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暴、谣言与吃不完的瓜:是微博病了还是网友病了?
编辑导语:互联网领域,最热闹的地方无非就是微博了。吃瓜都先从微博开始吃起,微博就像一个消息源中心,由此扩散。也是在此,网暴事件频发,谣言不止,一点小事也被网友放大。究竟是微博病了,还是网友病了?
全互联网领域里,应该没有比微博更热闹的地方了。先是吴亦凡的“暴雷”,让两位当事人以及经纪人、写手、骗子等十多个角色,围绕着微博形成了一场大型罗生门事件。
再是郑州暴雨,在大众都期望及时获知最新消息时,谣言开始传播,甚至有明星发布PS过的图片诈捐。而后奥运开幕,嘲讽和挖苦开幕式成了最为流行的话题,夺得首金的运动员杨倩还被莫名咒骂。
网友发布谣言、恶意攻击杨倩
带节奏、围观、评论、谩骂、撕扯、谣言……短短半个月内接连出现的热点事件,将微博的状态和网友们的“群情激昂”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如果回想之前种种出现在微博上的热点事件,还有不少匪夷所思的现象:
明星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挂在热搜榜单上;
狂热的饭圈一边自嘲“数据女工”,一边整齐划一地刷着格式相同但毫无意义的文案;
即便只是空闲时间翻看微博,也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关注了一大堆营销号,而这些营销号还和网红博主一起不停地推送广告消息。
网暴、谣言与吃不完的瓜,人性的弱点背后,是微博病了还是网友病了?知乎上“你为什么要卸载微博”问题下的回答积累了超七千个赞同,但微博确实是当下无法替代的社交媒体,也正因为这样,其重要性才如此不言而喻。
一、营销号的狂欢
“奥运会真是营销号们的狂欢。”
“营销号总是在发重复的东西,还有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些故事。”
“奥运肯定会涉及到多个国家,这些营销号总是明里暗里地在挑动和激化某种情绪。”
“捧高踩低,捧赢踩输,毫无体育竞技精神。”
网友吐槽营销号“带节奏”
7月27日,微博公布数据,奥运首金日的DAU峰值达到了3.02亿,用户在开幕后的首个周末发布了超7000万条讨论博文。但在微博上,不少普通用户都在吐槽着这几天看有关奥运资讯时并没有愉快的感受。
奥运开幕,微博在平台内增加了奥运的专栏,设置了“围观奥运”的话题,热搜榜单有八成都是奥运相关,全民追奥运的气氛被烘托到了顶点。
面对狂潮一般的奥运资讯,希望能获取真实有效信息的用户,实则是只能从海量内容中辨认哪些是官媒发布的新闻。
被来拿讽刺的图并不是奥运开幕式节目
平台信息过载,营销号成为了无效信息的最大来源之一。
事实上,从平台角度来看,这些博主们本该是平台优质内容的产出者。他们处在金字塔的中部,既能解决金字塔顶少量明星名人产出原创内容不足的问题,也为底层用户提供可消费的丰富、多元内容。
他们也曾是微博突破“内容真空”问题的关键所在。2013年微博遭遇增长瓶颈,仰赖名人明星使平台出现内容真空。此后微博便大力扶持多垂类博主成长,内容充实了起来,微博也顺利实现了“二次崛起”。
但现在,你很难看到有多少大V和中小V可以用几十个字写出高质量、有信息量的原创内容。对比之下,反而是剪辑陈旧的影视作品、从知乎和豆瓣搬运的内容以及有大热点就复制粘贴的内容占据着屏幕。
蹭吴亦凡事件热度、豆瓣“搬运”图片和榜单
内容质量并不是微博上博主们的关注点,做流量生意才是。
此前已有不少媒体曝光过营销号背后的产业链:发布有争议性的内容或在热门微博评论区引战,同时批量做账号是吸引流量的第一步,而后下一步就可以通过广告引流分成和有偿评论来变现,更长线一些还可以卖号。
显然营销号带来的垃圾信息超标,并不是普通用户可以解决的问题,其实质还是在于平台的内容运营和信息过滤机制。
早在2010年,Twitter创始人Evan Williams 就曾提出过会通过技术手段处理信息过载这一问题。微博也不是没有管控过,比如升级评论技术识别系统让热评区只展示可信用户评论,专项整治和封禁一些账号。不过,效果嘛,大家都懂。
二、网暴者的胜利
暴力被法律、规则、道德、礼教所抑制,但又在微博这样一个匿名的广场中以语言的形式被释放。
在微博,我们能看到太多对舆论中心人物的“群起而攻之”。
罗翔因为一句读书摘录而被骂得退出了微博;
张国立一条记录深夜收工的微博换来了无数句“咋这么矫情”的嘲讽;
00后奥运双金得主杨倩,因为曾在微博上晒过Nike鞋而被骂“滚出中国”;
她的队友王璐瑶比赛失利后在微博发布一张自拍照,底下评论是“太想红”。
网友指责运动员
还有太多断章取义的“微博判案”——清华一位学姐诬陷学弟猥亵的事件在微博发酵,对女生的人肉、网暴持续了几天之后,网友们才发现女生早已解释事实、公开道歉。
以及以辱骂为乐的“祖安文化”——这种具有明显网络暴力特征的青少年亚文化起源于网络游戏,随后在游戏社区、社交媒体、视频剪辑网站走红,甚至成为一种可以以此扬名、获取流量以及商业变现的方式。
当然,被微博网友们“选中”的对象确实有不少德行有亏,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不该承担那些混杂着私欲的戾气。虽然也有客观理智的声音存在,但可惜的是,他们的传播力远不能掩盖群体性语言暴力所造成的伤害。
这或许不该归咎于微博,毕竟微博作为“广场”的产品本质,决定其很难提供理性讨论的公共空间。
广场效应里,温和的、客观的声音是虚弱的,偏激的、情绪化的表达才会被听到;而互联网又为广场里的每个人戴上面具,用户匿名的、无门槛的发言,驱使其更情绪化的发泄与表达。
因此微博上舆论常常是呈压倒性的,人数更多的一方、声音更大的一方、表达更激烈的一方形成风浪,舆论以“势”取胜,真相反而被忽视。
在早期的BBS里,空间较小,版主维持着这一小共同体的秩序。而微博太大了,无数的陌生人在这里表达、交流、争吵,平台当然也尝试着进行内容合规的管理,但无法抵抗5亿用户聚集下的集体无意识语言暴力。
更何况,极端的情绪本就是最好的流量。“流量至上”的商业逻辑里,营销号、大V乐此不疲地煽动舆论,热点推送、热搜榜单再助攻一下,就形成更极端化的传播环境。在这里,最掩藏不住的就是你的负面情绪。
三、娱乐至死
如果说舆论的暴力与反复,并不是微博所乐见的、能够控制的,但是越来越畸形的饭圈文化,和微博的环境分不开。
微博现在依旧是最大的“饭圈”聚集地,粉丝几乎被困在了各种榜单里,日复一日地打榜竞争、付费集资。其中最值得说道的是所谓“搬家”,微博将艺人划分到了几个不同的榜单,并且为各个榜单塑造出不同的价值,最次的是练习生榜——艺人通过节目出道后可以迁移至新星榜——新星榜艺人获得月榜TOP3可以再迁入地区榜。
不了解饭圈玩法,你可能都找不到榜单入口
粉丝们坚信让自家偶像出现在更高价值的榜单中,就可以为偶像换取更高的关注度、更好的资源。为了完成这样一场“搬家”,去年八月曾可妮、赵小棠、赵粤、谢可寅四位女艺人的粉丝展开轰轰烈烈的大战,据粉丝统计,四家粉丝为此次搬家花费了一千多万人民币。
不得不说,超话、粉丝群加剧粉丝群体化共鸣感,通过榜单塑造竞争机制,深化粉丝之间“共同战斗”的氛围,从而刺激粉丝产生一种“集体沸腾”。这样的热情居高不下,产生了太多娱乐至死的现象。
比如粉丝们成了语言空洞空白的复读机。粉头发布任务,粉丝们复制粘贴着相似的语言与图片,偶像优秀的成绩要一遍遍刷屏,偶像负面的消息更要通过“控评”来掩盖。
举报反黑也有KPI
再比如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通过粉圈自发形成的组织秩序,粉丝们被引导着为一部分所谓“正面”内容刷热度,成为了另一种“营销号”。
同时要对所谓“负面”内容进行举报,几乎所有粉圈都会有的“反黑组”,就承担着筛选负面信息、组织粉丝共同举报的责任。
有相左的意见、有不同的观点一概举报了事儿,曾经的“227”事件已经说明了这样的粉圈陋习有多被人厌恶。
目前,监管驱动下对粉圈乱象的关注越来越多,但表象之下需要追问的是,粉圈的戾气、集资的乱象究竟是如何被催化至此?原本该是内容消费者的粉丝,为什么成为了“数据民工”?
很多人都读过写于1984年的《娱乐至死》,它详细论证了美国人在电视机的统治下如何把宗教、政治、教育、新闻等等一切都娱乐化的现象。
如果你想要人们接受你的观点,那你必须首先让观点有意思。作者波兹曼认为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来定义现实世界。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倾向性,最终会塑造整个文化的特征。
或许今天是时候,重读一下这本书了。
作者:波孜漫,微信公众号:深响
作者 @深响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