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模式的一些思考

所有的创业都始于商业模式,在打算开始干的时候,一定是要想清楚商业模式的,虽然很多人还没想清楚就去干了,干着干着也能活下来,继而再想商业模式。例如典型的互联网项目,先使劲圈用户,毕竟互联网模式以用户为王,只要有足够多的用户再想着如何变现是没问题的。但是很多创始人也希望这么干,实际大部分互联网创业项目,都等不到用户足够多的那一天,融资来的钱早都烧光了。

在创业者要考虑融资的时候,做商业计划书中必须要阐述清楚的,就是商业模式,也就是项目如何赚钱,或者如何快速赚用户,每个项目的商业模式都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最终要能快速赚到钱,这也是VC最关注的点。

其实每个创始人一开始,都会觉得自己的项目很好,很容易做到理想的用户数,想当然地认为提供的服务客户一定会喜欢并且买单,但真的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必须经过市场验证,通过项目试运行,真实地去接触了用户才会知道,产品做得不好客户是不会买单的。

大家常说的从0到1很难,也是一个项目能做下去的保障,阿里巴巴的曾鸣曾教授谈到其实从0到0.1更加关键,是奠定项目核心基因的起步,只有最核心的部分能正常运转,并得到用户的认可,才有可能继续做大做强。

做2C的项目,商业模式最常见的几个方向:

1、能快速积累用户,用户的活跃度非常高;

2、能实现产品的快速周转,快速收回成本,投入产出比高;

3、通过大量资金补贴的方式快速获取用户,进而做到行业第一,进行垄断后赢者通吃;

4、其他模式。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1、目前最火爆的共享单车,就是属于能快速积累用户的典型案例,拿ofo小黄车来说,在杭州基本能做到你在目力范围内,就有一辆甚至一堆小黄车,对于短途出行的人来说,确实非常方便 ,加上现在推出的1元包月、支付宝信用免押金骑车等等,几乎每个用户每天都要使用多次小黄车,不去说跟摩拜单车的对比,单从小黄车现在的状况来说,肯定是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当然每个企业在取得阶段性成功后,能否持续成功的神话,就得看核心团队的运营能力,现在的ofo和摩拜单车,应该基本上都是VC做主了,是否能笑到最后,其实创始人已经没有太多的话语权了。

2、目前另外一个火爆的项目,共享充电宝,被王思聪骂说能做起来就吃翔的项目,其实内在的商业模式是非常清晰的。业务模式是很简单的,一个盒子里面带6-10块充电宝,往商家柜台上摆放就好了,客户扫码拿走充电宝,支付2元即可使用一小时(押金支付与否其实不是关键,有些人还停留在通过收取押金来赚钱的做法,有点low了)。现在大家随身的电器都不少,智能手机是最常用的,而一般手机的电池是经不住一直使用的,大部分人外出一段时间后手机的电池就告警了,所以大商场、饭店里的共享充电宝还是有很多用户借用的。我们来算一笔账,每块充电宝的成本价是22元,每次充满电也就几分钱的价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整个柜子的成本分摊到每块充电宝头上,平均一个充电宝的成本也就是40元不到,每天的周转最高的可以到6-8小时,我们按平均2小时计算,也就是每块充电宝每天收入4元,10天就收回了成本,10天之后的所有收入都将是毛利,这是一个多么赚钱的业务啊,难怪那么多VC蜂拥而至。当然,由于这个业务没有太多的竞争门槛,随着进入者越来越多,价格战也在所难免,如何应对也是每个创业者需要去考虑的,最终能活下来的才是赢家通吃。

3、滴滴打车是典型的互联网模式,通过大量补贴获取用户,然后低价竞争最终合并竞争对手,当年被滴滴合并的快的、优步等等,在创业中途退出了竞争,也不能说就是失败,中途套现离场,参与创业的人都获得了自己所期望的结果。最终滴滴成为行业的龙头,将得到赢者通吃的局面。当然出行领域实在是太大了,后来者持续不断,滴滴也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后续的发展如何还需要核心团队的努力。

4、再举一个案例,共享汽车的业务模式,有高端的宝马、奔驰等车系,我们以沈阳街头的宝马1系为例,只需要押金999元,每公里1.5元,每天200元封顶,这样的模型让大众都可以轻而易举体验以前高不可攀的豪车。我们计算一下这个业务,宝马1系入门级的售价15万左右,厂家直接运营的话,成本估计10万左右,甚至可能更低。而其他第三方来运营,从厂家直接预订几千两或者上万辆的话,成本价也会比市面售价便宜很多。收取的押金会根据用户数来累计,作为金融工具来使用是有很大的机会,这块我们先不说。如果按照每辆车每天200元封顶的一半来计算,一年运营收入即可达到36500元,然后一年之后将共享汽车以二手汽车出售,可以卖到新车售价的60%以上,也就是9万元以上,每辆车可以净赚3万元。而押金带来的金融业务则可以带来更大的机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算一下,会发现原来这么有意思啊。

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商业模式,一定要在项目开始的时候就去计算清楚,然后在实际运营中去验证计算过程中的各个假设,得到真实运营数据后再调整商业模式中的公式,这样才能将项目做强做大。

作者:杜仲闲谈

关键字:产品经理, 创业, 业界动态, 市场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