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编年史,盛世之下的群魔乱舞
如果说几年前盛行的“互联网 +”是对于传统行业的一次历史性伤筋动骨的“颠覆”,那么这两年来“共享经济”的“入侵”,不过只是一场流俗于表面的拙劣“表演”。
众所周知,全世界做共享经济最成功的两家公司分别是优步(Uber)和爱彼迎(Airbnb);他们都还没上市,但爱彼迎的估值超过 300 亿美元,优步的估值更是超过了 600 亿美元。
比如共享经济的鼻祖 Airbnb 当年创办的时候,根本就不是因为他们高瞻远瞩看好共享经济的未来,毕竟那个时候连“共享经济”这个概念都没有;他们创办这家公司,纯粹只是因为他们交不起房租,所以把自己空余的房间租给来旧金山开会的人,吃到了甜头之后他们才产生了创业的想法。
不过,把共享经济这阵风带入国内的却不是 Airbnb,而是 Uber。
我们其实也可以解释:相对于国内的房价行情,Airbnb 模式纯粹就是一种破坏性的产物,而且在国人的价值观中,把自己的房子出租给其他人其实是一种冒险,所以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 Airbnb 一直水土不服,但 Uber 却在国内有着一堆“继承者”。
第一阶段:走本地化的路,让 Uber 无路可走
就像国内比较早期的互联网模式都有一个国外的“参考系”,百度对应的是 Google、阿里巴巴对应的是 ebay、腾讯对应的是 OICQ;共享经济这种新的模式“本地化”之后就变成了滴滴。
当然,就像曾经的 BAT 都是从若干竞争对手中“脱引而出”一样,滴滴和快滴也是从“同质竞争”直到“烧钱大战”走出来的“绝对幸存者”。
虽然说互联网企业大战很少有直接让用户获益的案例,就算是当初深入人心的“3Q”大战也不过是对用户习惯的一种“挑战”;但是在“烧钱补贴”这场打车大战之中,用户却是第一次体验到了共享经济的魅力,原来打车也可以如此实惠、如此简单。
可是最后,滴滴和快滴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最后的合并却又一度让用户深陷于“打车难、打车贵”的险境;尝到甜头之后的用户虽然因为习惯和便利等原因离不开滴滴,但是滴滴却也是在此时埋下了极大的用户“怨念”。
直到滴滴和 Uber 大战将起,滴滴才再一次回到舆论的中心;虽然有不少用户选择站队 Uber,网络上也有不少用户自发声援 Uber 的声音,但是最后 Uber 中国和滴滴的合并明显让大家来不及反应。
第二阶段:选择 ofo 还是摩拜,这是个问题
在这一场共享出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世界大战之中,最后却还是滴滴“如有神助”般的笑到了最后,虽然因为政策等原因遭遇了“想象力的天花板”;但它却给共享单车腾出了已经被共享出租蹂躏了一轮的“出行空间”。
人类已经不想继续局限于公交、地铁、大巴的短途出行,他们想要“更健康、更绿色、更便捷、更自由”的出行体验,而共享单车的出现就恰好满足而这一点。
如果说共享出租还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城市的“邯郸学步”;那么共享单车就一定是遍地开花野蛮生长的“城市巨婴”。
忽如一夜春风来,街头巷尾似乎都成为了共享单车的“菜”,小黄车、摩拜、小蓝车……大街小巷似乎成为了共享单车五颜六色的“海”,特别是周末节假日,更是寸步难行。
而共享单车疯狂的“爆单”计划也终于迎来了关于“民众素质”的考验;虽然共享出租盛行的滴滴时代也不是没有过类似的“安全性”问题,因为成本等原因需要滴滴专车等进行危机公关的毕竟只是个例;但是回到共享单车这一块,单车各种被损坏以及骑行安全等问题却是频发;而小黄车的“哑终端”事件甚至到了一度需要马化腾和朱啸虎进行“口舌之争”的境地。
果不其然,随着各省各地开始出台的政策条例,ofo 和摩拜之路终于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遏制;但是相比于 ofo 和摩拜急于形象包装(摩拜向左公关、ofo 向右广告)、急于融资对抗事件的升级,ofo 却一度被曝光了自己内部的“贪腐”等问题。
至于现在,共享单车面对的现实就是:在摩拜收购由你单车之前,一些单车不得开始无奈地退出这个市场;6 月 13 日,悟空单车宣布退出单车市场,这也是第一家宣布退出的案例。不久后,3Vbike 也退出了市场。
最后,虽然说 ofo 和摩拜双方都一直在前否认两者重蹈“滴滴 & 快滴”的覆辙,但这也必将成为用户心头的一道“紧箍”。
第三阶段:陈欧街电领衔,共享 “X” 群魔乱舞
如果说“共享出租”第一次让大家见识到了共享经济的“魅力”,那么“共享单车”就彻底打通了共享经济概念的“任督二脉”。
这里面像是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睡眠、共享马扎、共享电话亭,甚至是共享金融、共享教育、共享人脑的创意层出不穷,似乎都已经到了随便一种东西套上“共享经济”这件“外衣”都可以出来“圈钱”的境界;虽然不排除某些东西的确是小频刚需,但这不构成它们就能成为下一阵“风口”的事实。
这里面又尤以陈欧代言的“共享充电宝”为特例。
聚美优品 CEO 陈欧接受采访说:“我们不想把聚美的基因定死,我觉得未来光是共享充电宝业务自己的发展,半年内很有可能超过任何垂直电商。”他觉得“让全球手机永不断电”这个理念绝对是个大市场。
聚美在 5 月 4 日宣布投资共享充电宝公司“街电”3 亿人民币,这项投资甚至引来了王思聪的“神之蔑视”。
不过,陈欧依然坚定看好共享充电宝,不到一个月后,在此宣布投资 1 亿美元给街电。
且不提这一次陈欧的坚持是否纯属“矫情”,总之这一次笔者却是想站在王思聪哪一方。
从最初的共享出租、到现在的共享单车甚至是未来也许都会不存在的共享“X”,不知道大家幼儿米有发现它们的核心商业模式正在离共享经济信奉的“过剩产能”越来越远。
如果说共享出租还勉强算得上是一次对于用车出行方面的颠覆与重组,让越来越多的私人私车加入了出租的行业,但随着各地政策的收紧,共享出租却越来越像是走在政策“枪口”的挑战者。
如果说共享单车从某种程度上引渡了共享租车打开的缺口,让越来越多的用户有了短途出行的“最佳选择”;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种单车所谓的“过剩产能”更多的只是单车公司人为创造出来的一种虚假繁荣,哪里是什么闲置资源的重新分配,不过是过剩资源的有限铺陈。
而在以陈欧的共享充电宝微代言的共享“X”经济方面,他们不过只是某一种行业、某一种资源趁着“共享经济”这阵风口想要趁火打劫;就像李白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个世界上的哪一件物品不是刚需呢?
于是,他们以为自己套上了“共享经济”这阵风口就可以在有限的社会信任维度中“无限提款”,很抱歉,你们真的想多了。
那么,如果依旧还有企业对于“共享经济”这种模式尚存幻想;我们就必须回到共享经济的核心:共享经济的实质,就是把原有的资源网络化。
就像这几年刚刚过气的 O2O、P2P,生态化反一样,共享经济也不过只是“互联网 +”商业模式的一种“全新解读”,又或者是“全新的操作模式”。
既然如此,我们又该如何真正的介入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的鼻祖、美国汽车共享公司 Zipcar 的创始人罗宾 - 蔡斯在他的著作《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中,就提出了如何解决共享经济“过剩产能”的核心问题:分割、整合和开放。
翻译过来,启示也就是:找到缺口、产业混合和业态延展。
欧美有一家 wework 的公司,给大家共享办公空间,旨在把具有相同兴趣的人聚合在一起办公;这就是避开行业大头,重新寻找缺口的典型。
去年 11 月,共享住宿平台爱彼迎(Airbnb)推出了全新旅行平台(Trips),把住宿体验、行程体验和人文体验融合到一起;这就是一种简单的产业混合模式。
另外,还有一家公司 Hostmaker 所做的服务就是属于对 Airbnb 等成熟的共享经济模块做的一种“拓展”服务,概括起来就是:房东付一部分钱,后者帮你管理这套房子,诸如卫生、接客,定价等;而这就是面对行业巨头所做的一种业态延展。
诸如此类,重要的不是“共享经济”的概念有多火,而是你能在“共享经济”这阵风中为大家提供些什么?
作者 伊佐那社
《三行情诗》
关键字:业界动态, 群魔乱舞, 编年史, 盛世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