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产品工作,我学到了这三件事
一直感到很庆幸,自己能够“遇见”产品经理,并一直保留着对于产品经理的好奇与激情。
记得在一开始接触产品经理时,总觉得大众对于产品经理这个职位存在着误解,觉得经理就是听起来很高级,很牛逼,仅此而已。而在当时的我的理解里,产品经理中“经理”二字的份量,并不是职称中所谓的“经理”称谓,而在于自己对产品的责任感、付出感与主人翁意识。
三年的产品经理工作经验,更像是在教导我如何做好一件事。
一、全局思维、上帝视角
做好一件事,有个重要的必要前提就是具备全局思维。“管中窥豹”、“井底之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具备足够广的视野,足够多的视角,才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事情的本质与延伸。
示例1:接收领导任务
在接收到领导任务时,我们绝不能一股脑钻进任务细则中去,而应该在第一时间搞清楚任务的目的、目标、周期、里程碑、资源、成本、人员、大致的实施路径等。换位思考,站在公司、领导的角度思考任务。
示例2:“小产品”与“大产品”
(1)“小产品”:在上一份工作中,我做的更多的是企业服务B端产品的从0到1,工作一直处于“需求调研分析→产品功能设计→编码实施落地”这样的流程循环中,觉得产品工作就是把需求转化为产品,按时交付给用户即可。
(2)“大产品”:在当前工作中,接触了ToB的Saas产品,更多负责产品的从1到N,过程中懂得了当以为产品好为导向时,把产品设计搞好是远远不够的。产品从需求挖掘到功能实现,交付客户,真真实实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此过程中,整条链路中的每个节点都至关重要,绝不可轻易忽视产品设计的“上下游”。
所以,我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思维方式:
- 从产品出发重新认识资源,认识岗位,打好配合,发挥产品最大效用
- 以主人翁意识主动配合市场部、销售部、媒体部与运营服务部
- 践行客户成功思维
当然,这也只是“大产品”的一个阐述视角,我们同样可以寻找其他视角,比如从“企业、行业、产业”的视角充盈自己对于“大产品”的认知。比如转为线下,从企业经营管理与业务解决方案的视角实现企业降本提效的目的。
示例3:大局观?如何培养全局思维?
“脱口秀大会”中老响的一个梗——“大局观”,在我理解中其实也是一种全局思维。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全局思维?我的建议是需要多积累一些模型方法,并进行刻意练习。
比如我总结的方法,是对于MECE原则及结构化思维的应用:在日常分析思考时,可以调用点线面体、深度广度、横向纵向、质与量、俯视平视仰视、宏观中观微观、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时间顺序等具体分析方法。
用一个简单的小提问举例子:大家怎么解释什么是产品经理?(其实问题并没有答案,大家可以尝试开放性地从多角度解答。)如我想到的:
- 分阶段解释:初级、中级、高级
- 拆字解释:“产品”、“经理”
- 从岗位效用解释:社会承担角色
- 从管理视角解释:权、责、利
- 依据用户(向谁解释)思考解释维度与深度
- ……
二、简→繁→简
古有“大道至简”,今有苹果“至简主义”、微信“用完即走”、产品“克制设计”。
我理解的“简”,不是一蹴而就的简,而是至繁归于至简的简。这样的简,是做完加法后的减法,是凝练的简约的少,却蕴含复杂的无穷的多。
1. 产品设计
在需求分析阶段,往往都需要经历“简→繁→简”的流程。
一开始接到需求,作为新手,我们往往只能看到需求某视角的 “侧颜杀”。而想要进一步了解需求,就需要我们花时间从广度深度上拓展。横向上,我们需要定量铺开调研,以了解需求全貌;纵向上,我们需要定点定性深入挖掘分析,以跑通整条业务逻辑线路。
在产品设计阶段,产品经理需要将复杂的业务逻辑及索引导航内隐,而将简单的操作界面、结构化的简单信息外显,做到“呈现简,承载繁”。
2. 产品创新
创新时,我们需要在脑海中新建两个数据库:一个是想法发散库,一个是思考聚焦库。
发散库要最全,尽可能从多维度、多视角收罗所有想法。在发散受限时,学会寻求更多的信息输入渠道,套用更多的创新方法模型。
在创新过程及后期,不断评估可行的一些思考集合,纳入思考聚焦库,再而进一步转化为可实施落地的方案。
三、“I” → “T” → “U” → “π”
在 @if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