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AI 的未来,扎克伯格和马斯克为何争论不休?
他们争的不是AI问题本身,而是自己的利益。
编者按: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就人工智能是否会将人类灭绝展开了争论。一向奉行概念主义的小扎开始反驳马斯克物质主义的观点,引起一阵关于科技的讨论。这场关于与人类未来的探讨似乎不仅于此,每位大佬实则都打着各自的如意算盘,在理念先行还是物质先行的时代,讨论切实的事业也许确实令人觉得不那么烧脑,但在切实背后,支撑起来的还是隐形的概念。本文编译自大西洋月刊原题为“Why Zuckerberg and Musk Are Fighting About the Robot Future”的文章。
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就人工智能是否会将人类灭绝展开了争论。马斯克(Tesla 和 SpaceX的首席执行官)提出:“我不断发出警告,但除非人们亲眼目睹机器杀人,否则永远不会做出反击。”但对此,扎克伯格认为马斯克的发言不负责任,称其为“摇头族”,同时在推特中反驳道:“我已经跟马斯克谈过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非常有限,他的末日恐惧是不必要的消极态度。”
科技大佬为了一个概念亲自互撕,这似乎十分少见。但实际上,扎克伯格和马斯克并没有要真正探讨科技的意愿,他们不过是在为自己未来的利益服务。
“人工智能”一词已被过度使用,让这个术语几乎丧失意义。 像它之前的“算法”一样,技术人员、商人和记者对其的夸大就像是将普通计算机软件转化为拯救(或毁灭世界)的魔杖。 同时,由于人类对科幻小说的恐惧由来已久,不是预料到会迎来乌托邦就是反乌托邦。然而当一个术语拥有丰富的意义时,人们很容易将个人偏好强加于它,正如“disruption”一词的滥用,同时“气候变化”一词也在被曲解用于相反的目的。
现今“人工智能“一词已偏离其原本归属于计算机科学的寓意而成为一个抽象的谈资,当人们,尤其是像扎克伯格和马斯克这样的名流运用起这个名词的时候,其更多的只是起到了维护个人品牌的作用。正如统计学家马克·帕尔科(Mark Palko)指出的那样,马斯克对维持“钢铁侠”般的自我特质有重大的兴趣,当其滔滔不绝地讲述自驾汽车、地下运输、大脑嵌入式电脑或火星殖民地时,他只是在强化其各种企业的当前和未来的价值,对人工智能的黑化十分符合他当前的利益。
而与马斯克刻意强调物质不同,扎克伯格更注重于理念与概念的传递,如Facebook是他唯一的企业,完全致力于处理数字化文本、图像、视频和声音,而这些均是表象和概念,而不是具体的商品,这样会便于他为其创造的符号带来更多的认可与传播的机会。
扎克伯格从一次在家乡的AI展示中吸取了一个教训,即其拥有着数十亿的互联网用户及广告商,若计算机的未来引发人们的恐惧,这只会让普通人疏远他想呈现的友好未来的理念。扎克伯格对此重新强调了计算机的那种即便算不上友好、至少也没有害处的形象。尤其是鉴于facebook在2016年中不可置否的巨大影响力使其几乎已成为壮举,这也是扎克伯格之所以对人工智能怀有乐观主义的原因,倘若他真的承认计算机存在固有风险,那将对他的个人利益十分不利。
因此当扎克伯格和马斯克在谈论人工智能时,他们并非真的在谈论人工智能本身,而只是在为未来公司的战略做好铺垫以吸引观众。
鉴于此,在这个一切都是非物质的时代,人工智能更像是一种概念而非一种设备实体,对此扎克伯格也许更胜一筹,即使最终可能需要扭曲物理世界以使人类的生活持续可行,但这种价值观念的开始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一个机器。
原文链接:https://www.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17/07/musk-vs-zuck/535077/
编译组出品。译者:王焱灼,编辑:郝鹏程
本文来自翻译:www.theatlantic.com
关键字:AI, 扎克伯格, 马斯克, 业界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