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 知识付费

“闲聊”的起因是我在某一天早晨醒来,打开手机的第一件事是支付了“在行”的300块钱,而这件事,我大概犹豫了快两个月才决定。

让我难以决定的并不是300块钱有多昂贵,而是这种消费不像买一件衣服或看一场电影那样,会得到“切实”的感受和体验。我选择线下交流而非在线问答,也是看中了线下交流的“真切”感,但仍然会因为“回报”的不确定性而犹豫许久。

因此,我忽然对最近热火的“知识付费”感到了好奇,人们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愿意/不愿意为知识付费呢?

于是,我跟朋友圈里的好友们聊了一下“知识付费”的话题……

注:

1.本文不是严谨的用户调研,也不打算对市场上的知识付费产品进行评估,更无意讨论这种行为背后的社会意义,只是简单的梳理了一下周围人的观点,仅供参考。

2.本文讨论的范围侧重但不限于知乎Live,微博问答,分答,在线课程等互联网知识付费产品。

3.本次交流对象为朋友圈里的5名男生和5名女生,年龄在20~25岁之间,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第一类人群:有过多次付费行为,对付费产品体验较多

代表人物:L(女生)和Z(男生)。

L同学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买起知乎Live来毫不手软”。这里列举几个她听过的Live:

整理收纳如何提升生活品质;
我的转型之路:从会计到职业作家;
零基础如何一年考过CPA;
发现花卉之美:常见植物辨识指南;
数码时代的护眼指南……

L同学听知乎Live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本着学知识的心态,看到感兴趣的话题、觉得价格可以接受就买了。“一般是随便逛,看中就买,买了就听。我不会去衡量这个知识是不是值这个价,偶尔听到质量不高的Live,我也不会觉得买亏了,只是有点小失望而已。”

在购买之前,L同学会认真搜索主讲人的背景、其他用户的评价之类,听的时候也会认真做笔记。总体来说,她觉得付费还是很值得的。

除了一些入门知识之外,L同学还曾花800块购买过一门网课,讲的是与她专业有关的内容,在她看来,“整个课程系统而专业,算是提高了生产力,这种钱就花的很值”。

Z同学是一名毕业后想转行的同学,因此在知乎Live上听了很多讲前期准备的课,后面觉得自己了解的差不多了就没有再听。但在此之前,Z同学也听过学校里关于求职的线下讲座,每场都去,而且觉得讲的很全面。他说去知乎Live也是想看看“免费和付费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没有区别”。

-“所以到底有没有区别?”
-“总的来说我觉得区别不大。”
-“那为啥还想去付费听?”
-“卧槽你不听怎么会知道差不多。”
-“……”

好了回到正题。Z同学觉得语音的信息密度太小,而且不像文字资料那样易于保存和检索,这也是他后来没有再听的原因之一。

Z同学还关注了36氪的“开氪”栏目,曾想要订阅KESO的讲座,但又觉得套餐价格太高而自己不一定能听完,就放弃了。

除此之外,Z同学还会关注微博问答,比如JY的狼人杀攻略之类,偶尔也关注一些八卦,“满足一下窥私欲”。

-“比如JY会讲他退出一个狼人杀节目的原因,虽然我之前在贴吧就看到了。”
-“那你还花一块钱干啥?”
-“所以我花完就后悔了啊!”
-“……”

第二类人群:偶尔有付费行为

代表人物:W(女生)和N(男生)。

W同学关注的是微博问答,会花一块钱去围观她喜欢的大V。内容主要是分享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或者是解答青年疑惑、开导男女问题之类。W同学基本是追着感兴趣的人去付费,不论他们在微博还是分答,也不论他们的回答是语音还是文字。

N同学会在微博上订阅付费文章,用他的话说就是“随意,看着顺眼的就会订阅”,几十块钱可以订阅3个月,主要集中在医学科普和文史领域。当问到付费订阅和免费文章的区别时,N同学说“有些人会在付费推送里说一些平时不敢说的话”。

第三类人群:关注过很多付费产品,但几乎没有付费行为

这一类的代表人物是Y(女生)和X(女生)。

Y同学不常用现在的直播、音频、微信群讲座等知识付费产品。她倾向的知识付费方式是阅读小说、听音乐、看动漫、给公众号文章打赏之类,她更喜欢在看过内容之后,对喜欢的内容继续付费阅读、或者主动给作者打赏。她曾经关注过一些需要付费阅读的内容,觉得可能会用上,但往往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强烈的付费需求。在她看来,有些内容生产者是在追逐资本,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反而不一定需要付费。

X同学也是一个兴趣广泛的同学,但她认为在她所关心的领域,很多经典的理论或知识就够用了,不需要时刻保持更新或者跟上热点——而经典的知识往往可以通过免费的渠道获取。她觉得直播或者语音的信息密度太小,质量参差不齐,所以花钱的时候会比较谨慎。

“毕竟花出去的钱就是你对未来世界投的票”,她最后讲了一句看起来很有哲理的话。

其他

之所以还有个“其他”,是因为有一名S同学(男生),相当不赞同知识付费。他认为知识付费最终会形成阶级——读得起书的,和读不起书的——人和人之间因此有了壁垒。

他说:“知识的传播需要付费,但知识本身不需要付费。因为要让更多的人读得起书,所以要发展印刷术,电子书,降低知识传播成本。好不容易穷人也读得起书了,现在知识又要付费了?你们觉得这点钱不算什么,甚至会觉得‘降低了知识获取成本’,但很多人可能是付不起这个钱的。知识是用来创造产品或者服务的,一旦用它来获取利润,这个东西以后就会为了利润而生产,而教育是绝对不可以为了利润而生产的。”

S同学的观点比较独特,其中有许多可以反驳的地方,但或许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这里只是把原话列出来,大家见仁见智。

关于知识付费的观点梳理就是这样。有些人会把付费看的很慎重,觉得只有确定了这件事对于自己的价值才会付费;也有人会觉得只要是感兴趣的内容、价格可以接受就可以付费。有的人想了解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也有人想了解的是其他人看待事物的观点。有人觉得现有的知识付费产品信息密度太低,也有人觉得这个节奏刚好是自己能够接受的。

总之,知识付费的产品很多,知识的获取方式也很多,大家各取所需即可。

前面也说了,“闲聊”只是交流观点,无意于分析知识付费的产品、市场或者社会意义,所以大家看看就好。

作者 冰点_沸点

关键字:产品经理, 付费, 业界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