为VR元年,但对于VR的接触一直很少。前一阵出门逛街,在商场试玩了一款VR游戏,代入感特别强,体验很棒。之后逛medium又正好看到这方面的文章,看了一遍之后决定选来翻译。

让我觉得有所收获的主要是以下几点:
1、手将成为控制器,来控制VR/MR设备
2、眼动追踪技术对VR的沉浸式体验提升有关键作用
3、会话式UI的场景会越来越多,地位也将逐步提高

另外这篇文章挺难翻译的,感觉回到了考六级时那些看不懂的阅读理解==

以下是正文翻译

让时间快进一年,你就会发现自己被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包围:新的电子设备、成为独角兽的创业公司、以及大量关于未来平台和创新的愿景。在这其中,虚拟现实(VR)和混合现实(MR)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沉浸式体验即将成为时下最为重要的一个趋势,这点毫无疑问。在快速且不稳定的发展情况下,想要预测VR和MR未来的发展,非常具有挑战性而且随时可能迷失方向。幸运的是,我过去两年在这个领域的工作经验,让我对VR、MR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些明晰的判断。下文就是我关于VR/MR未来5年的趋势预测。

1、手将成为VR/MR设备的控制器

最好的VR/MR控制器是免费的、早就存在的、而且还是你身体中活生生的一部分。从出生开始,人们就知道如何使用自己的双手,而且手的结构十分精密灵活,能做出非常多的手势,因此软件可以设计大量的交互手势让用户来进行操作。

用户界面的布局也因为人们的手臂的特性发生了非常有意思的改变:变得非常容易触及,并且还有实时的触觉反馈...这是神经系统的好处——尤其能够解决VR面临的大问题。按你手臂上的一个按钮,它将以相同的力给你反馈。

LeapMotion的第一个VR演示demo

幸运的是,手势跟踪技术这几年正在快速发展:Leap Motion在2017年发布了第二版VR,针对移动VR,能观察到的视野宽度可达180度。此外,混合现实设备(如微软的智能眼镜:Microsoft HoloLens,Magic Leap项目)都是以追踪手势为基础,继而跟踪脑部运动。这些都显示了沉浸式平台未来的交互是以手势追踪为基础的。

当手成为控制器时,并不意味者控制器将会消失。——硬件在沉浸式媒体中同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它的作用并不会与此雷同(下文将会提及)手就是标准化的控制器——虽然所有人类的手都是这么工作的。(好的交互设计会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手非常的灵活、有直觉、自由而且能随着软件的更新而逐渐提高。我相信,在这几年内,手势交互设计将会出现统一的工业标准。

2、眼动追踪将是平台的核心

在过去的两年内,出现了成百上千个VR头盔,但却都大同小异。在去年有一家东京的创业公司脱颖而出,FOVE是第一家具备眼动追踪功能的VR头盔。在他们发明出来这个功能的几个月后,Oculus收购了一家眼动追踪的公司。因为眼动追踪技术可以应用到VR头盔中的缘故,HTC Vive和Google同样也收购了好几家这样的公司,着手研究这项技术。

毫无疑问,这项特殊技术的增强将在第二波的主要VR设备角逐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首先,它解决了大量的技术挑战,能让工程师通过观察到用户正在看的地方,然后去优化系统的性能和表现(大大降低了VR的进入门槛)。而且他还能够模拟现实的目光注视,而且能够发展以眼球追踪为中心的游戏元素,打开了能创造更加沉浸式体验的大门。

最终虚拟现实中的角色能够感觉到你正在看他们。此处用户界面的设计将会达到难以置信的流畅,完全替代鼠标及远程物体的十字校准。数据也将变得更加智能,VR/MR能对采集到的有史以来最详细的细节进行分析,让开发者了解到更多用户在当前环境下的行为。

这项技术的应用能带来以下用处:眼动追踪技术只是一个小功能,但是却能对可用性和沉浸性带来令人惊奇的提升。这肯定会成为VR/MR技术的关键指标之一,这将有利于区别沉浸式设备和其他设备的区别。

3、物理实体将是VR/MR体验和品牌的关键因素

VR和MR所创造的虚拟世界是尽可能的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互融合。无论是从沉浸、互动还是品牌角度来看,通过引入特定的物理实体,你有无数的机会可以去操作或感受沉浸式体验。

迄今为止,唯一缺少的一个环节就是技术。对VR而言,需要的是:精准、便宜及适用于大部分对象的追踪设备技术。对MR而言,需要的是:适用传统摄像头的精准3D物体追踪技术。

幸运的是,在这两个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正在加速发展中。Vive Tracker最近宣布通过一个(合理的)小型追踪器简化了VR设备的生产。你几乎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应用,为接下来的到来的事情设定标准。对于MR而言,像Vuforia这样的电脑视觉公司,多年来致力研究可靠的3D对象追踪工具,其中一些技术已经可以适用(支持原生的AR 设备和Microsoft’s HoloLens)。

所有的这些趋势都在指出,浸入式体验不仅仅是关于软件的创造性发展,同时也需要定制的硬件进行创新(随着沉浸式媒体成为主流,VR/MR行业将和玩具行业直接进行碰撞)。在接下来的几年,VR/MR行业将有一大波硬件创新,特别是3D打印技术的发展,可以极大降低外设打印成本。

4、A.I.技术的发展在VR/MR中带来会话式UI

沉浸式媒介如何与其他快速发展的科技融合一直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我相信人工智能将会在VR/MR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交互方式。

我项目的一部分——Convo,一个定制的A.I.VR/MR助理,将会话式UI带入沉浸式世界中

Apple的Siri、amazon的Alexa、数不尽的对话框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形式,这些产品让基于会话的用户界面被广泛传播。设计也将变得更加智能,会话式的A.I.被认为是UI的未来,这个不难明白为什么是这样。

我们日常使用的2D目录和按钮仅仅只是一个隐式的提醒:点击一个App的按钮意味这打开这个App,在Tinder上右滑的意思是“我喜欢这个人”。这个单独的手势也许感到还比较简单,但是说话会更加直观。毕竟这是用户界面人性化功能。

将这些想法与目前在语音转文字、文字转语音、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上取得的进步相结合,有足够多的能量能够搭建沉浸式环境,将定制化的人工助理将变成任何一个行业的软件的标准配置。

5、暂未面世的MR设备将会减少功能且最终会抵达消费者市场

混合现实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沉浸式媒介,但目前还没有准备好。这项技术十分昂贵而且在用户体验的某些方面还不完善。而且它看起来相当的庞大,这对计划成为日常使用电脑的设备而言是一个糟糕的消息。

不过在未来5年内相信一定会有改变。HoloLens v3计划在2019年发布,届时它将在许多硬件和软件上做出改进(或许会给他们取一个新名字)。我相信MagicLeap也会走同样的一条道路,宣布它们的消费设备将在未来两年内发布(尤其是它们顶着这么大压力的情况下)。三星曾公开表示它们正在努力研发旗舰MR设备, Apple, Google & Snapchat通过发表专利和收购公司在往这个方向积极推进。

尽管如此,对于暂未面世的MR设备,在任何时间表示怀疑都是公平的。对于第一波消费设备进入市场的时间,我认为3-5年是公正的判断。这是一个不太牢固的开端,但我敢说在MR领域一定会有非常乐观的前景。与此同时,你可以去试试微软在今年稍后将推出的VR/MR头盔。

6、VR/MR将融为一体,成为一个统一的平台

虚拟现实、扩增虚境、混合现实...如果你在这儿的话,你将有机会听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沉浸式媒体的差别。这就是一个新平台试图分离自己症状,潜在的冲突是它们分离的原因。

仔细观察现今的格局,分析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可以说VR/MR的技术和设计方法越来越相似,直到它们成为一个单一的媒介。当下你仔细观察,也能看到这种转变的症状。

一些新的VR设备比如Intel’s Project Alloy提供了一些MR的特点,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的智能运用,让你能看到周边环境。微软的新VR/MR平台,通过按钮你可以实现VR和MR模式的无缝切换,届时VR和MR融合在同一个设备之中。当微软的全息眼镜视野范围受到限制的时候,HoloTour这个类似于VR的演示证明了MR可以阻挡你周围的世界,如果你想这样的话。VR设备也可以做到MR能做的事情,MR设备也能够做VR能做的事情。它们之间的碰撞融合从来没如此接近过。

VR+MR早就使用着一样的开发工具,它们的设计和交互语言也是非常的相似(尤其是当手势追踪变为规范之后)。未来的沉浸式体验不会分布在不同的平台或在不同的分类下,而是在同一个光谱里。几乎没有虚拟元素的现实世界在左边,几乎被虚拟元素所填充的世界在右边。

这个概念至少需要单独的一篇文章来进行说明,不过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小的趋势。如果我们只能对一件事情进行保证的话,那就是在未来5年内,VR+MR的世界将发生根本上的改变。这也是让这个世界变得非常有趣的事情之一。

原文作者:Lucas Rizzotto是一名沉浸式体验设计师,艺术家和开发者
原文地址:[The Next 5 Years: Predictions for VR/MR](https://medium.com/futurepi/predictions-whats-next-for-vr-mr-2c9663d58c46# .2lczkfg9d)

作者 龙潇Shana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沉浸式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