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方法论:如何打造出有内涵的好产品
为了找寻适应能力更强,适用范围更广的产品方法论,我花费了不少时间,在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及资料后,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大部分的方法论都是基于技术、逻辑或学术层面的,当时我就在想几个问题:做产品是需要感性多一点还是理性多一点?是需要技术多一点还是生活多一点?都说PM做产品就像生孩子,那这个过程用技术能控制好吗?产品真的能像孩子一样成长吗?
在设定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后,我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探索,《如何培养出有内涵的好孩子——即如何打造出有内涵的好产品》,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与总结,仅供大家参考与交流!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斧正!
一、什么是内涵?
我的理解是:“将内在的本质思想,通过合理的手段,转化成外在价值的过程就是内涵;只有本质思想,没有转化价值的内涵是毫无意义的空想”;以下是蜗牛绘制的“内涵结构图”
蜗牛自画
组织:层级结构信息:
有了高效的业务流程,那如何引导用户按照设定的流程来完成业务,并将结果展示给用户呢?没错!设定深度合理的层级和广度合理的结构,以及清晰的节点命名(不可重名且一目了然)就是重中之重了;
蜗牛自画
四、外在的价值
何为价值?蜗牛认为,价值无外乎四个要素,即:“可用程度、可用范围、可用周期和获取成本”,缺一不可;
4.1 可用程度
如微信可以打语音电话、发信息、发图片、发视频、发朋友圈、视频聊天等等都是它的可用程度,
蜗牛自画
4.2 可用范围
微信经过“适老化改造”后,适用对象进一步扩展;
蜗牛自画
4.3 可用周期
沟通聊天是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微信还增加了很多小场景及其它功能,拓展后,人们使用微信的周期就更长了;
4.4 获取成本
微信可以免费获得!
需要提示的是,在获取成本要素与我们平时买东西和造东西不一样,对于用户来说,获取的成本越低,内在本质体现的外在价值就越高;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快速的,并通过我们比较熟悉的逻辑和认知(从人文角度出发)来打造一款具有强大内涵、逻辑清晰的好产品,我们更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从比较感性一点的角度去理解产品,让我们的产品更有人情味!希望通过本文帮助到一些“文科生”的新同行尽快的掌握一些“理科生”做产品的逻辑与技巧,方便大家更快的融入工作!
奉上一首打油诗:“工作之余写分享,经常搞到闹钟响,文中如有不足处,还请大家好商量,并且留言告诉我,我会尽快改进的”,谢谢!
本文作者 @PMSnail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