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滴滴估值 500 亿美金的背后

背景

在五一小长假之前,科技领域最轰动的消息之一,莫过于滴滴公司完成新一轮的融资。投资金额高达55亿美元,本轮投资后,滴滴公司估值500亿美元,是全球创业公司中仅次于Uber的存在,已经超过了京东,逼近了百度,这对于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而言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滴滴本轮融资的消息让很多人都大惑不解,尤其是滴滴在新政之后,由于网约车数量的减少以及价格的不断攀升,用户的活跃渗透率明显下滑,如下图所示:

而4月份以来,关于滴滴要裁员的消息也不绝于耳,根据市场人士推断,滴滴将从高峰期的8000名员工,裁员至4000名左右,降幅达到了50%。

在这种背景之下,滴滴本轮估值500亿美金,众多的国家队和诸如软银这样的大牌资本的介入,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滴滴能够融资55亿美金?为什么滴滴的估值达到了500亿美金?滴滴的后续主要战略是什么?滴滴真的要跟百度直接竞争无人驾驶?滴滴要趁Uber焦头烂额的时机抢占国际市场?

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将会在本文中进行深入分析,给各位对企业战略感兴趣的朋友一个参考。

滴滴的变化

自从并购了Uber中国之后,滴滴公司的补贴大战几乎是戛然而止,伴随着网约车新政的执行,滴滴的司机数量出现了下滑。

约车难度加大,而约车的成本直线上升,这是近期很多网约车用户的体验。根据深圳创投云服务提供商VC SaaS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去年8月滴滴、优步合并以来,这两个应用每天打开的人数都出现了明显下滑。其中,去年8月1日-11月17日,每天打开滴滴出行的用户比例从4.5%下跌至3.4%,下跌幅度达到了27%,优步中国则从原来的0.5%下跌至0.1%,但该数据未获得滴滴出行官方证实。

数据下滑的背后,是滴滴公司连年巨额投入补贴和建设后造成的严重亏损。

根据数据显示,滴滴公司2015年亏损达到了人民币122亿元,而2016年的数据并未公布,但根据其融资文件显示,2016年滴滴的亏损大约会在118亿人民币左右。而滴滴公司预计在2017年盈利120亿元。

因此,显著的变化就体现在价格上面。

以北京为例,滴滴出行的起步价已经上调至13元,跟出租车的价格是一样的,而里程的计价标准都是里程费+时长费。如果加上高峰期的倍率,滴滴出行的费用会等于或高于出租车费用。

北京青年报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从北京青年报社到玉渊潭公园,出租车约50元左右,滴滴快车在上下午闲时预估为41元,早晚高峰时段预估为50元,21点后的夜高峰预估最高价格为56元左右。

2016年到2017年,滴滴不断在做砍成本和增业绩两件事情。如果如网上传闻,人员从8000人砍到4000人,按照平均每人每年10万元的成本(工资+社保+补贴等)计算,仅此一项,滴滴就将节省直接成本4亿元(或许更多)。

而在增业绩方面,最显著的是司机分成:滴滴的分成目前大约是司机拿78.7%,而滴滴公司拿21.3%。滴滴上调费用之后,平台平均每单的收入会增加多少,目前没有官方的数字,不过,由于网约车的新政导致的用户活跃度下降,会显著降低整体的约车数量,因此,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估计,在存量的市场中,网约车的营业额方面滴滴在2017年能够与2016年持平就不错了,出现下滑也是情理之中。

滴滴作为平台而言,规模效应最终达到盈利是其发展的正途,但目前用户数量下滑不可避免,那么如果光靠裁员和提高价格,滴滴靠出行要实现2017年盈利120亿的目标难度是非常大的。

不过,滴滴在多年高速发展之后,已经成为了中国交通出行领域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其最为显著的变化在于,滴滴公司已经从网约车的平台,逐步向交通领域的科技公司转变。而且,滴滴在最近几年里,引入了多达10家以上具有国企和国家背景的投资机构。

2016年11月,滴滴宣布接入国内约150家出租车公司。

2017年1月,程维宣布滴滴的五大战略关键词:“修炼内功、智慧交通、专车决胜、全球布局、洪流落地”。2月,滴滴便走出了执行这些战略的第一步——升级组织架构:设立快捷出行事业群、品质出行事业群、智慧交通FT团队、国际业务事业部等。

2017年3月,滴滴成立了美国研究院,重点发展大数据安全和智能驾驶两大核心领域。

2017年4月,ofo接入滴滴,不久,支付宝宣布与6家共享单车结盟,支持“扫码即骑功能”。

此外,滴滴已经介入了国内智慧交通领域,新近成立了智慧交通FT团队,先后与深圳、南京、沈阳、贵阳、成都等11个城市的政府交通部门进行合作,与当地政府共同研究通过接入大数据来提升信号灯的使用效率,并以此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从滴滴近期的变化脉络来看,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认为滴滴的战略主要分成了两部分:增量和存量。

其中,增量部分又分成:国内增量市场,海外增量市场以及技术增量市场;

存量部分,则是如何利用现有的大数据做文章,切入智能交通,甚至更进一步进入智慧城市的主导地位。

战略梳理

不管滴滴在国外有了多少的投资,国内市场始终是滴滴的根基。所以,滴滴本轮55亿美元的融资中,很大一部分将会放在国内市场的深耕上面。

柳青在2016年6月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曾经计算过中国的出行渗透率,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当时的出行渗透率仅仅1%,而美国的同期数据为15%。因此,中国市场仍然存在巨大的挖掘空间。

经过此前发展,滴滴已经在全国400余座城市提供多元化的出行服务。在快捷出行事业群兼出租车事业部负责人陈汀看来,“快捷出行事业群也将在年内实现为全国近3000个县市的用户提供快捷、高性价比的一站式出行服务”。

众做周知的是,随着互联网红利的不断下降,目前,对于3线以下城市的拓展已经成为国内众多互联网企业的重要选择,不管是手机领域的OPPO,Vivo,还是电商领域的淘宝,京东,都已经开始了渠道下沉的总体布局。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此前也多次撰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借助于滴滴的大平台战略,滴滴在接入单车成本相对较低的ofo之后,在快速开拓3线以下的城市的速度方面将会加快进度,最后3公里和3公里以上的无缝衔接将成为可能。从平台的角度来看,一年覆盖3000个县市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届时,滴滴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将完全弥补存量空间中网约车带来的用户数量下滑的风险。在2017年,滴滴在存量市场的数据将达到平稳,而国内的增量市场极有可能出现大幅的上涨,这也是作为国内最大网约车平台的滴滴估值高企的一个重要原因。

保守估计,一年左右覆盖3000个县市之后,2018年,滴滴国内的网约车规模达到2017年的一倍以上是非常有可能的,这相当于再造了一个现有的滴滴。

除此之外,由于滴滴并购了中国Uber,因此,滴滴在国内网约车领域实际上已经处于寡头的地位,首汽约车一类的竞争对手份额差距很大。所以,2017年开始,滴滴可以静下心来进行服务品质的提升,并着力发展利润相对较高的企业业务。比如战略投资滴滴的蚂蚁金服,与滴滴之间就有非常深度的企业业务对接。当然,对于阿里而言,投资滴滴,并接入6家共享单车公司,只是其大数据战略的一部分。

除了国内市场之外,滴滴在海外市场也动作频频,尤其在近期Uber问题不断的情况下,采取积极的进攻态势是非常有可能的。

在过去的几年中,滴滴在海外投资了Lyft、Grab、Ola以及99等海外网约车平台,而且每次投资几乎都是大手笔。

这些投资中,目前大部分都是战略投资。这些战略投资是滴滴未来全球化野心的一部分。由于滴滴在中国市场有非常成功的价格战和IT建设经验,因此,未来通过技术和投资的绑架,部分企业成为其控股公司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掌握相关国家的龙头网约车企业,甚至控制其IT系统的建设,相当于掌握了该国的交通大数据,这对滴滴未来的智慧交通战略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在数据量足够丰富之后,滴滴在2017年3月成立美国研究院,专注于大数据安全和智能驾驶领域的研发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大数据安全,是为了滴滴在未来的智慧交通,智慧城市领域成为关键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重要后盾,也是后续智能驾驶领域非常重要的保障。滴滴的大数据安全战略是其未来国内和国外发展必须要做的战略布局,也是其在未来人工智能领域重要的砝码之一。

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曾经撰文《任正非亲自督战,IT巨头们的白刃战不可避免》,详细分析了国内IT巨头在:云——大数据——人工智能 领域的布局,这关系到巨头们在后续是否会落伍。而有着交通大数据天然优势的滴滴在其中扮演着谁都无法绕过去的重要角色。无论是腾讯,阿里还是华为,甚至是政府部门,布局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与滴滴产生交集。

根据部分机构的预测,智慧城市的总盘子将达到万亿以上的规模,而智慧交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滴滴在出行领域,除了无法运营高铁,飞机等少数板块之外,其他“会动的”部分,几乎都已经涉及了。

滴滴方面介绍,目前滴滴平台上每天有超过2000万订单,高峰期每分钟接收超过2万乘客需求,每日定位轨迹数据有70TB+,每日处理数据达2000TB,每日路径规划请求超过90亿次。

滴滴的“交通信息平台”已经是政府和其他大型的企业绕不过去的平台。掌握话语权的滴滴在未来的智慧城市万亿蛋糕中切下丰厚的一块,这几乎是必然的事情。所以,500亿美元的估值,一点也不贵。

顺便说一句:滴滴目前的地图系统主要采取腾讯的系统,之前的云平台也采取腾讯云,但2016年9月,滴滴正式上线了自己的云平台。而坊间传言蚂蚁金服在上一轮大幅投资滴滴时,其条件之一就是滴滴要用高德的系统。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在4月20日接受新浪科技的采访时,已经明确表示高德将会接入网约车和共享骑行领域。这是否意味着虽然阿里在滴滴的股份少于腾讯,但其投票权和战略地位在滴滴内部已经高于腾讯?

其实如果真的是这样也很好理解,阿里拥有2B和2C领域国内绝对领先的大数据,滴滴的出行大数据如果在未来对接阿里的2B和2C大数据,将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不排除滴滴未来成为出行领域最大电商的可能性。

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曾经在《细思极恐,共享单车产业可能会有哪些灰色收入》以及《新零售,吹响阿里巴巴向腾讯和京东宣战的号角》文章中,描述过大数据领域的一些场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

在技术增量市场中,除了大数据方向之外,智能驾驶领域则是未来最为重要的方向之一。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曾经多次撰文提及智能驾驶领域,后续还将会推出智能驾驶领域的独立分析文章。

智能驾驶领域蛋糕足够大,最基础的芯片领域目前中国跟国际上有比较大的差距,中国的公司一是采取财团收购芯片公司资产的战略,比如建广资本收购NXP的标准产品业务,第二就是战略合作,比如百度采取的是和英伟达战略合作的方式。芯片领域的大战仍在继续,当前的并购案额度都非常之大,滴滴融资的55亿美金在这种量级的竞争中是不够用的。

除了芯片之外,产业链上最关键的还有:地图导航、车联网,传感器以及ADAS。地图导航领域国内百度和高德绝对领先,腾讯尚且落后,滴滴再行介入实在是毫无必要。

而百度的“Apollo计划”,向所有合作伙伴免费开放无人驾驶技术,开放的内容包括:车辆平台、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云端平台。未来的定位是技术平台,也可以看成其野心是希望成为无人驾驶领域的“操作系统”,可以看出,百度的无人驾驶将集中在ADAS和地图导航的方向上。

而滴滴的优势则是“大数据+云计算”,如果贸然进入芯片,或者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的竞争,滴滴的优势将会荡然无存,反而要为此投入巨额的研发资金,这种做法目前阶段时不明智的。因此,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认为,滴滴的美国研究院在无人驾驶领域的研究,将仍然是以大数据在无人驾驶领域的研究为主,未来介入车联网和传感器方向的可能性最大,短期内跟百度正面竞争的可能性很小,反而是合作的可能性更大。

滴滴会成为国际巨头吗?

滴滴经过几年的野蛮生长,在各路资本的加持之下,迅速成长为全球唯一能够和Uber叫板的网约车公司。这也是各路资本为什么给与滴滴高估值的重要原因自一。

我们在前面已经阐述,出行领域的大数据,不仅仅关系到出行本身,还关系到政府部门的智慧城市战略。因此,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如果掌握了国家最大的出行数据库,都将会成为政府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但具体的合作策略方面则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比如主权国家的持股比例策略,比如政策限制,比如合资公司等等形式。

滴滴在国内的发展,表面上受到了政府政策的打压,但实际上是属于“招安”的形式。滴滴后续必然与政府部门相安无事,而政府部门也会对新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滴滴会成为另外一种形式的出租车公司,而传统的出租车公司得以继续保命。

对于这种投入巨资掌握了国家出行大数据命脉的公司,直接的取缔和正面的竞争都不是好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打一棍子,让你知道你姓什么,然后再给与蜜糖。政府的棍子就是政策,而蜜糖就在于大量国字头资本的涌入。

根据统计,目前滴滴的国字头资本有:北汽集团、中投、中金甲子、中信资本、赛领资本、民航股权投资基金、平安创新投资基金、招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邮政等,加上本次投资的交通银行,十余家跟国家队有密切关系的资金已经进入。

国家队的介入,是否也会基于由滴滴投资的全球其他网约车公司的出行大数据的吸引力,目前只能作为一种猜测。

如此多的国家队资本密集介入,而各类大鳄们也密集介入,可以预见的是,滴滴2018年上市的事情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在2017年完成国内3000个县市的布局,国际上完成更多的收购和参股,并且在无人驾驶领域进行战略合作和研发之后,故事将会变的更加精彩。这些精彩的故事的背后,将会推升滴滴在资本市场的认可度。

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认为,滴滴会在2018年第一季度启动上市的流程,并在2018年度完成最终的上市。而为了达到上市时靓丽的报表目标,滴滴在2017年度的营收以及利润情况将会比2016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提升。预计届时的滴滴估值将会在800亿美元以上。

而这背后,留给滴滴的就是不断把平台做大的同时,保持一个略低于出租车公司的收费标准,在做大用户量,边际成本下降的同时,最终实现盈利的预期。

可以预见的是,滴滴成为巨头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跟腾讯和阿里未来能够平起平坐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事实上,在国际市场拓展这件事情上,国内最具有出海基因的互联网公司中,阿里、华为和滴滴是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最为看好的三家公司。

结论

滴滴经过几年的野蛮生长之后,已经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大,国际市场上仅次于Uber的出行大数据公司,在国内具有绝对的领导地位。由于国内市场的网约车战争格局已定,滴滴比起其他共享出行的公司而言有着天然的寡头优势。

作为唯一一家BAT都有参股的互联网公司,滴滴游走在几家公司之间,发展的游刃有余,既让这些公司离不开滴滴,又不会与他们的任何一家保持过于亲密的关系。滴滴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掌握了出行的话语权之后,滴滴在政策的敲打下,实际上已经被政府部门所收编。这对滴滴的股东而言是重大的利好,因为利益的捆绑永远都是最有效的。而政府基金不仅能够在投资中获得收益,在未来的国际化战略中,也可以借助滴滴去获取国外的出行大数据,进一步介入到该国的战略合作中。

在后续的发展中,滴滴将会在存量和增量市场同时发力,增量的市场主要是国内三线以下城市的拓展,海外市场的拓展以及新技术领域的拓展,而存量的市场则主要是国内智慧城市或智慧交通领域的深度参与。其中,海外的收购和拓展、国内3000个县市的下沉,将会在近期耗费更多的资金。

在规模效应以及单客毛利大幅提升的共振之下,滴滴在2018年盈利的概率还是非常高的,如果运作的比较好,2017年第四季度就会开始盈利。

可以预见的是,上市之后的滴滴将会是一个异常强大的“巨兽”,而且是一个目前阶段国内极为稀缺的可以冲向世界舞台的巨兽。

当然,滴滴在实际运营中还有非常多的困难,比如在涨价和较长的候车时间与客户服务满意度之间如何做平衡,比如没有补贴之后司机的收入和积极性问题,比如海外投资的政策和政治风险,比如Uber缓过劲来之后的正面战争,比如反垄断法等等。

不过,虽然会面对很多的困难,但这些在国家队加持之后,都会得到妥善的解决,并且会得到政府的强力背书。对于滴滴而言,手上握着一手好牌,就看在实际运营中能否好好发挥了。

作者:左刀

微信公众号:xiaoshangbang 微博号:小商帮

关键字:产品经理, 融资, 业界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