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条心得混职场的你越早知道越好
转眼间金三银四已过半,很多人都在蓄谋跳槽,总想在职位上得以晋升,或者在收益上获得更多。
对于工作和职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有人告诉你996加班是福报,有人又告诉你每天忙碌是最大的悲哀;有人说别错把平台当本事,也有人说能力是一方面,但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让你快速成长。
关于职场和个人成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分享10条心得,和每一个职场人共同进步。
01 洞察问题本质能力
我喜欢听一个节目叫《今今乐道》,里面的开篇总是提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好不好”,正如金字塔思维从顶端逐个展开。
任何事情,拿到手我们应该想到的是核心是什么?是什么是引导标杆。生活中很多人却直接考虑怎么办,直接去做了。容易把自己陷入更多的问题之中,抓不住重点。
其实“是什么”是最难的,最需要积累和智慧,想明白“是什么”,就能抓住问题本质。
拿工作来说,有人到了公司就直接开启忙碌的一天。打电话、回邮件、写代码、理需求,沟通客户等。
有人到了公司先让时间停滞15分钟,梳理好本月的关键任务,当天的关键任务,以及任务完成进度条,列出重要事情,并将资源、钱、团队,全部倾斜在该任务。停下思考,手握北极星指标,让你轻松抓住问题本质。
一个经典案例,福特发明汽车,代替用户需要一匹更快的马,正是洞察到事情本质,”更短的时间、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工作也一样,想好你所在岗位的核心价值,你会更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比如:文案是为出稿数量吗?不是!本质是为稿件质量,传播率等。活动是为活动频次吗?不是!本质是为了有效触达用户,增加转化,控制ROI等。
02 做到极致的细节控
一个优秀的产品人,一定是细节控,甚至有点强迫症。为什么?因为细节反映出你对事情的投入程度,反映出你对事情的在意程度。
注意细节的人都有几个特点:爱思考,对不明白的问题会打破沙锅问到底,固执或者说执着,有信仰并且坚定,不会轻易被别人意见左右。
比如,提交文件时,注意排版和命名细节。单纯一个文件命名有很多小技巧,这边分享给你3W+X原则,即when/who/work+X。
例如:文件名“20210320浙江分公司2020年度数据总结_企划部M总-2”
when时间:“20210320”,不要加汉字“年、月、日”或其他符号,输入繁琐影响文件称排序。
who主体:“浙江分公司”,可用单位、部门、个人等,比如“公司”、“办公室”、“M总”。
work事项:“2020年度数据总结”,表示文件的主要内容,尽量把每个字、词都标注清晰。
X附注:“企划部牛总”,是3W以外的信息,可以标注文件的出处或撰写者、文件编号、后面-2表明经过修改后的第二版本。
一个文件命名上做到极致,一方面是对于对方的尊重,让对方感受到你的靠谱和上心。另一方面,在自己的文件夹里有规律的排序,方便日后查找。
03 量化意识锤炼自驱
量化意识,其实就是数据化思维的应用。什么意思呢?就是凡事都用数据衡量,因为数据是可视化、可度量。
拿读书来说,有人可能会觉得一年读50本书太难了,不能坚持;一年阅读500小时太难,没时间。但是有了量化思维,你会轻松实现。
首先,列出数据指标50本书和500小时不能动摇。然后拆解到1年的时间里,做弹性调配。拿50本来说,我会拆解成每周一本,52周可以允许2周放空。
每周下面,周末相对可控的时间完成70%,比如清晨固定时段;工作日不可控的碎片化完成30%,来回地铁上1小时的碎片阅读。500小时同样量化拆解,拆解到每周10小时,将10小时合理的分布到可控、不可控的自有空间里。
举个栗子,量化单位时间意识。比如:你一个月赚3万,按22个工作日来每天8小时来算,每天收入1363.63,每小时170.45。
从价值兑换角度看,你可以思考你在1小时内有没有创造出>170元的事情,或通俗点讲,生活中花1小时做这一件事情值不值的参考标准就是这个阈值。
量化思维思维正如“计数器”,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能整箱鞭策我们为了可实现的目标而前进,用得不好就变成一位的追求数字,而忽略注重数据背后的动机。结合第1条,只堆量不会引起质的变化,但是有合理量的引导会让我们不断矫正目标。
04 owner意识更主动
owner,字面理解是主人、物主,第一视角意识。
什么意思?
可以理解成《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里的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说人话,就是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对结果负责。
小时候,咱都听过小和尚挑水喝的故事。
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揭示的就是这个意思。
一个和尚,基于生存的需要,没有逃避的可能性,只有自己去挑水。
两个和尚,基于人的惰性和依赖,要么每个和尚负责一天的挑水,要么共同去抬水。
当出现三个和尚时,人的惰性和依赖性,使得每个人忙于推卸责任,指望别人去承担义务,而自己享受成果。说白了,就是3个人的时候缺少了owner角色。
罗杰·马丁在《责任病毒》提到,人们在组织中依赖于逃避责任或承担过多责任的表现。
工作中,常会有类似这样争执:“要么我管,你不管”,或者“你管,我就不管了”。
管理中,强调“责任明确、授权清晰”。在明确责任的前提下,拥有owner思维可以帮我们更好应对责任病毒。
05 向上管理向下负责
提到管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带团队向下管理。其实不然,向上管理也尤为重要。向下更多的是对团队负责,向上管理才是核心管理。
向上管理的4点核心,主动沟通、多同步信息、列出多方案让老板做选择题、抓重点说正事儿。
向上管理,是科学的,有选择,有体系,有规划,有章法,有调节的手段,去长期有效的管理你的领导。
有人单纯的认为“向上管理”就是拍领导马屁,那可是职场巨婴的想法。
向上管理,是多变量是需要你通过手段去争取资源,去把控进展,去调动团队,去创造,达成关键目标。
向下管理的4点核心,关键数据、同理心感受力、帮助成员成长、充分权承担责任。向下管理,其实是向下负责的过程。
- 首先,提供平台给下属;
- 其次, 对下属的工作结果负有责任;
- 再次, 对下属的成长负有责任。
多去引导下属做“难且正确的事情”,不断提醒他北极星指标,及时间进度观念,多去引导下属做有利自我成长和项目成长的事。
06 全局视角系统思维
什么叫全局思维?
全局思维,是考虑问题时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由面升级到体。放大格局去思考。这是一种从微观拉伸到宏观,再从宏观聚焦到微观的思维过程。
全局思维正如《系统之美》里提到,系统有三核心:要素、链接、功能或目标。通俗理解,把要素通过链接,实现某种功能。
以篮球队为例解读。
要素:是球员、教练、以及与之相关工作人员。
链接:球员之间关系、相互的配合方式、教练对球员的指导、工作人员对球队的支撑等。
球队有一个或几个目标:球员为了冲击得分王,比赛是为了冲击总冠军,球队为了盈利等。
以企业构建为例解读。
要素:人,财,物,销。人,毋庸置疑一切创造的起点,人事及团队;财,财务、现金流;物,产品设计、研发;销,产品运营、产品营销。
链接:人和人之间链接,工作中常见跨部门沟通、项目协助;产和销链接,产品制造与渠道构建等。
目标:公司为了现金流,项目为了盈利,产品为了品牌,商品为了销量,项目为了获取用户阶段性战略亏损等。
最近,视频号大热你怎么看?
单点思维,可能就被那句“视频号是互联网人最后的船票”所蒙蔽。我们能不能从线性、面性多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呢?
用户角度看,视频号是私域撬动公域的利器;
经营者角度,视频号入口提到微信Tab栏位置,证明经营者微信的重视;
竞品角度,和抖音传播链不同,和快手打榜涨粉类似。基于关系链传播,不同于抖音的算法标签传播。
资本角度,用户时间保卫战,符合当下短视频传播媒介的习惯。
有了全局系统思维,每一种视觉都会有不同的观点,不再被非黑即白的观念所蒙蔽。
07 控制情绪不做巨婴
面对应担负的责任,有人会说反正不是我的错;面对突如其来的陌生领域,有人第一想法是逃避和拒绝;面对困难并且正确的事情,有人第一反应这不可能。
因为,大部分人本性是“看见才相信”,所以面对不信的是直觉是拒绝,甚至加入个人情绪。但是,一个职场人,最基本要求是能做好情绪管理。
面对冲突的时候解决冲突,面对困难的时候解决困难,不把情绪带进去,能区分工作的事情,和个人情绪,不被情绪左右。
因为,没有人有义务要为你的情绪买单,情绪,是在做成一件事情途中一个微小阻力,成事必须要克服情绪。
人,不是天生就是坏情绪,情绪管理ABC法则帮你更好掌控情绪。
A代表我们日常遇到的人或事,B是我们对具体发生的人或事的思考或判断,C是在A的情况下我们的感觉和行为。
以工作举例:A是一个很好的计划遇到boss临时否定,C是当时感觉不理解带有情绪感觉boss不靠谱。B是因为Boss现金流出现问题,项目是领域不能判断等原因。
如果事后现金流正常,和老板沟通后被说服得到足够信任,结果也不一样,也不会出现C的结果。对B的思考和追究,会帮我们不被情绪带着走。
08 有序陪你应对熵增
一个新的领域,总是未知和无序,没有规则和制度可言。无序的东西在某一视角下是有序的。
例如墙角的杂草,杂草的横七竖八是无序,一周后的桌面文件,一个月后是房间置物摆件。随着时间推移,熵增越来越大。这时候,就需要有序的规则来应对混乱的熵增。
低级欲望,通过多巴胺的刺激让自己在熵增,比如:不知疲倦的刷短视频,没有目的性的瞎忙,自以为学习的填鸭式信息获取。
高级欲望,通过反熵增控制让我们变得相对有序。比如:读书、锻炼、思考,做长收益的事情。看似无趣,却很高效。
09 时刻拥抱不确定性
在瞬变的时代,今天上班每天成立和倒闭的公司都不胜枚举。工作不确定,社会不确定,甚至生命都不确定。用句鸡汤的话来说,明天喝意外不知道那个先来。通俗点讲,你都不知道上班的小公司下个月能否继续营业。好的方面,
怎么学会拥抱不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共舞呢?
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在拥抱不确定性。不害怕不确定性有个大前提,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不为外部环境所动容。
举个例子:麻将和扑克是两种常见 的娱乐方式,但是底层规律却大有不同。扑克的玩法是大牌压制小牌,一切靠实力说话,抓到一副好牌,就有很大赢的几率,就是命中注定的赢局。
而打麻将一开始通过扔骰子决定如何抓牌,开始抓什么牌不是绝对重要的,不确定的起手乱拍通过有序的调教,都可以成为最后赢家。游戏,尚且如此,生活更应使用。
但是,不确定也是一把双刃剑。
正向使用,是能享受未知的环境,未知的变数,坚定地知道自己内心想要什么并及时调整;逆向使用,是迷恋于小概率事件和运气,总把希望寄托在幸存者偏差上。
一个智慧的公司和个人,不会迷恋小概率事件,也不会拥有赌徒心理,因为他明白只有可控的Roi,可追究的执行路径,可视化的北极星指标才是成事的必要条件,而运气和概率事件的人,到最后都在感慨“江山易打,很难守”。
10 封闭边界无限复制
什么叫封闭边界?
大白话讲,就是聚焦,做减法,复利思维。因为只有做到足够垂直,才有机会走进头部。一个人的时间有限,一个人擅长的事有限。
在自我封闭边界的时候,先明确自己擅长什么,然后把经历无限投入到其中。正如企业里常说的,“1米宽、100米深’的含义,深度是基础,宽度基于深度的衍射。
拿新媒体行业来说,很多人刚开始做号就想着什么矩阵思维,这是不对的,只有一个类目做透了做到Top后有一套实操方法路,再去考虑做宽的矩阵思维.
拿企业来说,定位没明确之前做供应链,又做mcn ;做单品,又做平台,最终结果只会是四不像什么都做不成功。
拿个人运动来说,以前很难坚持总觉得项目多繁琐,自从选择固定时间去做固定的项目后轻松完成。砍掉所谓的有氧无语HIIT,只做跑步一件事,早起1小时坚持跑步30分钟,无限复制,显得异常轻松。
帕累托法则的启示,掌握那重要的20%即可。对于工作,自己明确任务里20%重要的是什么。
对于时间,一天8小时来看,20%的时间也就是真正高效能创造价值的时间也就1.6小时,将这1.6小时进入心流体验效率最大化。
对于公司也一样,20%的员工创造80%的价格,当然与之对应的是也拿走了80%的收益。职场上记得做减法一口井挖到底,以你所在领域的20%作为终极目标会走得更稳健。
作者:zhrayan;公众号:炏的黑匣子(zydsgj);专注用户研究,用户运营。聚焦影响圈的事,抽丝剥茧做时间的复利者。
本文作者 @zhrayan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